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防屈曲耗能支撑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1 15:17

  本文关键词:防屈曲耗能支撑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 防屈曲耗能支撑 子结构拟动力试验 支撑剪力 层间位移


【摘要】:为研究防屈曲耗能支撑在组合框架结构中的减震效果,设计了1榀10层3跨防屈曲耗能支撑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利用网络化结构实验室NetSLab进行了1/3缩尺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分析楼层剪力、支撑剪力与层间位移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主体框架与支撑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在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主体框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支撑开始屈服耗能;在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主体框架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而支撑则出现明显的滞回耗能效果。由楼层位移时程曲线可知,结构底层层间位移比其他各层大很多,满足组合框架结构多道抗震设防的要求。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131530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51161120360
【分类号】:TU311.3;TU398
【正文快照】: pseudo-dynamic test;brace force;inter-story drift收稿曰期:2013年5月0 弓I言钢管混凝土高强、轻质、塑性好、能充分利用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点,框架结构则具有空间布置灵活的优势,因此,在多高层建筑结构中,常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作为抗侧力结构体系。然而,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锦心;剪切模型弹塑性地震反应计算[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3年04期

2 肖岩,胡庆,郭玉荣,易伟建,朱平生;结构拟动力远程协同试验网络平台的开发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3期

3 王文达;韩林海;陶忠;;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平面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3期

4 范云蕾;郭玉荣;肖岩;何文辉;;多层框架结构远程协同拟动力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石柱;蔡新江;;远程协同结构试验方法研究与发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2 范云蕾;郭玉荣;肖岩;李凤武;单波;;单层结构远程协同拟动力试验平台开发[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3期

3 王向英;田石柱;;子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混合试验原理与实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4期

4 王先铁;郝际平;周观根;张耀;马尤苏夫;;两层两跨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3期

5 ;Networked collaborative pseudo-dynamic testing of a multi-span bridge based on NetSLab[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9年03期

6 刘阳冰;刘晶波;韩强;郑妮娜;;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塑性屈服面的简化确定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7 雷克;王先铁;张营营;;钢管混凝土框架高强螺栓—端板节点的性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8 王向英;吴斌;王倩颖;;实时子结构实验的滑动模态控制[J];工程力学;2007年06期

9 王文达;韩林海;;钢管混凝土框架实用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11期

10 李斌;任利民;;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晶波;李雪;;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综述[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郭玉荣;范云蕾;曾东;肖岩;;网络化结构实验室—桥梁结构远程拟动力试验平台开发与应用[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3 李妍;吴斌;欧进萍;;防屈曲支撑的实时能量守恒子结构试验[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4 王文达;王军;;远场地震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地震反应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5 施养杭;袁双喜;罗晓勇;;抗震拟动力试验的若干进展[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文达;韩林海;陶忠;;钢管混凝土框架力学性能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文达;韩林海;;钢管混凝土框架简化二阶分析方法探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景玄;王文达;周小燕;;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住宅体系抗连续性倒塌非线性动力初步分析[A];钢结构住宅和钢结构公共建筑新技术与应用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云蕾;网络化结构实验室NetSLab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戚菁菁;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弹塑性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何文辉;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李贤;端板螺栓连接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邓利霞;子结构试验的数值稳定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兵;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多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黄靓;框支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多自由度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8 梁本亮;基于ArcGIS的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数据库建设[D];同济大学;2007年

9 王倩颖;实时子结构试验方法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李妍;防屈曲支撑的抗震性能及子结构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帆;基于有限元软件的子结构试验方法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邹爱华;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平面框架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军;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思民;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5 吴爽;基于网络的结构协同弹塑性分析和试验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飞;矩形钢管轻骨料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7 聂瑞锋;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8 金双双;20层方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滕菲;天津图书馆主体钢结构分析及重要节点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王枝茂;带斜撑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斌,薛刚,张园;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5期

2 王来,王铁成,陈倩;低周反复荷载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3 茹继平,肖岩;美国地震工程模拟网系统NEES计划及在我国实现远程协同结构试验的设想[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6期

4 魏琏,戴国莹,朱锦心,蒋自立;二维水平地震作用下斜交构件多层结构的地震反应[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2年01期

5 ;Network platform for remote structural testing and shared use of laboratories[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5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成祥;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王文达;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平面框架的力学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锁军;王元清;吴杰;聂建国;;组合梁刚度对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2 石启印;陈倩倩;李爱群;;新型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模型的非线性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钢梁和钢筋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参数研究[J];钢结构;2012年09期

4 孙国良;半刚性钢-砼组合框架联结及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准则[J];建筑结构;1994年06期

5 Giuseppe Chellini;Guido De Roeck;Luca Nardini;Walter Salvatore;;基于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钢-混组合框架损伤分析[J];钢结构;2011年01期

6 高山;郭兰慧;吴兆旗;张素梅;;关键柱失效后组合框架抗倒塌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4期

7 陈风杨,张积羽,赵琳;高层钢一砼组合框架柱的优化设计[J];基建优化;1991年02期

8 高立人;钢梁-混凝土柱组合框架结构在国外的发展[J];建筑结构;2002年05期

9 黄远;易伟建;聂建国;;考虑钢梁翼缘断裂的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10 ;组合框架的简化计算[J];建筑结构;197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锁军;王元清;吴杰;;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实用计算方法[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锁军;王元清;吴杰;聂建国;;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多层轻钢结构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贤;肖岩;;组合框架中端板高强螺栓连接的影响[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阳冰;刘晶波;闫秋实;;钢-混凝土组合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潘文军;叶献国;;巨型组合框架结构分析QR法[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6 刘籍蔚;潘钻峰;孟少平;汪卫;;ECC/RC组合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抗震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7 王景玄;王文达;周小燕;;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住宅体系抗连续性倒塌非线性动力初步分析[A];钢结构住宅和钢结构公共建筑新技术与应用论文集[C];2013年

8 孙建波;贾明明;吕大刚;;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基于MPA和IDA的抗震性能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9 刘阳冰;刘晶波;韩强;;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10 薛建阳;赵鸿铁;;混凝土内含H型钢组合框架振动台试验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戚菁菁;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弹塑性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杜德润;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及组合框架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观寿;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火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2 董立冬;基于能量的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3 杨奕芬;组合框架结构的弹性及弹塑性二阶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4 杨超;钢梁—连续复合螺旋箍砼柱组合框架结构非线性力学性能及参数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易勇;钢梁—钢筋混凝土柱组合框架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汤裕坤;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组合梁—钢柱)稳定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曾丽娟;梁柱线刚度比对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8 黄峥;半刚性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动力性能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王莉;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非线性分析[D];江苏大学;2007年

10 孙霖;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78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78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