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高强钢筋UHPC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3 03:07

  本文选题:超高性能混凝土 切入点:高强钢筋HRB 出处:《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将高强钢筋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可行性,通过6根梁的正截面抗弯试验,研究了配筋率、截面形式(矩形与T形梁)等对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HRB500级钢筋与UHPC适配良好,可充分发挥两者高强性能;配筋率对开裂荷载影响小,但可显著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为防止梁发生斜截面破坏,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UHPC梁裂缝细而密,考虑受拉区UHPC塑性变形而建立的开裂弯矩公式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据简化的UHPC本构模型建立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公式,预测精度较高.
[Abstract]:For the research of high strength steel for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the feasibility, through the normal section bending test of 6 beams of resistance, reinforcement ratio, sectional form (rectangular and T beam) of bending performa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HRB500 reinforced with UHPC adapter can be goo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strength properties; reinforcement ratio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cracking load, but i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eam;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destruction of the oblique section beam, according to calculation of stirrups; UHPC beam crack fine and dense, the tension of UHPC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cracking moment formula and the measur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cording to the consideration; simplified UHPC constitutive model of normal section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formula,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high.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03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110311001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2005)
【分类号】:TU378.2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戎志丹;孙伟;张云升;;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付强;孙天烁;金凌志;吕冰峰;;不同RPC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工作[J];工程建设;2013年05期

2 吕书斌;张薇;;我国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3年06期

3 毛婷厅;张广泰;;高强钢筋在新疆地区的应用及推广[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6期

4 ;两部门开展高强钢筋推广应用情况检查[J];四川建筑;2013年05期

5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工作[J];施工技术;2013年21期

6 李空军;杨勇新;王希伟;;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05期

7 杨艳;;高强钢筋在变电站结构中的应用效益分析[J];上海电力;2010年03期

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动加快推广应用高强钢筋[J];施工技术;2012年03期

9 施可夫;;高强钢筋发展应用及局限性研究[J];福建建材;2012年02期

10 张捷;李占群;;我国高强钢筋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科技信息;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智;张维汇;康会亭;李鹏;马向群;张劲;;科学推广应用高强钢筋[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2 李铮;;推动高强钢筋应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3 杨忠民;;细晶高强钢筋[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4 谢仕柜;姜喜元;;加速推广应用高强钢筋[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5 徐有邻;;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技术导则(简介)[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6 阎石;陈鑫;季保建;;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7 卢建峰;蒋永生;陈德文;;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刚度的试验研究[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叶献国;章益民;种迅;蒋庆;黄小坤;刘刚;;基于名义拉应力法的预应力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裂缝控制方法试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王丽娟;张光宇;;配有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6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国军;刘建新;;高轴压比高强钢筋混凝土足尺框架柱的试验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忠河;推广高强钢筋关键要靠质优价廉[N];中国冶金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魏宁;两部门联合推广高强钢筋[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柳祖林;推广高强钢筋应抓好四个环节[N];中国冶金报;2011年

4 ;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成立[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5 孟宪珩 宋承燕 秋菊;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意义及存在问题[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高强钢筋“抗跌”效应显现[N];中国冶金报;2011年

7 包斯文;高强钢筋推广应用还有待破题[N];中国冶金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罗忠河;高强钢筋推广期待重新“破题”[N];中国冶金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陈yN淼;路径明确 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水到渠成[N];中国工业报;2012年

10 记者蒙华;加快推广高强钢筋 实现用钢减量化[N];中国建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鑫;配有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高强钢筋混凝土墩柱抗震性能计算机仿真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2 徐伟栋;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李朝晖;配高强钢筋的矩形墩柱延性与地震损伤分析[D];南华大学;2014年

4 章益民;预应力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简支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5 张煜;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吕王彪;细晶高强钢筋的组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7 杨西雨;采用高强钢筋改善圆形桥墩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8 马文明;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闫丽萍;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梁短期刚度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王鹏;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梁受力性能及延性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51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651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2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