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污水源热泵系统取水换热工艺中污水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8 17:50

  本文选题:污水源热泵 切入点:取水换热工艺 出处:《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污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北方采暖地区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但在工程中,污水源热泵系统取水换热工艺及其设备在设计和运行中存在污水物性参数取值难度大、流动与换热随机性大、系统运行维护难度大等实际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污水的关键工程设计参数(如污水的堵塞系数、沿程阻力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影响因素多、取值难度大、缺乏合理的设计计算模型,最终导致难以形成较准确、合理的污水工程设计参数取值方法及系统化的污水源热泵工程设计方法,导致系统可靠性差和系统设计、运行能耗高。为此,本文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揭示污水管内流动与换热规律、完善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法为目标,以城市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取水换热工艺中污水取水机堵塞特性、管内污水流动与对流换热特性的研究为核心内容,开展了理论与试验研究。 旋转孔板反冲洗滤面连续再生是开式循环污水取水机实现原生污水稳定取水的关键技术,孔板的结构形式、孔板大小、孔板旋转速度、孔眼大小及分布规律是设计开发该类污水取水机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针对开式循环污水取水机中半淹没式旋转孔板优化设计问题,研究了半淹没式旋转孔板堵塞系数影响因素,建立了其水力学动态数学模型,通过对堵塞系数时间函数模型的离散化,得到了堵塞系数稳态模型,仿真研究了污杂物浓度、孔板淹没高度、孔板旋转速度对取水机堵塞系数及取水特性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式循环污水取水机过滤孔板工程设计方法,为污水源热泵系统开式取水设备的设计提供了设计方法。 在污水源热泵工程现场建立污水管内流动换热特性试验系统,对研究污水管内流动沿程阻力特性和管内对流换热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污水管内流动与换热特性试验研究要求,选择大连某污水源热泵工程污水取水现场,建立了污水管内流动换热特性试验系统,分析了污水管内流动特性与换热特性试验方法及试验系统精度范围,为本文后续各章的研究提供现场试验条件。 污水输送管路和污水换热器管内污水流动阻力的计算,离不开污水管内沿程阻力系数。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污水管内流动本构特性、无污垢底层下管内污水流变特性、及在污垢底层下污水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证明了本文所采用的现场污水管内流动具有非牛顿幂率流体特性。从圆管湍流切应力变化规律和附加切应力是因质点掺混而导致的动量输运率这一本质出发,在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相间应用混合长度理论,得到了污水管内湍流切应力计算公式,进而得到管内污水湍流速度分布通用公式,提出了管内污水在实际工况下(有污垢底层)沿程阻力系数变化规律关联表达式,为工程设计中管内污水沿程阻力的计算提供了理论模型。 管内污水对流换热系数是设计开发卧式壳管式污水换热器的关键参数。本文在污水管内湍流速度分布通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污水管内温度场分布通用公式。进而在未考虑管内污垢厚度的条件下,建立了污水管内换热热阻通用表达式,并依据临界污垢的概念及污水流变特性,证明了污水水质条件下可忽略管内污垢形成过程中诱导期的合理性。以Kern-Seaton微分方程为基础,建立了管内污水侧污垢沉积模型,分析表明,管内污水污垢沉积量呈现渐近型分布,污垢沉积量的渐进值与污杂物浓度呈正比、与污水平均流速呈反比,渐进时间与流速的平方成反比。最后,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了污垢底层条件下污水管内污垢热阻模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污水源热泵系统取水换热工艺设计方法,为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最后,以本文前述工作的流动阻力系数、传热系数和污垢热阻的计算公式为基础,以大连某污水源热泵工程现场测试数据为计算依据,对比分析该工程污水换热器的流动阻力和传热系数,验证本文上述各章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本文所提出的经验公式对现有污水源热泵系统在取水工艺和换热设备的再设计分析表明,在取水工艺中采用基于沿程阻力系数变化的污水泵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后可降低水泵运行能耗50.7%;在相同的传热温差下可降低换热器传热面积25%左右;在相同的传热面积条件下,可降低传热温差25%左右,可提高热泵机组的进水温度1℃,进而提高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善让,徐志明,孙灵芳,王升龙,张海林,王建国,翟国冬;污垢热阻动态模拟自动监测装置及其应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S1期

2 蔡增基,李炳田;管道内污水两相流的阻力计算[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5年03期

3 马最良,姚杨,赵丽莹;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前景[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7期

4 吴荣华,孙德兴;哈尔滨望江宾馆利用城市污水中的能源[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12期

5 江雄志;赵会芳;刘炳虎;李超;;桥东污水厂污水(中水)源热泵系统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12期

6 王维珍;侯纯扬;武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腐蚀结垢在线监测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13期

7 曹生现;李思博;刘学冰;徐秀国;张素燕;;基于水质监测的换热器结垢、腐蚀预测模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2期

8 吴荣华;马广兴;孙德兴;;城市原生污水冷热源污水流动阻力特性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9 张承虎;吴荣华;刘志斌;孙德兴;张璋;;污水源热泵系统双级水泵运行特性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10 徐莹;赵明明;孙德兴;;城市污水的层流换热特性理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娜;原生污水的紊流特性及其热泵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吴学慧;城市污水流动与换热及污垢增长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22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22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0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