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吸湿环境下膨胀土与桩接触面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6 07:59
【摘要】:为探讨水分迁移条件中,土质特性对膨胀土地基中桩 土接触面的影响规律,以广西南宁中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针对大气环境作用对膨胀土宏微观特性的影响,进行原状土体强度与接触面强度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湿环境下,含水率对土体强度的影响比对接触面强度的影响显著,原状膨胀土和桩 土接触面的黏聚力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而含水率增加引起土体摩擦角减小的影响远大于桩 土接触面;接触面的摩擦角始终大于土体内摩擦角,受含水率变化影响不大;当膨胀土吸湿临近饱和含水状态时,桩 土接触面的强度与原状土体强度近似相等。利用回归分析,得出了用土体强度参数表征的桩 土接触面抗剪强度关系表达式。利用该式,能够对吸湿环境下原状膨胀土与结构接触界面的强度进行预测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oil properties on the contact surface of pile and soil in expansive soil found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ater migration, the medium and strong expansive soil in Nanning, Guangxi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effect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on macro and micro characteristics of expansive soil was studied.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trength of undisturbed soil and the strength of contact surface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moisture content on soil strength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contact surface strengt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the cohesion of undisturbed expansive soil and pile / soil interfac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The decrease of soil friction angle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pile-soil contact surface. The friction angle of the contact surface is always larger than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the soil, which is not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moisture content. When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of the expansive soil is near the saturated water state, the strength of the pile-soil contact surface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strength of the undisturbed soil. By mean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expression of shear strength of pile-soil contact surface represented by soil strength parameters is obtained. By using this formula, the strength of the contact interface between the undisturbed expansive soil and the structure can be predicted and analyzed under the hygroscopic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工学院常州市建设工程结构与材料性能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2229)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CDB407)
【分类号】:TU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缪林昌,仲晓晨,殷宗泽;非饱和膨胀土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9年03期

2 孔令伟;李雄威;郭爱国;张勇;;脱湿速率影响下的膨胀土工程性状与持水特征初探[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殷宗泽,,朱泓,许国华;土与结构材料接触面的变形及其数学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1994年03期

4 缪林昌,仲晓晨,殷宗泽;膨胀土的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J];岩土力学;1999年02期

5 缪林昌,殷宗泽;非饱和土的剪切强度[J];岩土力学;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吴绪春;非饱和红粘土强度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吴怀忠;王汝恒;张桂富;郭文;贾彬;;土与结构接触面的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3 李雪峰;王建国;;土钉桩抗拔承载性能试验与仿真分析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马乾;陈政;;钻孔压灌混凝土单桩沉降的数值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5 姜陈钊;;管桩竖向承载性状数值分析研究[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6 周常春,邓安福,张明义,干腾君,潘晋;水平荷载下群桩前后土抗力分布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2003年01期

7 袁灯平,黄宏伟,马金荣;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三维非线性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8 杨林德;刘齐建;;土-结构物接触面统计损伤本构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9 孟海;陈隽;李杰;唐光武;郑罡;;地下管线-土非一致激励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10 臧德记;刘斯宏;汪滨;;原状膨胀岩剪切性状的直剪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军;杨小聪;谭卓英;;渗流作用的尾矿库稳定性分析[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胡黎明;濮家骝;;土与结构物接触面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3 金宝宏;马彩霞;简政;;桩-土三维等厚度接触单元模型及其工作性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4 李振;邢义川;;侧限条件下膨胀土增湿变形特性及计算模式[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斌;谢梁萍;卞可;;膨胀土改性试验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6 沈慧萍;束一鸣;;土与构件(织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六届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大坝应力变形分析[A];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C];2010年

8 卢华喜;;三维桩土动力接触模型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9 殷宗泽;;高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0 赵锡宏;刘国楠;;基坑开挖与地下工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彦旭;压实黄土增湿变形的非饱和土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甄晓霞;大跨径钢桥桥面铺装体系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姚锦宝;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及隔振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温世亿;膨胀土渠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章荣军;土体开挖引起的邻近受荷桩基附加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超波;林木根系固土护坡力学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陈辉;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9 徐望国;加筋强风化软岩粗粒土路堤填料工程性质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陈宾;郴州地区残坡积土工程边坡过程稳定性研究及控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通阳;基于ABAQUS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维应力应变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柳东委;土工格栅在六潜高速公路中处理桥头跳车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齐平;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及沉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谢守鹏;斜顶桩板桩承台驳岸结构数值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付强;红粘土路基水汽运移特性及防排水优化设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许豪;南宁非饱和膨胀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建华;降雨条件下膨胀土与土钉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涛;软土深基坑隔断墙保护邻近建筑物的效果和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美思;斜向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周继芳;橡胶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与上部结构作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正汉,卢再华,朱元青;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01年05期

2 缪林昌,刘松玉;南阳膨胀土的水分特征和强度特性研究[J];水利学报;2002年07期

3 卢肇钧,张惠明,陈建华,冯满;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与膨胀压力[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03期

4 龚壁卫;周小文;周武华;;干 湿循环过程中吸力与强度关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5 孔令伟;陈建斌;郭爱国;赵艳林;吕海波;;大气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现场响应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6 卢肇钧,吴肖茗,孙玉珍,尹巍;膨胀力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中的作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晓斌,王安平;膨胀土在晋东南地区分布及其工程特性[J];山西建筑;2000年06期

2 余宏明,严春杰,王环玲;岘山垭公路路堑滑坡膨胀土特性及机制探讨[J];地球科学;2001年04期

3 张加桂,曲永新;三峡库区膨胀土的发现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4 袁俊平,陈剑;膨胀土单向浸水膨胀时程特性试验与应用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闫毅志;公路膨胀土地质问题常用的处置方法及评价[J];山西建筑;2003年16期

6 邬建峰,高亚军,武瑞峰;公路工程中的膨胀土问题[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S1期

7 刘尚蔚,高青;南阳市膨胀土湿度系数的研究及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2期

8 李中,刘昌忠;潭邵高速公路特殊膨胀土分类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3年06期

9 刘浩,谭征,贾大力;膨胀土地基处理措施的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郭永春,谢强,詹志峰;含水量对膨胀土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钊;刘祖德;陶建生;;鄂北岗地膨胀土渠道的破坏与防治[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孔令伟;方晓睿;郭爱国;;膨胀土的基本性质与路基工程实践研究现状与展望[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尚蔚;郑俊杰;;南阳市膨胀土湿度系数的研究及应用[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羽;王湘莉;袁春涛;;公路膨胀土的处理与施工[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5 王斌;谢梁萍;卞可;;膨胀土改性试验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6 姚海林;周保生;;神经网络在当宜高速公路膨胀土分类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何信芳;陈林;;膨胀土湿度系数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8 谭罗荣;张梅英;邵梧敏;;膨胀土的某些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9 段萌笋;郑春元;郁时炼;;石灰改良膨胀土特性试验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10 孔令伟;;膨胀土的性状与处治实践[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均红 记者 徐兰山;“以柔治胀”破解膨胀土防治难题[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许连峰;膨胀土研究取得初步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4年

3 王秋霞;膨胀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出成果[N];中国交通报;2004年

4 马和亮;“膨胀土”危害固海扩灌工程[N];宁夏日报;2008年

5 黄兴华;“以柔治胀”对付膨胀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胡秀英 邓崛峰;攻克公路工程的“癌症”[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滕继濮;筑路“癌症”?有方可治[N];科技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赵洪亮;驯服膨胀土这只“拦路虎”[N];中国水利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孟庆丰 通讯员 张韶军;膨胀土筑路技术化身生产力[N];中国交通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赵洪涛;降伏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N];中国水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善雄;膨胀土工程特性与处治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汪明元;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的界面特性及加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潘宗俊;膨胀土公路路堑边坡工程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任青阳;膨胀土和砂土弹塑性本构关系数值建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贾景超;膨胀土膨胀机理及细观膨胀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雄威;膨胀土湿热耦合性状与路堑边坡防护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7 赵金刚;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填方边坡稳定性及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温世亿;膨胀土渠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任权;十天高速汉中西段公路沿线滑坡分布特征及破坏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政亭;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膨胀土工程性质与矿物成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蒋晓庆;合肥地区膨胀土基本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3 王军;膨胀土裂隙特性及其对强度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叶昆荣;安徽省膨胀土的综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吴继玲;加筋纤维膨胀土强度与变形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贺洁;膨胀土分类方法探讨以及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7 陈刚;重塑膨胀土性状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王林洲;公路工程中膨胀土判别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汪东林;辽西地区膨胀土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季伟;《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条例》修订四个方面的问题[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34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34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6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