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动态试验与数值模拟
[Abstract]:The experimental study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of loading rate on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in the range of seismic action is simul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effects of concrete strength, reinforcement strength, shear span ratio, loading rate and loading mode on the mechanical and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a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beam specimens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is simulated by considering the rate sensitivity of steel bars and concret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08150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085) 大连海洋大学引进人才博士启动项目(017286)
【分类号】:TU3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峰;顾祥林;匡昕昕;印小晶;;高应变率下建筑钢筋的本构模型[J];建筑材料学报;2008年01期
2 李敏;李宏男;张皓;王德斌;;中强混凝土应变率效应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混凝土;2014年04期
3 阎石,张亮,王丹;钢筋混凝土板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勇,李伟兴,黄鼎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次轴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何林,肖承波,吴体;某工程加层部分的安全性鉴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3 刘广均,张钢;砌体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4 徐晓阳,马宏伟,张兴虎;平面十字形节点试验的总结[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5 浦沪军;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中双向板承载能力安全性等级的评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6 周定松,王莺歌;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方法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7 米健,王晓波,崔苗,刘国银,陈哲;深圳会议展览中心预应力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8 郭伟,刘兴远,张力,王跃文,孙亮;无腹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剪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9 李平先,毕苏萍;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10 盛光复,任迎春,赵艳红;加大截面加固RC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洪冰;罗兴隆;谭金涛;张林在;;美国混凝土规范墙体预埋件的计算分析及与中国混凝土规范的对比[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少伟;陆俊;范向前;;混凝土断裂试验中的声发射特性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郑愚;钟永刚;;对GFRP筋混凝土桥梁面板内压缩薄膜效应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崔士起;姜丽萍;刘文海;;混凝土表面嵌固板条的黏结强度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范海丰;刘玉擎;贺君;;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抗弯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汪海东;曾志兴;;基于混凝土力学的CFRP加固RC梁受弯承载力计算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郝润霞;武志超;;碳纤维技术在包钢选矿厂再磨车间厂房加固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晓燕;王秀珍;;碳纤维加固技术在纺织及发电厂等潮湿环境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建康;缪建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天津滨海文化商务中心工程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吴周Pr;杨伟波;王磊;吉敏君;沈芳;;超长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张拉过程应力监测[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灿;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预应力损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顺潮;钢纤维聚合物高强结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傅军;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吴静;多重螺旋箍筋增韧轻质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都爱华;框架结构移位托换节点受力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9 张登祥;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理论与控制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代学灵;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凤莲;配置加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袁英保;基于分层沉降试验的复合地基变形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田利辉;聚氨酯小框体外墙外保温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黄晓战;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与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赵发军;在役混凝土梁桥结构加固模型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倪川;某框架结构振动特性测试与控制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莉荔;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刘利亚;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剪承载力可靠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甲甲;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敏;李宏男;;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动力性能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2 方秦,柳锦春,张亚栋,钱七虎;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破坏形态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1年02期
3 王连广,李立新,李敬先;钢骨轻骨料砼简支梁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炜;测量钢筋混凝土梁实际工况的一种新方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2 张媛媛,郭东,令狐可,李浩;动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3 崔国海,马利伟;钢筋混凝土梁开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安徽建筑;2003年04期
4 王锋;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起拱[J];安徽建筑;2003年04期
5 邓苗毅,徐建国,赵斌;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状况的系统识别方法[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赵志洲,孙维丰;钢筋混凝土梁健康状况快速动态测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裴勇;梁高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强度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5年13期
8 郑慧洁;关于钢筋混凝土梁、板裂缝的原因及措施[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潘勇斌;浅析如何优化钢筋混凝土梁高取值[J];山西建筑;2005年08期
10 匡亚川,欧进萍;内置纤维胶液管钢筋混凝土梁裂缝自愈合行为试验和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祖东;师忠杰;;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炎圣;陆新征;江见鲸;;钢筋混凝土梁落锤实验有限元模拟与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邱兆国;梁力;张凤鹏;;含多类损伤钢筋混凝土梁安全性评价方法及载荷影响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4 任晓丹;;基于损伤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梁剪切破坏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冯淑芳;陈灿寿;王明洋;;低速冲击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多阶段离散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谢靖中;李国强;江欢成;王国俭;;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均质材料本构等效[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7 刘军;王克信;郁时炼;彭维斌;;钢板—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对比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8 阎西康;陈晓;陈培;;海水腐蚀下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9 马淑娜;刘新宇;马林建;张晓;;常规武器在土中二次爆炸后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动力响应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刘卫东;郑七振;;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加固对比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宏;浅析钢筋混凝土梁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N];晋中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亚平;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诊断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永光;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的计算模式与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诊断方法[D];天津大学;2007年
3 刘平;配置HRB500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磊;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梁受剪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徐福泉;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静载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1年
7 孟一;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梁金福;CFRP板条嵌入式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抗弯试验与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9 蒋元平;CFRP加固RC梁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伟业;局部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盛利;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动力响应数值模拟[D];湖南大学;2007年
3 王红亚;钢筋混凝土梁的火灾及加固修复试验及理论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兴龙;自动元胞机在钢筋混凝土梁冲击仿真试验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可;高铁用细晶粒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数值分析及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崔晓明;外粘钢钢筋混凝土梁极限状态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高鑫;钢筋混凝土梁的火灾及加固修复试验及有限元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8 柳世涛;受腐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崔满;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杨福林;钢筋混凝土梁钢筋和砼之间粘结强度与承载力关系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5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1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