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层相对位置对桶形基础承载力的影响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给桶形基础提供承载力支撑的主要是淤泥层与黏土层。为此,本文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土体采用南水本构模型,建立双土层桶形基础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模型,首先研究桶体在固定埋深情况下的地基极限状态,得到固定桶体埋深时单一荷载作用下桶形基础地基承载力与土层相对位置的关系;接着改变桶体埋深,得到在桶体不同埋深时地基承载力与土层相对位置的关系,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1数值分析1.1有限元模型本文以连云港港徐圩港地区地基土[11]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分析其在单向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承载力特性。其中,图1(a)为土体模型,高度30m,直径50m;图1(b)为桶体模型,直径为5m,桶体埋深L随不同情况取0,0.5,1,1.5,2和2.5m。在算例分析中,地基土按照实际情况分为上下2层,上层为淤泥层,下层为黏土层。本文研究的是小埋深桶形,为消除边界效应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12,13],在水平方向上将地基土的计算范围取为桶体直径的10倍,竖直方向取桶体直径的6倍。土体采用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南水模型,除顶部自由外,规定其他土面都采用法向固定的约束。图1有限元模型Fig.1FEMmodel对于简化的桶体结构,采用线弹性本构模型,弹性模量E=30GPa,泊松比μ=0.167,并用实体单元(C3D8)对土体与桶体进行网格划分。南水模型是一种服从广义塑性力学理论的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该模型把屈服面看作是弹性区域的边界,采用塑性系数代替传统的硬化参数,与其他土体本构模型相比,运用在黏性土中具有一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D时对应的水平承载力为水平极限承载力,转角达到弧度0.05时对应的力矩荷载确定为力矩极限承载力,D为桶体直径。本文规定桶体直径为5m,桶体埋深为L,淤泥层厚度为T1,黏土层厚度为T2,土体总厚度为T=30m,桶体埋深比d=L/D,土层相对位置比t=T1/T。施加荷载时,对于桶形基础,基础底面中心处的竖向荷载为V,力矩荷载为M,水平荷载为H。位移和荷载的方向规定遵从Butterfield等[17]的建议,如图2所示。图2荷载正方向规定Fig.2Positivedirectionofload1.3桶、土接触模拟桶体结构与土体相互接触是一个复杂的力学行为。本文对于桶土之间的接触采用面面接触,将桶体与土体相接触的区域建立主从接触对。由于桶体的强度远大于土体强度,因此将桶体结构界面认定为接触主面,土体界面认定为接触从面。接触分析中法向采用硬接触方式,切向采用库仑摩擦模型,其中摩擦系数取0.115,其他参数按默认取值。2南水模型的验证为了验证土体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合理性,针对文献[18]的基础模型试验进行数值计算,与其试验结果及文献[13]的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型试验中吸力式桶形基础的规格如表2所示,土体物理参数如表3所示。为了与文献[13]的有限元计算结果相比较,本文竖向承载力采用D2,D5和D7基础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水平承载力采用D4,D5和D7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模型试验计算结果与本文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吻合,,在各种不同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土建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9054)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资助项目(109077)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05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B04914)
【分类号】:TU47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晖;王乐芹;周锡y=;肖仕宝;;软黏土中桶形基础的上限法极限分析模型及其计算[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曦源;水平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中桶形基础工作机理及承载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茂田;孙曦源;唐小微;范庆来;K.TimLawd;;Lateral Bearing Capacity of Multi-Bucket Foundation in Soft Ground[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10年02期
2 李晓晨;徐慧;;基于相对差商法的吸力式海上风车筒基基础优化设计[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王乐芹;王晖;余建星;周锡;;软黏土中桶形基础侧向极限承载力计算的简化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程光明;段梦兰;郭磊;曾霞光;张新虎;王飞;;吸力锚负压沉贯渗流场有限元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14年01期
5 金书成;仇正中;张永涛;黎冰;;桥梁吸力式沉箱组合基础静载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15年01期
6 李洪江;刘红军;于雅琼;宋文峰;王超;;近海风机伞式吸力锚基础水平承载三维上限解法[J];水利学报;2014年S2期
7 武科;栾茂田;范庆来;王志云;;滩海桶形基础破坏机制及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8 朱斌;孔德琼;童建国;孔令刚;陈仁朋;;粉土中吸力式桶形基础沉贯及抗拔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9 王乐芹;余健星;周锡y=;王晖;徐炳伟;;横向荷载作用下插入式大直径圆柱壳结构的优化数学模型[J];应用力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金书成;张永涛;杨炎华;黎冰;;饱和砂土地基中吸力式桶形基础水平承载力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武科;滩海吸力式桶形基础承载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孙曦源;水平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中桶形基础工作机理及承载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舒恒;离岸工程地基基础承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刘梅梅;海上风机复合筒型基础承载力及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饶开鹏;箱筒型基础栈桥结构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李隐;基于逆可靠度的边坡工程反演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3 张扬;倾斜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4 张宇;饱和砂土中吸力式沉箱抗拉承载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勇;海洋工程发展环境分析与市场投资预测[J];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5年01期
2 张宏祥;张伟;;滩海桶形基础承载力三维弹塑性有限元仿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4期
3 邱大洪;海岸和近海工程学科中的科学技术问题[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4 祝振宇;闫乃凌;;考虑土体剪切作用下桶形基础水平承载力研究[J];港工技术;2005年04期
5 顾小芸;海洋工程地质的回顾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6 孙克俐,王乐芹,周锡y=;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02年04期
7 刘振纹,秦崇仁,王建华,赵晓艳;循环荷载作用下软粘土地基的累积变形[J];中国港湾建设;2004年06期
8 初新杰,王泉,沈琪,边洪村,王振先;桶形基础的稳定性试验研究[J];海岸工程;1999年01期
9 孟昭瑛,梁子冀,刘孟家;浅海桶形基础平台水平承载力与抗滑稳定分析[J];黄渤海海洋;2000年04期
10 王泉,任贵永,杨树耕;浅海桶基平台桶形基础结构设计分析[J];黄渤海海洋;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春义;桩—筏基础共同作用体系的时间效应数值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晓春,徐日庆,俞建霖,龚晓南,袁中立,陈国祥;桶形基础简介及试验研究[J];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王秀勇,肖熙,潘建明;桶形基础的结构强度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迪迪;宝齐莱的瑰宝——PATRAVI TONNEAU柏拉维酒桶形腕表[J];钟表;2005年04期
4 李蔚,谭家华,时忠民;桶形基础平台沉放过程数值模拟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12期
5 武科;栾茂田;范庆来;王志云;;滩海桶形基础破坏机制及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6 武科;栾茂田;范庆来;王志云;;复合加载模式下桶形基础破坏包络面特性研究(英文)[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7 武科;栾茂田;范庆来;王志云;唐小微;;桶形基础承载性能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陶湘保;活塞桶形模板的加工[J];汽车技术;1984年04期
9 施晓春,徐日庆,龚晓南,陈国祥,袁中立;桶形基础发展概况[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10 张宇,王梅,楼志刚;竖向载荷作用下桶形基础与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科;栾茂田;范庆来;王志云;;竖向与水平荷载复合加载下桶形基础承载性能的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武科;栾茂田;范庆来;王志云;;软基上吸力式桶形基础的水平承载力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梦喜;时忠民;;桶形基础承载力计算的极限反力法[A];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报告会——应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4 金书成;张永涛;杨炎华;黎冰;;饱和砂土地基中吸力式桶形基础水平承载力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5 鲁晓兵;王丽;张旭辉;王淑云;;动载下桶基周围影响区范围和到达稳态的时间估算[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驰;王建华;;桶形基础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武科;栾茂田;范庆来;王志云;;滩海吸力式桶形基础水平承载特性的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武科;栾茂田;范庆来;王志云;;滩海吸力式桶形基础水平承载特性的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玉霞;陈国祥;刘振纹;;桶形负压桩基础火炬塔设计[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施晓春;许祥芳;裘滨;龚晓南;;水平荷载作用下桶形基础的性状[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曦源;水平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中桶形基础工作机理及承载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宏祥;软土地基中桶形基础的承载力研究和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建峰;复合加载下软土地基桶形基础承载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武科;滩海吸力式桶形基础承载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环龙;桶形基础周围土体对浅海动载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胡忠璜;桶形浅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李振庆;循环荷载作用下桶形基础工作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申琴;软土中的桶形基础水平循环承载力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5 赵将勇;渗流引起的桶形基础土体软化及其对沉贯阻力的影响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6 周松望;桶形基础的负压沉贯及其周围土体对波浪作用的响应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田磊;负压桶形基础抗拔力计算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庞然;软粘土中桶形基础竖向循环承载力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9 孔德琼;近海风机吸力式桶形基础大比例模型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向东;软土地基桶形基础竖向循环承载力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5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1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