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绿道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4 07:27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进步,,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包括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等。面对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城市和自然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 1959年whyte首次提出绿道的概念,1987年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将绿道定义为:提供人们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连接乡村和城市空间的并将其串联的巨大循环系统。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广泛开展了绿道规划运动,对改善城市和区域生态,保护和利用环境文化资源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率先启动区域城市绿道规划及建设实践。本文讨论了城市绿道的理论体系、功能结构,规划思路和方法,并以天水市为例,开展西北地域风格下城市绿道的规划实践。具体如下: (1)城市绿道基础理论。城市绿道包括廊道系统、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和标识系统;具有国土绿道、区域绿道、社区绿道三个层次;涉及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生产等功能。环境感知、景观生态、休闲游憩是绿道系统的支撑理论。从绿道规划实践看,英国的伦敦绿道构建城市开放空间,美国东部绿道串联主要乡村城镇,法国绿道则体现出田园风格,我国广东和成都的绿道是改革开放后较为典型的绿道规划。 (2)研究天水市城市风貌与绿道网络的关系。在城市地脉上,天水市山脉纵横、河谷交错,具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形成高原、绿洲、戈壁等不同形态的自然景观,为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丰富的景观素材;在城市文脉上,天水市伏羲文化、麦积文化、三国文化等历史遗迹和神话传说,丰富了天水市城市绿道网络的规划素材;在人脉上,天水市表现出直率、粗矿、硬朗的城市性格。 (3)研究天水市城市绿道建设线网规划。天水市城市绿道网络资源评价体系,涉及生态资源层、人文资源层和设施资源层三部分,本文以AHP层次分析法为核心,确定了各层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天水市建成区的主要景观资源,得出天水市主要线网规划图。1号绿道:位于天水市北侧,沿天逸高速展开,该绿道连接天水市与外围主要城市的重要通路。2号绿道:位于天水市南侧,沿羲皇大道展开,连接连霍高速等省级国道,是天水市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在绿道沿线,有天水师范、高级中学、南郭寺等重要节点。3号绿道:为天水是藉河两岸,是天水市唯一一条滨水河道,两侧具有一定宽度的城市绿带,沿途与天水主要城市建筑相交,形成景观节点。4-6号绿道:为天水市城市主干道构成,其沿途串联了天水市主要建筑、主要历史街区和名胜古迹。 (4)研究西北城市绿道的类型与特征。根据山地绿道、滨河绿道和路网绿道三种类型,研究天水市城市绿道的具体形式,以及不同类型的设计方法。山地型绿道的设计策略是:道路布局要依着山体的起伏状态,采用丰富多彩的路径形态。滨河绿道的设计策略是:道路布局要沿着水流方向,加强人的行为活动与滨水绿地的沟通关系;路网绿道的设计策略是:形成台阶式道路体系,基于人的行为与活动范围设计道路系统,形成城市慢行道路与城市绿道网络的良性互动。 (5)研究西北城市绿道的支撑系统。包括驿站系统、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标识系统等。驿站系统主要为绿道系统内部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慢行系统可以分析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兼有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的绿道网络;交通衔接系统主要是将绿道网络与城市主干交通进行衔接。标识系统绿道网络的空间导向标识。 本文关于城市绿道网络的研究,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梳理国内外城市绿道网络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同时,以天水市城市绿道规划为案例,分析城市绿道规划的具体步骤和要点,并对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提出若干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西北城市绿道规划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图文】:
第二章 城市绿道理论念道”的定义,较为成熟的说法是:reenway)是城市中的线性空间,他沿着城市内或周围的山体展开,将沿路的山水、植被、人文风景资源纳入其中,成为过线性空间将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等相关资源串点。在城市绿道内人们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或非机动车
市绿道理论体系 绿道的组成道是由 5 大系统和 19 个构成要素。市绿道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城市廊道系统、城市慢行系统、过渡系统,城市绿道公共服务系统和城市标识系统(曹新向等 2010)。市绿道的 19 个构成要素要素涉及:城市绿地保护区、城市绿地隔离区、非机动车通通道、城市慢行系统综合通道、城市绿道交通衔接系统、施及场地、绿道综合管理系统、绿道内部商业服务系统、绿道内部游憩 绿道的层次据不同尺度,绿道可以划分为国土绿道、区域绿道和城市绿道(邓洪波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5.2
本文编号:2526413
【图文】:
第二章 城市绿道理论念道”的定义,较为成熟的说法是:reenway)是城市中的线性空间,他沿着城市内或周围的山体展开,将沿路的山水、植被、人文风景资源纳入其中,成为过线性空间将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等相关资源串点。在城市绿道内人们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或非机动车
市绿道理论体系 绿道的组成道是由 5 大系统和 19 个构成要素。市绿道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城市廊道系统、城市慢行系统、过渡系统,城市绿道公共服务系统和城市标识系统(曹新向等 2010)。市绿道的 19 个构成要素要素涉及:城市绿地保护区、城市绿地隔离区、非机动车通通道、城市慢行系统综合通道、城市绿道交通衔接系统、施及场地、绿道综合管理系统、绿道内部商业服务系统、绿道内部游憩 绿道的层次据不同尺度,绿道可以划分为国土绿道、区域绿道和城市绿道(邓洪波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敏;刘文敬;;“绿道”理念指导下的森林城市研究初探——以重庆市都市区绿色空间串联网络规划为例[J];重庆建筑;2011年03期
2 曹新向;苗长虹;陈玉英;王伟红;;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9期
3 刘滨谊;汪洁琼;;基于生态分析的区域景观规划——主导生态因子修正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风景园林;2007年01期
4 卡特里娜·科斯塔诺娃;杨云峰;;布拉迪斯拉发城市绿道的机遇与挑战[J];风景园林;2010年06期
5 夏媛;夏兵;李辉;池慧敏;;基于生态功能保护原理的绿道规划策略探讨——以珠三角绿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1年09期
6 张文,范闻捷;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J];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03期
7 周亚琦;;基于复合功能发展的绿道网规划策略——以深圳市绿道网规划为例[J];城市交通;2012年04期
8 杨松;;“统筹整合”策略下的城市绿道系统规划——以北京市顺义区绿道系统规划为例[J];城市交通;2012年04期
9 曾康琼;杨介榜;;温州市城区绿道规划——以龙湾城区绿道规划为例[J];城市交通;2012年04期
10 王招林;何f ;;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J];城市规划;2012年10期
本文编号:2526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2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