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保障性住房适宜绿色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9 16:03
【摘要】:21世纪以来保障性住房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保障,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在新建保障性住房中推广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能加快建筑绿色化进程,而且将有效缓解资源消耗过快的压力。国外的绿色保障房已有很多成功的思路与做法,但目前国内保障性住房的绿色建筑设计仍在起步阶段。因此对于保障性住房,急需探索适宜低成本的绿色建筑体系。在夏热冬暖地区典型城市广州,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1)对全国绿色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调查研究,重点比较广州、深圳、江苏三地保障房所使用的绿色技术措施,包括总体布局、微气候调节、围护结构节能、遮阳措施等方面,得出架空设计与复层绿化等改善室外热环境措施是适应夏热冬暖地区高温高湿气候的重要设计手法。 (2)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广州市保障性住房设计指引》为基础,分别从规划与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施设备四个专业方面提出了广州地区保障房的适宜技术;并给出了保障房绿色建筑一星级、二星级设计标识的组合策略建议,希望能对保障房绿色建筑设计起到借鉴的作用。 (3)对广州保障性住房小区芳和花园展开室外环境实测,,对小区内不同位置及下垫面的微气候进行测试,测试参数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黑球温度等。并且对比分析同地区绿色保障房与商品房所使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与室外环境测试结果。 (4)利用城市小尺度三维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芳和花园室外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基于实测结果对该软件的模拟精度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所反映的近地空气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日变化规律、数量级及动态变化过程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ENVI-met模型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5)根据广州地区气候特征,提出三种室外热环境优化方案,利用模拟软件ENVI-met分别模拟架空、复层绿化、水体三种工况,对比分析各工况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MRT、SET*等参数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采取底层架空设计与设置水体能明显降低主要活动区SET*值,改善室外热环境。复层绿化中的高大乔木合理布置其位置,避免阻挡自然通风。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241.91
本文编号:2528351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24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芸;鲍世民;;国外绿色建筑发展概况[J];中国地产市场;2006年04期
2 杨靖;郭兟;张嵩;;香港公屋规划设计的分析与启发[J];规划师;2008年04期
3 仇保兴;;进一步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步伐——我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草案)[J];建筑节能;2011年06期
4 王忠田;;新加坡将建环保省水省电的绿色组屋[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04期
5 郭国勋;;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绿色建筑设计[J];中华建设;2012年08期
6 李俊奇,车伍,池莲,刘松;住区低势绿地设计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给水排水;2004年09期
7 张炜;车伍;李俊奇;陈和平;;植被浅沟在城市雨水利用系统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6年08期
8 隋浩;;托马斯·赫尔佐格之小表皮大空间的生态策略[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9 张健,王洪刚,张一弘;建筑中的节水技术[J];建筑学报;2002年11期
10 周典;;日本保障性住宅的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9年08期
本文编号:2528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2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