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均温板毛细芯制作及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18:28
【摘要】:近年来,随着许多电子元器件向高性能、微小化的趋势发展。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单位面积的发热功大幅跃升,势必造成其热应力增加和表面温度的升高~([1]),大大降低了其性能。本文主要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烧结铜粉吸液芯参数对均温板传热性能的影响。均温板吸液芯采用不同粒径的铜粉颗粒制作而成。均温板腔体内均匀的布置有铜粉柱,这种结构设计既解决了均温板的变形问题,也极大地缩短了回液路径,提高了均温板的传热性能。首先,实验选取了四种不同粒径结构的毛细芯:30μm,50μm,90μm和混合粒径(30μm90μm)。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粒径对均温板性能的影响。在加热功率和充注率均相同的情况下,粒径为90μm的均温板热阻最小为0.09℃/W,传热性能最好。这表明:采用粒径较大的毛细芯有利于提高均温板的性能。与纯铜板相比较,均温板的均温效果较佳。其次,实验研究了充注率对均温板传热性能的影响。对4个均温板进行充注,分别为70%,90%,120%和160%四种不同充注率。实验表明:对于粒径为90μm的均温板,最佳充注率为90%左右,均温板的热阻为0.14℃/W。较大或较小的充注率都会对均温板的热阻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两种加热面积的热源(15mm·15mm和30mm·30mm),实验测试发现:加热面积对均温板热阻有着很大影响。在相同的充注率下,小面积热源对应的热阻值远远高于大面积热源对应的热阻值。这个因为大面积热源,在相同加热功率下可以更快将热量传导蒸发面上。对于小面积热源,均温板的换热性能优势得以凸显,较纯铜板更为良好。对不同热源的的均温板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均温板的启动时间更为迅速,经200s左右达到稳定值,而纯铜板的启动时间为600s。粒径较小的均温板启动性能较佳。最后,本文对均温板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研究表明:充注率对均温板的沸腾模式有较大的影响。在充注率低于100%的情况下,烧结铜粉式均温板蒸发面上发生沸腾模式为薄液膜蒸发,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池沸腾现象。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采用多孔柱支撑结构,可有效缩短回液路径,均温板的性能得以较大提升,粒径较大的均温板综合性能更为良好。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志海;吕洪涛;陈保东;李广超;刘宇;白敏丽;杨洪武;;烧结金属毡吸液芯平板热管传热特性试验研究[J];热力发电;2014年06期

2 张广孟;刘中良;王晨;;沸腾-凝结面间距对沸腾凝结共存相变传热规律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3 王晨;李艳霞;刘中良;张广孟;张明;;毛细结构对平板热管性能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4年S1期

4 张新铭;王济平;谷沁洋;;孔隙随机结构对非均质多孔泡沫导热性能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4年03期

5 李炅;张秀平;贾磊;吴俊峰;孔晓鸣;;开孔泡沫金属热传输性能研究进展[J];制冷学报;2013年04期

6 纪献兵;徐进良;Abanda Aime Marthial;薛强;;超轻多孔泡沫金属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7 荆鹏;迟煜,

本文编号:2641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41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2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