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透水混凝土性能优化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12:09
【摘要】: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生态效益的路面铺装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人行道、停车场、公园、飞机场、体育场等铺装工程。由于不用或少用细集料,孔隙率高,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受到显著影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鉴于此,开展透水混凝土性能优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基于透水混凝土强度与渗透性的协调,对其强度、界面过渡区、孔结构等方面展开实验研究,重点研究掺合料组合方式及掺量、骨胶比、骨料粒径以及投料方式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的影响。同时,从微观角度研究不同掺和料组合形式对基体与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的影响,分析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宽度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此外,应用切片法图像法与CT扫描法,提出透水混凝土孔结构评价方法,比较分析不同骨胶比及不同骨料粒径下透水混凝土的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当掺合料组合方式为硅灰10%、超细粉煤灰10%、乳胶粉1%、骨胶比为3.5、骨料粒径为2.36~4.75mm,投料方式为净浆裹骨料,成型压力为1.5MPa时,透水混凝土56d抗压强度可达到39.7MPa,透水系数1.25mm/s。(2)掺入粉煤灰、微硅粉能有效改善界面弱区。10%粉煤灰、10%微硅粉及1%乳胶粉的组合与对照组相比,水泥基体的硬度值提高57.8%;界面区硬度最低值提高150%;界面区宽度缩小57.1%。(3)切片图像法的分析表明,骨料粒径为2.36~4.75mm的透水混凝土,其孔径在0-2mm的孔隙数目占比最高,孔隙面积占比最低;而孔径大于3mm的孔隙数量占比最低,面积占比最高。等效孔径为1.34~1.47mm时透水混凝土表现出较优异的透水和强度性能。(4)CT扫描结果表明骨料粒径越小,孔隙越细密,连通路径越复杂,水分易存不易排,CT扫描得到的孔隙率与切片图像法得到的结果相一致。
【图文】:

内涝积水,现象,海绵


某城市内涝积水现象

透水性铺装,路面,透水混凝土


4(c)图1-3 透水性铺装路面透水混凝土是透水铺装材料中的一种典型代表,它由粗骨料、水泥、水、掺合料和外加剂按比例配制而成的具有贯穿孔隙的多孔混凝土[10]。透水混凝土一般不含细骨料,也称为无砂混凝土,通常只由粗骨料表面包裹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成的蜂窝状孔隙结构,具有自重轻、整体性好、透气透水性好等优点。但由于透水混凝胶结材料用量少,胶结层薄,界面过渡区薄弱,导致其强度比普通混凝土低很多,,限制了它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因此,为了能更广泛地应用在工程实际中,充分发挥透水混凝土环境友好特性,有必要对透水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优化研究。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来源于骨料与骨料之间的嵌锁作用以及胶结材料的粘结作用,所以提高强度可以从优化骨料组合、胶结材强度和增强胶结界面三方面着手。即可以通过骨料粒径的配比优化设计来增强骨料的嵌锁作用以及增加胶结点数目;也可以在浆体中加入外加剂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旭辉;;基于透水混凝土在海绵城市建设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年08期

2 韩唯伟;蒋翔;卢佳林;陈景;刘霞;;透水混凝土路面抗堵塞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8年11期

3 余海燕;李永强;石译文;杨毅;;透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8年12期

4 刘瑞菊;;透水混凝土孔隙堵塞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建材;2019年03期

5 李云英;;透水混凝土研究现状[J];福建建材;2019年04期

6 曾凡贵;张意;曾路;王瑶;莫坚方;;透水混凝土抗堵塞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建筑;2018年02期

7 刘俊茹;贾换;;透水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工艺[J];建材与装饰;2018年07期

8 李瑞丰;麻建锁;程岚;张敏;;透水混凝土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年12期

9 范伟;;透水混凝土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7年S2期

10 杨山朋;;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研究[J];居舍;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利霞;;生态透水混凝土在室外道路的应用[A];绿色建筑创新、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第七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透水混凝土的创新应用[A];养护与管理(2016年第10期 总第68期)[C];2016年

3 吴学玲;沈兵兵;;为海绵城市添一份力——透水混凝土发展现状总结[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6年

4 沈兵兵;张旭;刘月圆;董雁菁;;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的力学相关性检验[A];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梁海区;李青川;黄崇奕;潘仁爱;唐明;;彩色透水混凝土在首届广西园博园工程中的应用[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6 张燕刚;石云兴;屈铁军;李艳稳;刘伟;;火山渣透水混凝土与普通透水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探讨[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7 石云兴;宋中南;霍亮;戢文占;华成谋;史海龙;;透水混凝土试验研究及其在奥运工程中的应用[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效荣;;高强度透水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根宏;刘荣桂;陈文耀;陈爱芝;;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试验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10 焦凯;李磊;陈晨;;不同影响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渗透性能的影响[A];《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燕 通讯员 谭君飞;甬产新材料助推“海绵城市”建设[N];宁波日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赵玉洁;透水混凝土,让地面自由“呼吸”[N];中华建筑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李颖;透水混凝土生态理念渐升级[N];中国花卉报;2010年

4 许才旺;“高强透水混凝土”新技术国际领先[N];工人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颖;透水混凝土相关行标出台[N];中国花卉报;2010年

6 新语;南京建成第一条透水混凝土市政道路[N];中国建材报;2007年

7 刘倩;近山松生态透水混凝土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8 北京利坚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柴U_山;改变城市热岛效应的生态透水混凝土[N];中华建筑报;2013年

9 记者 邵长春 通讯员 吴荣融 张宗富 秦天;造能“吃水”的路 建会“呼吸”的城[N];海南日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王健玮;为绿色奥运而生 向民生应用而去[N];中华建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卫东;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静茹;透水混凝土性能优化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2 汪正国;新型透水混凝土工艺及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3 罗斐;环氧树脂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性的改善[D];河南大学;2018年

4 张国强;透水混凝土试验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5 蔡润泽;砂基透水混凝土路面砖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6 谢晓庚;基于强度和渗透性的透水混凝土组成结构设计与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马悦茵;透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赵渊;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9 刘茜;透水性道路混凝土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

10 张毅;装配式高强透水混凝土路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44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44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9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