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中公共艺术尺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J0
【图文】:
塑性上是相通。和公共艺术一样,建筑也会通过体块的增减来改显。社会学家德克 贝尔克(Dirk belk)认为,当动时,它又是建筑。所以在城市空间中的很多建筑建筑的价值功能,但是确实说明了建筑与雕塑的界续性并占据实在环境的艺术,虽然建筑的形体语言无规律之美的建筑。能以空间体量确定尺度的公共艺术形式之间的共通性,可以为研究公共艺术尺度文章所讨论的不需要建筑内部空间尺度的介入,所要的划分参考)。在公共艺术中引入建筑环境尺度
的功能化需求。罗曼 罗兰23(Romain Rolland)曾说:“经常会有一种艺术向另一种艺术开放门户。如此,各个艺术都会延展开来,在别的艺术中获得卓绝的造诣。”建筑就与公共艺术在雕塑性上是相通的。人们常用“雕塑感”来形容建筑的形象特征。和公共艺术一样,建筑也会通过体块的增减来改变尺度,建筑的体积感越强,其“雕塑感”则越明显。社会学家德克 贝尔克(Dirk belk)认为,当人们观察建构时,建筑是雕塑;当人们在其中活动时,它又是建筑。所以在城市空间中的很多建筑都可以理解为巨大的雕塑。虽然这种说法忽略了建筑的价值功能,但是确实说明了建筑与雕塑的界限在日益模糊。建筑与公共艺术都是具有空间延续性并占据实在环境的艺术,虽然建筑的形体语言大多偏向抽象与几何化,但也有追求自由曲线的无规律之美的建筑。能以空间体量确定尺度的公共艺术与建筑都是三维的空间形态,这种相邻近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共通性,可以为研究公共艺术尺度提供最佳的切入口——建筑环境尺度(由于此时文章所讨论的不需要建筑内部空间尺度的介入,所以建筑外部环境的尺度划分成为公共艺术尺度重要的划分参考)。在公共艺术中引入建筑环境尺度图 3-1 部分人体空间活动尺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岩;;论我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影响因素[J];艺术科技;2015年12期
2 黄维;;浅谈20世纪初期西方现代主义雕塑[J];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3 杨志宇;;中国古代公共纪念性雕塑缺失的原因探讨[J];大众文艺;2014年23期
4 王鹤;;公共艺术以大为美是否走到尽头?[J];公共艺术;2014年06期
5 龙晓滢;欢欢;;家国一体: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公共艺术[J];公共艺术;2014年04期
6 唐晨曦;;巨人之战与泛雅典娜节的起源[J];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03期
7 杨贵庆;;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属性与规划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3年06期
8 张媛;;浅析墨西哥壁画运动与美国壁画运动的关联[J];大众文艺;2013年23期
9 卫恒先;;西方雕塑艺术形式的演变与分析[J];大众文艺;2013年18期
10 朱媛;;论审美活动根源意义的原始发生[J];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3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4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殷双喜;永恒的象征[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迪;探究当代雕塑艺术的身份转型[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2 张笑言;巴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朱涛;雕塑材料与环境审美价值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赵慧玎;从公共场所的美术走向公共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5 宋婷婷;围绕视觉需求论城市雕塑的尺度[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惠芬;哈贝马斯及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戈;互动装置——公共艺术表现的新空间[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8 高泠;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情感体验[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李国亮;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评价的人文尺度初探[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马英俊;我国纪念碑符号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716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1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