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及其空间格局——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

发布时间:2020-12-27 06:34
  完善的城市体系可以不断优化各个城市的时空资源并强化区域城市的集聚效应,切实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受惠于城市因素流与城市作用潜力的显著相关关系,节点体系研究可以准确测度城市体系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又避免了功能体系研究所需矢量数据的难以获取与测算庞杂,而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可以综合地定量测度城市地区人类活动的广度与强度。基于夜间灯光指数的引力模型定量测度中国341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二阶段聚类法综合分析其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中国节点城市被划分为7大国家节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哈尔滨与沈阳)、26个区域节点城市与107个省域节点城市,而中国城市体系则被划分为2个国家城市体系(北方城市体系与南方城市体系)、8个区域城市体系(华北城市体系、东北城市体系、西北城市体系、黄河中游城市体系与华东城市体系、华南城市体系、西南城市体系、长江中游城市体系)与31个省域城市体系。城市体系的地域范围是相对的、局部的,没有明确的识别界线,不过通过对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与顾朝林实证研究的分析...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14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域
    2.2 研究模型
        2.2.1 构建城市规模模型
        2.2.2 构建城市作用模型
        2.2.3 构建城市作用潜力模型
    2.3 研究数据
3 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
    3.1 城市体系等级结构的划分
    3.2 城市体系等级结构的特征
4 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
    4.1 城市体系空间格局的识别
    4.2 城市体系空间格局的特征
5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群的界定与识别研究[J]. 王丽,邓羽,牛文元.  地理学报. 2013(08)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协调度分析——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 刘浩,郑文升,张毅,严筱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3]基于分形的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演变研究[J]. 周彬学,戴特奇,梁进社,张锦宗.  地理科学. 2012(02)
[4]基于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1995-2008年电力消费量时空动态研究(英文)[J]. 何春阳,马群,李通,杨洋,刘志锋.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01)
[5]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与异速生长特征[J]. 孙在宏,袁源,王亚华,张小林.  地理研究. 2011(12)
[6]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J]. 刘浩,张毅,郑文升.  地理研究. 2011(10)
[7]基于铁路网络的中国城市等级体系与分布格局[J]. 钟业喜,陆玉麒.  地理研究. 2011(05)
[8]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J]. 冷炳荣,杨永春,李英杰,赵四东.  地理学报. 2011(02)
[9]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及其空间特征[J]. 王颖,张婧,李诚固,张雪娜.  经济地理. 2011(01)
[10]20世纪美国城市体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谈明洪,李秀彬.  地理学报. 2010(12)



本文编号:2941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41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b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