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刚度对受荷群桩基础承载性状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10:03
既有建筑下挖增层改造将引起群桩基础产生附加沉降。笔者引入双曲线模型来模拟桩端和桩侧阻力的发挥机理;考虑到群桩基础之间存在复杂的桩桩、桩土相互作用,结合剪切位移法导得双曲线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荷载传递法建立群桩基础刚性承台条件下的控制方程,并结合Plaxis 3D数值分析软件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研究了既有建筑下挖增层改造对刚性和柔性承台群桩基础承载性状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刚性和柔性承台顶部沉降比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大致呈线性增加;在同一开挖深度时,沉降比随着顶部荷载的增加而有所增大,且柔性承台的沉降比大于刚性承台的沉降比;群桩基础中的桩间距对承台顶部沉降比会有一定的影响;在既有建筑下挖增层改造过程中,群桩基础承台应做成刚性承台。
【文章来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0,16(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浙江饭店平面图
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工程示意图
荷载传递法的基本理念是将基桩离散成n个微元体,如3所示,桩土相互作用则采用非线性弹簧来模拟。图中l为桩长;Pt为桩顶荷载;Pn为桩端荷载;Pi及li分别为微元体i的荷载及长度;P(z)及d P(z)分别为深度z处的荷载及荷载增量;(z)为深度z处的桩侧摩阻力。取其中一个微元体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软土地区地下室增层开挖对既有桩基沉降性状的影响[J]. 单华峰,夏唐代,俞峰,郑晴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2]既有建筑桩基础开挖过程中承载特性数值分析[J]. 贾强,张鑫,张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01)
[3]大型集群桩基厚承台空间桁架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J]. 何泓男,戴国亮,刁莹露. 土木工程学报. 2015(08)
[4]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群桩沉降性状研究[J]. 单华峰,夏唐代,俞峰,楼春晖. 岩土工程学报. 2015(S1)
[5]开挖卸荷对既有群桩竖向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J]. 伍程杰,俞峰,龚晓南,林存刚,梁荣柱. 岩土力学. 2014(09)
[6]增层开挖对既有建筑物桩基承载刚度影响分析[J]. 伍程杰,龚晓南,房凯,俞峰,张乾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8)
[7]既有高层建筑地下增层开挖桩端阻力损失[J]. 伍程杰,龚晓南,俞峰,楼春晖,刘念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04)
[8]既有地下室增层开挖引起的桩基侧摩阻力损失分析[J]. 龚晓南,伍程杰,俞峰,房凯,杨淼. 岩土工程学报. 2013(11)
[9]地下增层工程中既有结构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 文颖文,刘松玉,胡明亮,张国柱. 岩土工程学报. 2013(10)
[10]上海地区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HS-Small模型参数的研究[J].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 岩土力学. 2013(06)
博士论文
[1]软土地基桩基受力性状和沉降特性试验与理论研究[D]. 张乾青.浙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73539
【文章来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0,16(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浙江饭店平面图
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工程示意图
荷载传递法的基本理念是将基桩离散成n个微元体,如3所示,桩土相互作用则采用非线性弹簧来模拟。图中l为桩长;Pt为桩顶荷载;Pn为桩端荷载;Pi及li分别为微元体i的荷载及长度;P(z)及d P(z)分别为深度z处的荷载及荷载增量;(z)为深度z处的桩侧摩阻力。取其中一个微元体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软土地区地下室增层开挖对既有桩基沉降性状的影响[J]. 单华峰,夏唐代,俞峰,郑晴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2]既有建筑桩基础开挖过程中承载特性数值分析[J]. 贾强,张鑫,张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01)
[3]大型集群桩基厚承台空间桁架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J]. 何泓男,戴国亮,刁莹露. 土木工程学报. 2015(08)
[4]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开挖群桩沉降性状研究[J]. 单华峰,夏唐代,俞峰,楼春晖. 岩土工程学报. 2015(S1)
[5]开挖卸荷对既有群桩竖向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J]. 伍程杰,俞峰,龚晓南,林存刚,梁荣柱. 岩土力学. 2014(09)
[6]增层开挖对既有建筑物桩基承载刚度影响分析[J]. 伍程杰,龚晓南,房凯,俞峰,张乾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8)
[7]既有高层建筑地下增层开挖桩端阻力损失[J]. 伍程杰,龚晓南,俞峰,楼春晖,刘念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04)
[8]既有地下室增层开挖引起的桩基侧摩阻力损失分析[J]. 龚晓南,伍程杰,俞峰,房凯,杨淼. 岩土工程学报. 2013(11)
[9]地下增层工程中既有结构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 文颖文,刘松玉,胡明亮,张国柱. 岩土工程学报. 2013(10)
[10]上海地区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HS-Small模型参数的研究[J].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 岩土力学. 2013(06)
博士论文
[1]软土地基桩基受力性状和沉降特性试验与理论研究[D]. 张乾青.浙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73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27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