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显微CT的泥岩单轴压缩破坏特征的声发射表征
发布时间:2021-07-09 19:12
研制了基于实时声发射采集和实时加载CT扫描同步进行的加载控制系统,组建了对岩石损伤、破坏过程进行声发射表征的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研究表明:①在峰值载荷28%前,原生裂纹宽度基本无变化,而后经历先变窄再变宽的过程。在峰值载荷47%前,原生裂纹长度基本无变化,而后开始增长,原生裂纹在宽度上先进行扩展从而引起原生裂纹在长度上的增长;②在峰值载荷65%前,裂纹的延伸发生在裂纹尖端的软弱介质中,而后才是真正的原生裂纹起裂,并快速延伸扩展;③新生裂纹易产生在软硬夹层交界处,新生裂纹产生时的载荷约为峰值载荷的56%~75%,在峰值载荷84%前,裂纹处于稳定扩展阶段,三条裂纹同时各自发展;④裂纹宽度变大、原生裂纹在其尖端软弱介质中延伸、软硬交界处新生裂纹的产生过程中声发射较少,当这些过程连在一起时,便形成了声发射平静期;⑤建立了岩石孔隙率、裂纹长度和宽度与声发射能量、振铃计数之间的表征方程,并提出不同加载阶段岩石状态评价的判据。
【文章来源】:振动与冲击. 2020,39(1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实验系统
由图2可知,声发射事件主要集中在试件的中部,因此在试件中部、中上及中下三个位置提取CT扫描图像。B切片取位于泥岩试件的正中部第750层的CT切片, A切片取位于B切片上方10 mm的第375层切片,C切片取位于B切片下方10 mm的第1 125层切片。以A切片为例,CT扫描结果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加载阶段裂纹的变化,如图3所示。图3 泥岩 A切片在不同加载阶段CT扫描结果
泥岩 A切片在不同加载阶段CT扫描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小波变换的板状细砂岩声发射源定位优化[J]. 吴鑫,晏巧,张婷婷,彭雅雯,李国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9(05)
[2]水力冲击混凝土裂纹扩展机理及CT尺度损伤研究[J]. 刘佳亮,张娣,王梦瑾. 振动与冲击. 2019(11)
[3]全相位与Geiger算法的岩石声发射源定位方法[J]. 黄晓红,孙国庆,张凯月. 传感技术学报. 2016(11)
[4]不同围压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破坏行为及强度特征[J]. 左建平,陈岩,张俊文,王金涛,孙运江,姜广辉. 煤炭学报. 2016(11)
[5]单轴受载下岩体破裂演化特征的声发射CT成像[J]. 王常彬,曹安业,井广成,蔡武,朱广安,李静,陈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10)
[6]声发射定位精度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J]. 许江,李伊,田傲雪,瞿佳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S1)
[7]混凝土单轴动力压缩CT试验过程定量化分区研究[J]. 方建银,党发宁,闫建文,李晓荣,王平. 振动与冲击. 2016(09)
[8]煤的热解破裂过程——孔裂隙演化的显微CT细观特征[J]. 冯子军,赵阳升. 煤炭学报. 2015(01)
[9]基于显微CT技术的不同温度下油页岩孔隙结构三维逾渗规律研究[J]. 康志勤,王玮,赵阳升,梁卫国,杨栋,赵静,赵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9)
[10]基于显微CT的不同煤体结构煤三维孔隙精细表征[J]. 李伟,要惠芳,刘鸿福,康志勤,宋晓夏,冯增朝. 煤炭学报. 2014(06)
本文编号:3274329
【文章来源】:振动与冲击. 2020,39(1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实验系统
由图2可知,声发射事件主要集中在试件的中部,因此在试件中部、中上及中下三个位置提取CT扫描图像。B切片取位于泥岩试件的正中部第750层的CT切片, A切片取位于B切片上方10 mm的第375层切片,C切片取位于B切片下方10 mm的第1 125层切片。以A切片为例,CT扫描结果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加载阶段裂纹的变化,如图3所示。图3 泥岩 A切片在不同加载阶段CT扫描结果
泥岩 A切片在不同加载阶段CT扫描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小波变换的板状细砂岩声发射源定位优化[J]. 吴鑫,晏巧,张婷婷,彭雅雯,李国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9(05)
[2]水力冲击混凝土裂纹扩展机理及CT尺度损伤研究[J]. 刘佳亮,张娣,王梦瑾. 振动与冲击. 2019(11)
[3]全相位与Geiger算法的岩石声发射源定位方法[J]. 黄晓红,孙国庆,张凯月. 传感技术学报. 2016(11)
[4]不同围压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破坏行为及强度特征[J]. 左建平,陈岩,张俊文,王金涛,孙运江,姜广辉. 煤炭学报. 2016(11)
[5]单轴受载下岩体破裂演化特征的声发射CT成像[J]. 王常彬,曹安业,井广成,蔡武,朱广安,李静,陈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10)
[6]声发射定位精度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J]. 许江,李伊,田傲雪,瞿佳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S1)
[7]混凝土单轴动力压缩CT试验过程定量化分区研究[J]. 方建银,党发宁,闫建文,李晓荣,王平. 振动与冲击. 2016(09)
[8]煤的热解破裂过程——孔裂隙演化的显微CT细观特征[J]. 冯子军,赵阳升. 煤炭学报. 2015(01)
[9]基于显微CT技术的不同温度下油页岩孔隙结构三维逾渗规律研究[J]. 康志勤,王玮,赵阳升,梁卫国,杨栋,赵静,赵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9)
[10]基于显微CT的不同煤体结构煤三维孔隙精细表征[J]. 李伟,要惠芳,刘鸿福,康志勤,宋晓夏,冯增朝. 煤炭学报. 2014(06)
本文编号:3274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27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