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初、中、高阶学习者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以“风景园林简史”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10 22:20
为解决教学痛点问题,实现混合式教学目标,文章首先构建了面向初、中、高阶学习者的渐进式混合教学模式。其中,初阶学习者采用"知识讲解+情景体验+SPOC复习"的形式,中阶学习者采用"SPOC学习+案例研讨+同伴学习"的形式,而高阶学习者采用"SPOC学习+团队协作+技能实操"的形式。随后,文章设计了面向低、中、高阶学习者的混合式教学步骤。最后,文章以"风景园林简史"课程为例,介绍了面向初、中、高阶学习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其教学效果满意度和学习效果。文章的研究对于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高阶学习能力、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均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 2020,3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面向初、中、高阶学习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模式理论的实践过程。教学设计模式一般包含学习者、学习目标、教学策略与评价方法等基本要素[3],具有代表性的是狄克—柯瑞(Dick-Carey)模型[4]和史密斯—雷根(Smith-Ragan)教学设计模型[5]:前者符合目标导向原理,以“教”为中心,强调教学目的而不是目标达成,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后者设置了“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环节,注重对学习者认知过程的分析。应用Smith-Ragan教学设计模型时,应设计三类教学策略,即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传递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并把教学的修改过程纳入教学设计[6]。本研究参考有效学习法(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 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BOPPPS)和Smith-Ragan教学设计模型,针对低、中、高阶学习者的渐进式学习需求,设计了面向低、中、高阶学习者的混合式教学步骤,如图2所示。1教学分析
本研究面向2018~2019学年、2019~2020学年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风景园林简史”课程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调查课程中初、中、高阶学习者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如图3所示。图3显示,80%以上的初阶学习者认为引入的游戏具有启发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且知识获取更有效;70%的中阶学习者认为线上和线下讨论与辩论的活跃度、案例研究的适宜性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80%的高阶学习者认为团队协作比较高效,且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达83%。图4 面向初、中、高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混合式学习设计的方法策略[J]. 冯晓英,曹洁婷,黄洛颖. 中国远程教育. 2020(08)
[2]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 李逢庆.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9)
[3]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 康叶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01)
[4]MOOCs与现行高校教学融合模式举例[J]. 汪琼.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11)
本文编号:3276745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 2020,3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面向初、中、高阶学习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模式理论的实践过程。教学设计模式一般包含学习者、学习目标、教学策略与评价方法等基本要素[3],具有代表性的是狄克—柯瑞(Dick-Carey)模型[4]和史密斯—雷根(Smith-Ragan)教学设计模型[5]:前者符合目标导向原理,以“教”为中心,强调教学目的而不是目标达成,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后者设置了“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环节,注重对学习者认知过程的分析。应用Smith-Ragan教学设计模型时,应设计三类教学策略,即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传递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并把教学的修改过程纳入教学设计[6]。本研究参考有效学习法(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 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BOPPPS)和Smith-Ragan教学设计模型,针对低、中、高阶学习者的渐进式学习需求,设计了面向低、中、高阶学习者的混合式教学步骤,如图2所示。1教学分析
本研究面向2018~2019学年、2019~2020学年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风景园林简史”课程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调查课程中初、中、高阶学习者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如图3所示。图3显示,80%以上的初阶学习者认为引入的游戏具有启发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且知识获取更有效;70%的中阶学习者认为线上和线下讨论与辩论的活跃度、案例研究的适宜性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80%的高阶学习者认为团队协作比较高效,且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达83%。图4 面向初、中、高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混合式学习设计的方法策略[J]. 冯晓英,曹洁婷,黄洛颖. 中国远程教育. 2020(08)
[2]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 李逢庆.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9)
[3]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 康叶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01)
[4]MOOCs与现行高校教学融合模式举例[J]. 汪琼.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11)
本文编号:3276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27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