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江西传统天井式民居被动式设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00:56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除此之外,大量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城市空气质量成为了重大的社会议题。在中国则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蒸蒸日上,城市面貌三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大量的建筑拔地而起,大量的建筑设备在运行,消耗着巨大的能源,导致建筑能耗占人类总能耗比重十分大。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同样也发展迅速,农村住宅建筑能源需求加速上升。农村的生活方式慢慢向城市看齐,所以其新建住宅往往是对城镇住宅的简单模仿,这并未使农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建筑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增加,丰富多样的生态建筑经验和地域建筑文化也得不到传承,农村自身的风貌特色也逐渐消失。传统建筑是为了应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一代又一代人做出的尝试与努力,蕴含了所处地区的建造经验与智慧。由于未曾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而完全是被动式的经验,因此,针对农村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研究,提取其自身的生态智慧也变的尤为重要。对江西传统天井式民居被动式设计方法的技术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对其自身的技术经验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江西传统天井式民居被动式设计方法有深入了...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江西传统天井式民居被动式设计方法研究


-1一进天井式民居(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天井,民居,来源,图片


故在进深方向以一进住宅为单元体不断延伸,这就形成了多进式住宅,由多个天井串联而成(图2.1-2)。当然平面形式在实际情况中常常因地形或周边房屋的限制出现斜角的平面(图 2.1-3),但以天井为中心的布局一般不会发生改变。当需要更大的使用面积时也可以在开间方向进行建造(图 2.1-4)。通过天井一进一进的扩张延伸很好的满足了当时大家族聚居的需要,随着民居功能的变化或者说是需求的多样性和建筑材料的转变,建筑自身的形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如图 2.1-5 和 2.1-6,从天井式民居到三层楼房。楼房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密闭空间可以更好的抵御冬天的冷空气。也有比较明显的劣势,夏季通风较差闷热,建筑外观、建造水平简单,对传统民居的继承很少,完全是两套体系下的产物。如何将传统民居自身优秀有价值的做法应用在农村新民居的建造上,

天井,民居,图片,不规则形状


图 2.1-3 不规则形状天井式民居(图片来源:笔者自绘)Figure2.1-3 Irregularly shaped patio-style residenc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J]. 杨柳,杨晶晶,宋冰,朱新荣.  科学通报. 2015(18)
[2]皖南传统民居自然通风营造技术研究[J]. 钱伟,黄志甲,赵玲玲,石团团.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3]徽州民居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方法[J]. 陈秋菊,陈晓扬.  华中建筑. 2012(11)
[4]宏村徽州传统民居过渡季节室内环境分析[J]. 陈晓扬,仲德崑.  建筑学报. 2009(S2)
[5]岭南民居的建筑遮阳[J]. 谢浩.  住宅科技. 2007(04)
[6]“夏氏遮阳”与岭南建筑防热[J]. 汤国华.  新建筑. 2005(06)
[7]详论中国传统健康建筑[J]. 陈启高,唐鸣放,王公禄,克鲁姆,李百战,姚润明.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6(04)

博士论文
[1]江南水乡村镇住宅自然通风设计研究[D]. 张华.东南大学 2016
[2]国内典型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 张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D]. 曾志辉.华南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及保障体系探究[D]. 张春鹏.山东建筑大学 2016
[2]川藏地区被动式太阳能民居设计研究[D]. 王倩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3]浙江传统民居遮阳效果模拟评价及设计优化[D]. 张韵.浙江大学 2015
[4]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方案阶段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D]. 黄亚鹏.重庆大学 2014
[5]徽州古建筑墙体营造技艺及改善保护[D]. 周俊义.合肥工业大学 2014
[6]被动式节能住宅技术分析研究及案例[D]. 李爽.天津大学 2013
[7]江南传统民居遮阳研究[D]. 王有伟.天津大学 2012
[8]广州近代住宅天井通风设计及现代应用[D]. 余喆.广州大学 2011
[9]传统民居墙体营造技艺研究[D]. 经鑫.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0]建筑中庭的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D]. 朱琳.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78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278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8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