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时间的空间化:历史城市时空关系的研究路径——基于中西方哲学的比较视角

发布时间:2022-01-20 12:07
  历史城市的时空张力在共生中承载了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如何在城市空间中体现时间特色,是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对"历时、共时"等时空关系理论的系统梳理,建构了"时间哲学→时间思想→时空性状→时空关系理论→时空语境"的研究路径,并在中国传统时间哲学的视角下对历史城市时空关系进一步解读,提出"时"以时空锚固的意识形态指导城市营建、协调人地关系;"生"与"逝"则分别以"通""融"之道、"物""理"之殁促使城市结构持续更新,分别体现了时空的同构性、延展性和终结性。因此对于历史城市的保护需要因"时"立形、重构时空格局,并于简易之"生"与物"逝"意留的文化背景下梳理中心、边界、节点、路径等空间转译方式,提炼记忆、精神、文脉、形象等城市文化内核。在中西方哲学的交叉视角下,进行历史城市保护与建设的内生与外成、知行与认识、道义与伦理的辩证研究,为国内外历史保护价值观念的差异提供解释,也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构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20,27(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时间的空间化:历史城市时空关系的研究路径——基于中西方哲学的比较视角


哲学视角下历史城市时空关系的研究逻辑

城市空间,思想,时空


时空逻辑是历史城市时空关系的核心,其承接了时间属性与空间属性,成为跨学科视角下时空关系的研究媒介。城市形态、结构因时而异,而时空逻辑却在城市的漫长演绎进程中得以长存。“时”强调时间与空间相互锚固、不可分离,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城市空间因“时”而兴、以“时”控扼,在微观层面如园林设计、建筑营造的过程中亦有应“时”而借、依“时”而动: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中以景素的季相变化牵引观景感受,巧于因借;传统建筑的堪舆选址、动土平基、伐木剪料、安门安砛、出煞升梁等环节皆需择良辰吉日以趋利避害,考虑时空禁忌、人神交感[16]——“时”强调一种时空的同构性。

逻辑图,时空,逻辑,视角


中国传统哲学视角下城市的时空关系理论作为既有研究的补充,侧重对时空格局的锚固、对显性及隐性时空信息的提取,形成了一种处理城市时空关系的方法(图4)。图4 传统哲学视角下历史城市时空关系的研究路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因时立形:一种动态接续山水格局的规划方式[J]. 王树声,李岚,李小龙,朱玲.  城市规划. 2018(09)
[2]“历史动态”对当下历史街区空间修复的启示[J]. 张雨洋,杨昌鸣,贾子玉.  建筑学报. 2018(S1)
[3]已消失历史遗迹的价值认识、甄别方法及再利用思路探讨——以武汉为例[J]. 罗巧灵,刘奇志,望开磊,丘永东.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2)
[4]知行观与城市规划——中国传统哲学的启示[J]. 郑国.  城市规划. 2018(03)
[5]基于辨方正位规划传统的秦咸阳轴线体系初探[J]. 郭璐.  城市规划. 2017(10)
[6]近代市建制初期昆明田园城市规划实践与思想[J]. 韩雁娟,李百浩.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5)
[7]近代上海城市公共娱乐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及其规律研究(1843-1949)[J]. 邓琳爽,伍江.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3)
[8]时间/空间——乡土聚落渐进复兴中的莪山实践案例研究[J]. 王铠,周德章,张雷.  建筑遗产. 2017(02)
[9]英租界殖民路径与九国租界竞争性拼贴——以天津英租界(1860-1943)规划为重点[J]. 陈国栋,青木信夫,徐苏斌,达纳·阿诺德.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2)
[10]城市厚度——关于历史空间改造的思考和实践[J]. 刘珩.  建筑学报. 2016(12)

博士论文
[1]认知与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理论初探[D]. 刘祎绯.清华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98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598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