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与结构高度关系及合理范围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与结构高度关系及合理范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层建筑 自振周期 分布规律 合理范围 控制
【摘要】:自振周期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一个重要基本参数,以414栋我国已建或已通过超限审查的高层建筑为数据源,统计分析了我国高层建筑自振周期的分布规律,在满足我国设计规范对结构整体稳定性、位移限值以及最小剪重比等要求基础上,结构自振周期的合理分布范围为:当结构高度H≥250m时,基本周期T1在0.3H(1/2)~0.4H(1/2)之间;当150m≤H250m时,T1在0.25H(1/2)~0.40(1/2)H之间;当100m≤H150m时,T1在0.2H(1/2)~0.35H(1/2)之间;当50m≤H100m时,T1在0.15H(1/2)~0.3H(1/2)之间。这为宏观上把握高层建筑结构刚度和质量是否适当提供了参考数据。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自振周期 分布规律 合理范围 控制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J07B01)
【分类号】:TU973.2
【正文快照】: 引言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是其固有的力学特性,与结构的刚度和质量相关[1-5]。自振周期的大小会影响到结构在竖向荷载、风和地震作用下的效应是否满足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包括:整体稳定性、位移限值、承载力以及最小剪重比等[6-7]。如能了解高层建筑结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海涛,张富强;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方法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洪海春;彭小波;毕雪梅;李细兵;;重大建设工程基本自振周期估算方法探讨[J];震灾防御技术;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贵章;用微型计算机分析高层框剪结构中框架的剪切刚度[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7年01期
2 徐贵章;结构模型试验及其力学相似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7年02期
3 陈伯望,沈蒲生;非刚性楼板对高层建筑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4 王海波;陈伯望;沈蒲生;;框筒结构的层模型简化分析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5 李俊锋;赵金城;;考虑框架柱倾斜的多层框架侧移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6 陈伯望;王海波;;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内力分析与模型试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7 梁焕新;吴尚荣;景亭;;高层钢结构跨层支撑—框架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8 郑柯;;某高位转换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9 胡启平;吕铭;;考虑地基及楼板变形时框剪结构协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10 张敬书;马志敏;莫庸;王尔昌;周丽;段会静;;楼板局部开洞对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的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军;吕海霞;李祚华;;平面不规则剪力墙结构大震变形及耗能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2 傅学怡;廖新军;周颖;高颖;朱勇军;杨想兵;王涛;;杭州奥体博览城主体育场罩棚结构设计[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蕾;董西林;;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4 李尊;陈忠范;;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新进展[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5 方鹏凯;裴星洙;臧秀平;;设置软钢阻尼器的钢框架消能减震性能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6 徐利华;吴敏捷;;中江国际大厦办公楼超限结构设计[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7 范重;谭成冬;范学伟;;奈伦国贸超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徐晓明;张士昌;黄怡;陈海华;;沈阳奥体游泳馆及网球中心结构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晓明;林颖儒;李剑峰;林高;陈海华;沈洋;;松江大学城体育馆、游泳馆结构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晓明;黄怡;张士昌;;潍坊学院体育馆结构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明;竖向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变形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王丽萍;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地震动输入与侧向刚度控制方法[D];重庆大学;2010年
5 周明;非加劲与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江枣;竖向组合构件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刘建伟;框支剪力墙结构合理破坏机制及控制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杨德健;带缝保温耗能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郭伟亮;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力学性能及地震失效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谢凡;高层混合结构层模型试验及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小文;二阶弹塑性分析在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宝锋;考虑地基变形的斜交建筑结构弯扭耦合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妨;考虑地基变形的筒体结构弯扭耦合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姚江强;地震作用下高层柔性连接连体结构碰撞反应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刘俊;刚度退化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影响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6 唐纯能;高层建筑梁式转换结构受力特性与地震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林士磊;RC异形柱框架—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崔辉辉;高烈度地区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胡艳玲;高烈度地区超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淑云;某带水平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及其有限刚度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胜江;刘书伟;;特大跨悬索桥动力特性及参数分析[J];公路;2007年11期
2 李海涛,张富强;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方法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肖汝诚;;吊桥结构自振频率的计算方法[J];华东公路;1991年01期
4 张杨永;肖汝诚;;双塔斜拉桥自振频率的近似计算[J];公路工程;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石山;;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工期控制[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王颖文;;加强高层建筑控制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6期
3 卢茂才;;对高层结构及其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今日科苑;2010年20期
4 严广超;严广乐;赵婕;;控制·解释——两个理想城市中高层建筑的两种角色[J];南方建筑;2006年10期
5 罗宪华;李坚毅;;浅谈应急状态下高层建筑电气照明的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8期
6 罗执军;;高层建筑外墙面砖施工质量的管理[J];四川建筑;2006年03期
7 钟敬文;;高层建筑中央空调噪声控制方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7期
8 刘凯;王李;;高层混凝土施工产生裂缝原因及控制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年03期
9 曾凡江,何颂华,辛睿;高层建筑大体积自防水混凝土裂缝控制[J];广西城镇建设;2005年10期
10 邱建军;;浅谈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宪忠;顾祥林;沈祖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误差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2 李宏男;王苏岩;代金峰;;利用TMD减小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3 潘颖;陈建斌;;高层方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有限元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高向宇;周福霖;闫维明;许详生;;一栋68层劲性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5 任晓崧;张国胜;周彬;;已建高层建筑抗震加固中的拆除策略[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6 刘林;;高层建筑过程中弹性波法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薛宗明;;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开裂控制[A];全国第九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云电;林金钳;胡皇印;;表面微坑低频振动加工刀杆位移检测与控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杰臣;苏园园;;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10 张胜;程伟丽;;浅谈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问题[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宋延涛邋通讯员 刘洪涛 王向华;德州市区“长”高了[N];德州日报;2007年
2 马继锋;高层建筑:赤峰城市发展的划时代标志[N];赤峰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纯红;我国专家在高层建筑沉降计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胥倩雯 本报记者 靳勇;我市部分高层建筑障碍灯缺失[N];大庆日报;2009年
5 科建;高层建筑混合结构技术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建设报;2010年
6 ;遭遇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自救“走”为上策[N];建筑时报;2008年
7 崔鲸涛;“空中红线”限高上海[N];中华建筑报;2003年
8 张建平 贵州省黔东南州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浅谈现代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行为及设计[N];法制生活报;2009年
9 粟玉萍;高层建筑夜间能否“流光溢彩”?[N];南充日报;2007年
10 兰州消防支队永登县公安消防大队 唐虎;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N];甘肃法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平;高层建筑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杜轲;强震下高层建筑反应模拟方法研究及其平台开发[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3 陈静;带裙房高层建筑的半主动逻辑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蔡晓丰;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6 付长华;北京盆地结构对长周期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燕辉;复杂体型高层建筑风荷载及风振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安东;国家权力控制论[D];武汉大学;2005年
9 朱开恩;耦合映象格子的控制和它在密码系统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04年
10 袁国勇;双层可激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螺旋波的控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文;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深厚土层上高层建筑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谢霏;筒体—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张荣超;风景名胜公园天际线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俞静;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与温度裂缝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但学文;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肖伟;多塔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7 晏致涛;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8 李骁春;高层建筑地下室侧墙温度裂缝机理及控制技术[D];河海大学;2004年
9 王嘉杨;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温度裂缝控制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韬;不同剪力墙力学模型的程序在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中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04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0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