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复兴: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
发布时间:2017-08-13 01:33
本文关键词:乡村复兴: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转型 乡村复兴 城乡关系 生产主义 后生产主义
【摘要】: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转型总结为三个主要阶段,探讨了衰败、异化两类乡村蜕变形式,并对当前政府推动的乡村建设实践进行了剖析。文章通过中西之间的对比,认为当前中国乡村的发展面临着压缩城镇化与乡村转型的双重背景,西方乡村转型背景下的生产主义与后生产主义在中国语境下同等重要。基于此,文章超越了简单线性的乡村转型和当前乡村建设实践,提出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乡村复兴"概念,从内外两方面界定了其基本内涵。文章进而指出,乡村的复兴应该在产业、资本、管治、文化等方面具备多元的形式。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
【关键词】: 乡村转型 乡村复兴 城乡关系 生产主义 后生产主义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1171134)
【分类号】:TU982.29
【正文快照】: 引言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乡土文明的国家。数千年的农耕生产传统,使得乡村地域一直主导着中国社会文明的进程,构成了支撑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基本面。而城市在传统上则长期寄附于乡村之上,是权力机构维系其统治、商贾维系其贸易的所在地。往近些看,我们又身处一个现代化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06期
2 顾朝林;发展中国家城市管治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发[J];城市规划;2001年09期
3 张京祥;陈浩;;中国的“压缩”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6期
4 张京祥;陆枭麟;;协奏还是变奏:对当前城乡统筹规划实践的检讨[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1期
5 赵晨;;要素流动环境的重塑与乡村积极复兴——“国际慢城”高淳县大山村的实证[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3期
6 周岚;于春;何培根;;小村庄大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江苏实践[J];城市规划;2013年11期
7 高慧智;张京祥;罗震东;;复兴还是异化?消费文化驱动下的大都市边缘乡村空间转型——对高淳国际慢城大山村的实证观察[J];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01期
8 仇保兴;;简论我国健康城镇化的几类底线[J];城市规划;2014年01期
9 韩俊;"两个趋向"论断的重大创新[J];w挛胖芸,
本文编号:664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66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