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强度对于组合试样力学行为及声发射特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岩石强度对于组合试样力学行为及声发射特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组合煤岩试样 岩石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声发射
【摘要】:为研究岩石强度对煤、岩体整体失稳的影响,测试并研究了不同组合煤岩试样单轴压缩过程的破裂形式、应力应变特性、试样强度、声发射特性等规律,分析了岩石强度对于组合试样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试样应力-应变曲线位于煤体和岩石之间,更加靠近煤体;随着岩石强度的升高,组合试样从屈服到达峰值的速度越来越快;煤体相同条件下,岩石的强度较低时,组合试样裂纹会向岩石内扩展,同时岩石发生拉伸破坏,岩石强度较大时,破裂主要发生在煤体内;组合煤岩试样屈服点和峰值的应力比值相差不大,屈服点和峰值的应变比值随岩石强度的升高不断升高,两者比值和岩石强度呈线性关系;组合试样峰值应力处声发射信号能量值和脉冲值随岩石强度的增加呈线性升高。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组合煤岩试样 岩石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声发射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K04B07-2)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304205)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3031A)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煤岩动力灾害是煤岩体在载荷作用下发生的突发性破坏或失稳现象,主要包括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1-2]。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岩体的破坏不仅受自身裂隙结构面的影响,而且受到煤岩整体结构及强度的影响[3],因此将顶底板岩石和煤层看作一个系统研究其破裂机制对于预防煤岩动力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鹏,唐春安,陈忠辉,黄润秋;二岩体系统破坏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J];地震;1999年04期
2 李晓璐;康立军;李宏艳;欧阳振华;;煤-岩组合体冲击倾向性三维数值试验分析[J];煤炭学报;2011年12期
3 张泽天;刘建锋;王璐;杨昊天;左建平;;组合方式对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10期
4 邓绪彪;胡海娟;徐刚;李晓婷;陈凤英;;两体岩石结构冲击失稳破坏的数值模拟[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5 刘波,杨仁树,郭东明,张殿振;孙村煤矿-1 100m水平深部煤岩冲击倾向性组合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4期
6 左建平;谢和平;吴爱民;刘建锋;;深部煤岩单体及组合体的破坏机制与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7 左建平;裴建良;刘建锋;彭瑞东;李岳春;;煤岩体破裂过程中声发射行为及时空演化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8 刘建新,唐春安,朱万成,杨天鸿;煤岩串联组合模型及冲击地压机理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9 左建平;谢和平;孟冰冰;刘建锋;;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10 郭东明;左建平;张毅;杨仁树;;不同倾角组合煤岩体的强度与破坏机制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愚,陈运泰;地震震源的研究[J];地震学报;2003年05期
2 马胜利,马瑾;我国实验岩石力学与构造物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进展[J];地震学报;2003年05期
3 李世愚,陈运泰;Studies on seismic source[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3年05期
4 马胜利,马瑾;Recent progress in studies of experimental rock mechanics and tectonophysics in China[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3年05期
5 许江;刘义鑫;吴慧;高健;陆丽丰;;剪切荷载条件下岩石细观破坏及声发射特性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1期
6 孙再鸣;孙强;;基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岩柱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7 赵善坤;刘军;王永仁;张宁博;;煤岩结构体多级应力控制防冲实践及动态调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8 赵善坤;张寅;韩荣军;姜红兵;张宁博;徐子杰;;组合煤岩结构体冲击倾向演化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9 高保彬;李回贵;;基于声发射参量的煤样损伤模型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10 段品佳;王芝银;;煤岩孔隙率与渗透率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纪青;齐庆新;毛德兵;王永秀;;应用煤岩组合模型方法评价煤岩冲击倾向性探讨[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齐庆新;王永秀;毛德兵;雷毅;;非坚硬顶板条件下高强度开采采动诱发冲击地压机理初探[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郭东明;杨仁树;张涛;张毅;张耀辉;;煤岩组合体单轴压缩下的细观-宏观破坏演化机理[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蒙蒙;刘靖;刘帅;李方枢;陈含;;基于Ansys对不同界面倾角煤岩组合体的破坏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宇;李建林;刘锋;王瑞红;;节理泥质粉砂岩卸荷流变试验及流变规律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赵善坤;刘军;王永仁;张宁博;;煤岩结构体多级应力控制防冲实践及动态调控[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7 陆菜平;窦林名;;煤矿冲击矿压强度的弱化控制机理[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王超;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杜晓丽;采矿岩石压力拱演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王学滨;应变软化材料变形、破坏、稳定性的理论及数值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6 潘鹏志;岩石破裂过程及其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7 胡启军;长大顺层边坡渐进失稳机理及首段滑移长度确定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陆菜平;组合煤岩的强度弱化减冲原理及其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9 张黎明;加卸荷条件下岩体宏细观破坏机理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冷先伦;深埋长隧洞TBM掘进围岩开挖扰动与损伤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卫中;岩石变形剪切带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4年
2 任爱武;柳海矿泵房吸水井立体交叉硐室群集约化新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陈冉升;大型复杂地下洞室群开挖顺序及支护方法[D];兰州大学;2012年
4 孙龙;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和志浩;煤岩井壁稳定性的岩石力学基础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德勇,韩德馨,王新义;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物理环境及其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张立杰;蔡美峰;来兴平;张勇;张海燕;吕兆海;任奋华;;基于AE的深部复变环境下急斜特厚煤层开采动力失稳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陈忠辉,徐小荷,唐春安;单轴压缩下岩石失稳破裂的突跳[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4 陈忠辉,傅宇方,唐春安;单轴压缩下双试样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5 林鹏,唐春安,陈忠辉,黄润秋;二岩体系统破坏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J];地震;1999年04期
6 席道瑛,刘斌,田象燕;饱和岩石的各向异性及非线性黏弹性响应[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1期
7 陈运平 ,席道瑛 ,薛彦伟;循环荷载下饱和岩石的滞后和衰减[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8 李忠华,潘一山;煤柱冲击地压的解析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2期
9 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的强度准则及内摩擦系数[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汪西海;煤和瓦斯突出与地应力之关系[J];地质力学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七虎;;非线性岩石力学的新进展——深部岩体力学的若干关键问题[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平;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2 潘一山;冲击地压发生和破坏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1999年
3 黄达;大型地下洞室开挖围岩卸荷变形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忠华;高瓦斯煤层冲击地压发生理论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5 陆菜平;组合煤岩的强度弱化减冲原理及其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郭东明;湖西矿井深部煤岩组合体宏细观破坏试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В.И.Кузъкин;赵惠珍;;负载状态下溶解作用对不同成因岩石强度的影响[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7年02期
2 许凌;;岩石液压致裂中几个问题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6年12期
3 赵忠虎;鲁睿;张国庆;;岩石破坏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年05期
4 张洁;尹宏伟;徐士进;;用离散元方法讨论岩石强度对主动底辟盐构造断层分布模式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柴文革;李文利;高全臣;;围压卸载对岩石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4期
6 游强;王军保;;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柯长仁;葛修润;蒋俊玲;;不同围压下岩石破坏全过程数值模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8 吴景华;张祖培;;热机碎岩中钻头与胎体温度场的分布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7年04期
9 徐小丽;高峰;周清;陈静;;高温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能量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黄智辉;测井含煤地层分析方法讲座 第四讲——测井岩石强度分析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s,
本文编号:999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9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