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不同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国内外不同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 20卷 第 2期 2011年 4月
自 然 灾 害 学 报 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Vo.l 20 No. 2 Apr 2011 .
文章编号: 1004- 4574( 2011) 02- 0138- 08
国内外不同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贾慧聪 , 王静爱
1, 2 2 3 4 , , ( 1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3 北京师范大学 区域地理研究重点实验室, ; . 北京 100875 4.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师范大学 ) , 北京 100875) ;
摘 要 : 作为旱灾风险管理实践的科学基 础, 旱 灾风险 评价愈 来愈受 到社会 各界的 广泛关注。 在阅 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从 4 个不同 的区 域尺度 对国 内外旱 灾风 险评 价研究 进展 作了综 述。结 果表 明: ( 1)目前所有区域尺度研究中, 农业旱灾风险评价 研究 较多; ( 2) 地区 尺度 的旱灾 风险 评价 是研 究其他尺度的切入点, 可为实现空间尺度上 推 ( 全球和 国家尺 度 ) 和下推 (县 乡农户 尺度 ) 旱灾 风险 评价结 果的转换提供依据; ( 3)随空间尺度从全球和大洲 国家 地区 地方尺度, 旱灾风险评 价的 文献量逐渐增多, 内容逐渐深入; ( 4)旱灾风险对饥荒和 粮食安全 的影响、 农业系 统和农 作物承 灾体 的旱灾 风险评价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 指出旱灾发生频率 较低但生态环 境敏感区的 旱灾 风险评 价需加强; 从干旱灾害链的角度以及综合旱灾风险与 脆弱性、 恢复性、 适应性 的关系来研 究旱 灾风险是今后的重点。 关键词: 全球尺度; 国家尺度; 地区尺度; 地方尺度; 旱灾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 P468 文献标志码 : A
Progress in research at ho e and abroad on risk m assess ent of drought in different regional scales m
JI H u i cong , WANG Jin g a i A
1, 2 2 3, 4 ,
( 1 State K ey Laboratory of R em ote Sens ing Science, Join tly Sponsored by thd Inst itu te of R em ote S ensing A pp licat ion s of C h inese A cadem y of S cien ces and B eijing N or al U n ivers ity, Be ijing 100101, Ch ina; 2. S chool of G eography and R em ote S ens ing m Science Be ijing N or al U n iversity, Bei jing 100875 Ch ina; 3 K ey Laboratory of R egion al G eography, Beijing N or U n ivers ity, B eijing 100875 , m , . mal , Ch ina; 4 State K ey Laboratory of E arth Su rface P rocesses and R esource E cology, B eijing N or al U n ivers ity, Beijing 100875 Ch ina) . m ,
Abstract As the sc ientific basis for drought risk m anage ent practices risk assessm ent of drought has got m ore : m , and m ore extensive attention of a ll circles in soc iety In th is paper based on literatu re read ing, drought risk assess . , m ent research at hom e and abroad w as rev iew ed from fo ur d ifferent reg ional sca le T he resu lts show th at( 1) agri . cultural drought risk assessm ent is currently the m a in research subject in all the reg iona l sca les; ( 2) reg io na lsca le drough t risk assessm ent is the entry point for stu dy ing o th er scales cou ld prov id e a basis for the up- scale , conversio n ( g lo ba l and state scale) and dow n- scale conversion ( county, v illage househo ld scale) assessm ent re , su lts ( 3) w ith the spat ial scales from the g lo ba l and cont in ental to state reg ional and down to local sca le drought ; , , risk assessm ent literature is gradua lly in creased w ith the deepened content gradua lly; ( 4) T he i pact o f drought , m risk on fam ine and food security drought disaster r isk assessm ent o f hazard- affected body o f ag ricultura l system s , and crops is currently research ho tspots. On this basis the drought risk assessm ent w ith low frequency o f drough, , t
收稿日期: 2010- 05- 15 ; 修回日期: 2010- 10- 18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2006BA D 20B03 ) 作者简介: 贾慧聪 ( 1981- ) , 女,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E m ai: jhc@ m ai. bnu. edu cn l l . 通讯作者: 王静爱, 教授 E m ai: sqq bnu. edu cn l @ .
第 2期
贾慧聪, 等: 国内外不同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39
eco lo g ical sensitive areas, but shou ld be strengthened R esearch on drought r is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rought . disaster chain s and integra ting drought risk vu ln erab ility resilience and adaptab ility shou ld be the e phases in th e , , m fu ture . K ey w ord s g lobal sca le state sca le; reg iona l scale loca l scale drought r isk assessm ent : ; ; ; 随着干旱灾害在全球造成的影响加大, 各国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 旱灾风险评价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已成为水资源管理和灾害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干旱风险管理是一种主动、 有备、 周密和有效的防旱减灾管理 方式。澳大利亚、 南非和美国的干旱管理经验表明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规避风险, 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旱 灾损失, 为其他国家改进干旱政策和抗旱准备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作为旱灾风险管理实践的科学基础, 旱灾 风险评价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 理清不同尺度旱灾风险研究的脉络、 把握国际旱灾风险研 究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对于减轻区域旱灾风险, 针对性地提高其抗旱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旱灾风险的定义以及研究机构
1 1 自然灾害风险和旱灾风险的定义 . 自然灾害风险是灾害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 脆弱性和暴露性 3个因素, 如果 3个因素中 任何一个因素增加或减少, 那么风险就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 。联合国 ISDR 定义的风险是由自然或人为 因素导致的致灾因子和脆弱性情况之间的关系, 所导致的损害结果的可能性或人口伤亡、 财产损失和经济活 动波动的期望损失, 可以用 风险 ( R ) = 致灾因子 (H ) 脆弱性 ( V ) 来表示。张继权
[ 3] [ 1] [ 2]
认为 自然灾害风险 脆弱性 /防 灾减
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 定义 风险 = 危险性 灾能力 。目前, 更多的研究者赞同联合国 ISDR 的风险表达式。
暴露性
[ 4]
旱灾风险的定义由灾害风险定义衍生而来。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的主任 W ilhite 博士将旱灾风险 定义为: 干旱灾害显现 ( 即发生的概率 ) 和社会脆弱性的结果。旱灾风险分为致灾因子本身发生的可能性、 承灾体系统抵御灾害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可能性, 即致灾因子风险和成灾风险
[ 5]
。旱灾风险应当包含自然和
社会经济两层含义: 第 1层含义是干旱这种自然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即某些干旱强度指标的概率分布; 第 2 层含义则是指通过与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相互作用后, 干旱事件所导致损失 ( 称之为旱灾损失 ) 发生的可能 性, 即旱灾损失的概率分布
[ 6]
。综上, 旱灾风险的定义基本都强调了旱灾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可能性损
失。旱灾风险的本质取决于 3个因素: 干旱致灾因子的危险性、 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 某个区域旱灾风 险的大小是这 3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2 风险性和脆弱性、 . 恢复性、 适应性的关系框架 风险性作为灾害系统的重要属性, 与灾害系统的其他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UNDP 提出 脆弱性是由 灾害影响所破坏的尺度和可能性来决定的自然、 社会、 经济、 环境各个因素间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人类 社会状态或过程 。在早期的脆弱性研究中, 多数学者认为脆弱性包含恢复性。 I DP 在 2005年 1月的研 H 究通讯中推出 跨学科的脆弱性评估框架 , 指出 作为适应者的脆弱性不仅是暴露水平、 敏感性和适应能力 的函数, 而且还包括适应者对变化和风险的认知过程, 对适应方式的权衡和选择 。联合国 UN / ISDR 认为 恢复性是系统为了达到和保持功能和结构的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通过抵抗和变化来适应暴露于潜在致灾 因子的系统和社会的能力 。 IPCC 在 2001和 2007年的第三次、 第四次评估报告中, 均定义适应性为 系 统适应气候变化 ( 包括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 ) 、 减轻潜在损失、 提高利用机会或对付气候变化后果的能 力 , 重点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对脆弱性的影响。 根据以上概念, 脆弱性、 适应性和恢复性属于承灾体对致灾风险所表现出的不同属性与响应方式。脆弱 性强调承灾体遭受灾害打击时易于遭受破坏和损失的性状, 更多地强调系统内在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利性, 表 现为承灾体自身容易受损失的大小和概率; 恢复性则更多地强调承灾体抵抗灾害和从灾害中恢复重建的能 力, 强调系统各要素所做出的积极应对行为, 注重主体能动性, 即正向响应; 适应性是指系统受到灾害打击 时, 系统内各个要素适应系统变化后的状态, 多指被动改变自身结构来适应环境变化后的能力。风险性则反 映了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强弱与适应性大小的时空匹配结果。风险性与系统的脆弱性、 恢复性、 适应性之间 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的机制
[ 10] [ 9] [ 2] [ 8] [ 7]
。因此, 加强四者之间的系统研究, 有助于揭示旱灾风险性的内在机制和评
140
自
然
灾
害
学
报
第 20卷
价结果的有效性。 1 3 旱灾风险主要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 . 长期以来, 世界上一些干旱频发的国家, 如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印度、 南非、 以色列等国家积极开展 了一系列旱灾风险研究和抗旱工作, 包括制定干旱政策法, 研究抗旱战略和规划, 建立干旱早期预警与监测 反应机制等
[ 11]
。美国、 澳大利亚和印度都成立有专门的国家干旱研究中心。其中, 美国 NOAA 干旱信息中
心、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国家干旱减灾中心 ( NDMC )、 欧洲干旱研究中心 ( EDC )以及澳大利亚国家气候中 心等的门户网站都定期发布旱灾风险的研究成果。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为响应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 , 气象、 水利、 农业等部门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 旱灾风险研究。 2004年, 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国干旱气象网站, 分别发布全国逐日和旬干旱综合监测公报。 2005年, 国家水利部减灾中心成立了我国专门研究旱灾的研究机构 统密切配合, 2008年发布了 旱情等级标准 ( SL 424- 2008)
[ 12]
旱灾及对策研究室, 该室与防办系
, 第一次引入了旱情频率的概念, 提出了适
用农业、 牧业、 城市旱情和城乡居民因旱饮水困难, 以及区域旱情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 2007年 我国成立了国际减轻旱灾风险中心, 发布全国每旬的干旱风险监测报告和分布图。 2008年, 水利部防洪减 灾研究所正式更名为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自此, 我国的旱灾风险研究得到大范围开展。另外, 关 于干旱风险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中心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研究。例如: 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半干旱 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北京 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2 全球和大洲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
当今国际的灾害风险评估正逐步趋于标准化和模型化 球性的 灾害风险热点区研究计划 ( H o tspots P ro jects)
[ 15 ] [ 13]
。在全球研究层面上, UNDP 开展了全球范围 , 而世界银行联合哥伦比亚大学也进行了全
的 灾害风险指数系统 ( D isaster R isk Index, DR I) 研究项目 对美洲国家灾害风险管理相关方面进行系统定量的评价
[ 16]
[ 14]
。在大洲尺度上, 美洲项目 ( Am erican System ) 。这三大国际灾害风险研究项目, 均是基于全球
级别的灾害数据库, 构建损失风险评价指标, 进行灾害风险建模与评价。通过一些指标、 分值、 分级过程, 评 估全球尺度下的风险水平。因其数据易于获取、 评价过程与方法简便可行, 目前在全球和大洲尺度上的风险 评价应用最为广泛 (表 1) 。 另外, IPCC
[ 17]
的第三次评估报告全面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尤其干旱对世界各地造成的危害风险, 指出
表 1 全球和大洲尺度的旱 灾风险评价国际研究计划汇总
非洲南部、 北部和西部的沙漠化更加严重; 亚洲南部、 欧洲南部、 拉丁美洲和北美洲旱灾会更加频繁。
T able 1
项目 发起者
Summ ary o f interna tiona l research progra s of g loba l and continenta l- sca le drought r isk assessm ent m
DR I项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U NEP) 全球资源 信息数据库 ( GR ZD ) 的专家小组 H otspots Projects 哥伦比亚大学、 世界 银行、 英国 国际 发展基金、 挪威 外交 部、 国国 际发 美 展机构 目前全 球尺度 灾害风 险评价 领域空 间分辨率 ( 2 5 2 5 格点 ) 最高 . . 开发全球灾害高风 险区分布图, 从死 亡风险、 经济损失风险两个角度刻画 绘制出 全球旱灾风险分布图 , 得到 旱灾高风险的热点 地区: 撒哈拉以南 的非洲、 南亚、 东南亚等 [ 16] 美洲项目 哥伦比亚 M an izales 国家大 学环境 研 究所、 美洲开发银行 对 12 个美洲国家灾害 风险管理 相关 方面进行了系统、 定量地评价 构建 4 个指数: 灾害 损 失指 数、 地 局 灾害指数、 一般脆弱性指数和风 险管 理指数 局地 灾害指 数用来 识别亚 国家尺 度 上缓发性灾害 ( 如 旱灾等 ) 所导致 的 社会环境风险程度 [ 16]
特点 研究侧重
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尺度 的、 空间分辨 率为国家的人类脆弱性评价项目 研 究国家 发展与 灾害风 险之 间的关 系, 主要用以度量灾害造 成的死亡风 险 在干旱风险评估 方面, DR I也 有所研 究, 虽 然研 究 成 果没 有 达 到 信度 水 平, 但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 14]
干旱风险评估进展
3 国家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
3 1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旱灾风险评价起步较早 . 在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干旱事件增加的背景下, 国内外对大中尺度的干旱天气灾害机理研究比较早也比 较深入。为了更好地从区域旱灾形成机制上理解风险性, 有必要开展气候背景的研究。早期的旱灾风险评
第 2期
贾慧聪, 等: 国内外不同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41
价研究, 开展较多地是从气象干旱形成机理和评价指标的角度进行的旱灾风险识别研究。在国家尺度上, 大 多依据事先拟定的干旱等级及其标准, 应用气象干旱指数, 对干旱事件进行早期识别以及风险评价, 进行干 旱开始、 结束以及干旱风险程度研究。 20世纪 60年代以前, 国际上旱灾风险研究多强调自然降水因素, 认为干旱是自然降水不足或变率大的 结果, 研究成果多是根据自然降水变异的观测统计资料进行。 1965年 Pa l er m 常常给出美国各气候分区的 PDSI值
[ 19] [ 18]
提出了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
广泛的帕尔默干旱指标 ( PDSI) 。在作物生长季节, 美国商务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 作物与天气周报 上 。 1994年, 标准化降水指数 SP I指数
[ 20]
被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干旱风
险监测。此后, 该指数还被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和西部区域气候中心用于监测美国各州的气候干旱分异 [ 21] 水平 。 1999年开始, 美国干旱减灾中心、 农业部、 NOAA 的气候预测中心和国家数据中心每周发布一次干 旱监测图 干旱
[ 19] [ 11]
。 L e ouo rou和 Gomm es等人分别用可靠降水指数 ( DI) 和国家降水指数 ( R I) 研究非洲大陆的 H
[ 21]
。级差指数法被澳大利亚干旱监测系统 ( ADW S) 广泛应用
。 1956年, 杨鑑初等
[ 23 ]
[ 22]
利用降水特点
分析了中国黄河流域的干旱问题。 1981年, 中国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选用降雨量的标准差指标
[ 24 ]
绘制出中国 500年旱涝图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 我国干旱预警应急等级按照灾害严重性和紧 急程度, 分为特大干旱、 重旱、 中旱和轻旱 4级, 分别用红色、 橙色、 黄色和蓝色表示 发展等过程和程度、 范围的风险等级标准。 3 2 农业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较多 . 国内外学者对旱灾做了大量的研究, 以 drought 为关键词 ( 截止于 2009年 8月 )在 ISI w eb of know ledge 学术期刊检索系统中检索量达 2万条以上 ( 25961条 ) , 而以旱灾风险 ( drought risk)为关键词的论文达到 797 篇, 并且大多集中于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而涉及到农业旱灾 ( agricultural drought) 风险方面的文献达到 469 篇, 约占 drought risk文献量的 60 。可见目前所有区域尺度研究中, 农业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较多。 % 目前, 国家尺度上农业旱灾的风险评价大多针对农业旱灾及其影响的农业系统要素进行量化和评估。 例如, R ichter
[ 25]
。 2006年中国国家气
象局颁布了国家标准 气象干旱等级 ( GB /T 20481- 2006) , 旨在规范全国通用的, 能够客观描述干旱发生、
基于 Sir iu s作物生长模型, 从气候变化对最大土壤湿度和由于干旱造成的小麦减产量的角度
[ 26 ]
进行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小麦干旱风险评价。 Sham sudd in Shah id 等
通过构建标准化降水指数 SP I 粮食 、
[ 27]
产量、 灌溉面积比、 农业人口等指标体系, 对孟加拉国农业旱灾风险进行了评价。H uth等
运用 APSI 模 M
型分析两种桉树品种的生长特征、 水资源利用率和死亡率, 对澳大利亚桉树的干旱风险进行了评价。 3 3 重视旱灾风险对饥荒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 持续干旱能导致饥荒以及严重的粮食危机。全球有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 落后的农业、 对农业的高依赖 性等, 使得应对干旱和饥荒的能力非常脆弱。在环撒哈拉的非洲国家, 由于频繁出现的饥荒的影响, 如何保 证粮食和用水安全成为这些国家发展的着重点
[ 28]
。在研究非洲干旱与饥荒的基础上, Boh le等
[ 29]
学者提出
了干旱饥荒的脆弱性模型, 提出了在非洲国家改进饥荒早期预警和反映系统的途径。因此, 旱灾风险分析中 的脆弱性分析应该是干旱早期预警系统的一个补充, 它能显示哪些地区会首先经受干旱的影响, 哪些地区应 在人道主义上得到优先援助。 2004年, FAO从消除贫困, 减少饥饿的角度, 参考联合国所属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 ( I AD ) 提出的可 F 持续性生计方法的评估体系 ( SLA ), 提出了针对粮食安全的生计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 FAO
[ 30]
将生活在干
旱易发区、 基础设施薄弱的低收入人群归为脆弱性人群。从 1998- 2002年分别在贝宁、 危地马拉、 尼泊尔、 阿富汗、 越南完成了国家尺度的脆弱性人群评估工作。与此同时, IPCC 也陆续发表了气候变化对农业和食 物系统影响的评估报告, 开展了大量相关工作。世界粮食计划 (W FP) 的 脆弱性分析与和制图项目 在中国 扶贫项目区选择中进行了应用, 并把扶贫单位的各种信息反映在地图上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估
[ 32 ] [ 31]
。鉴于目前地方脆弱性的研究集
中于发展中国家, 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于 1997年开始编制和发布美国居民粮食安全状况的报告, 报告中 。 3 4 关注旱灾风险法例和旱灾保险研究 . 国外在旱灾风险管理与减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 1996年的美国大旱引发了一系列政治行 动, 成立了由 西部州长联合会 支持的 西部干旱协调委员会 ; 1998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 国家干旱政策 法 , 并在各州分别建立了干旱风险规划
[ 33]
。基于风险的干旱管理和抗旱预案己成为美国干旱政策的重要
组成部分。 2001年, 美国国家减灾中心开展了旱灾风险评价与管理基础理论方面的系统研究, 提出了基于
142
自
然
灾
害
学
报
第 20卷
风险评价的 10个步骤的干旱规划与预案方法。 2002年美国颁布了 国家干旱预防法 。日本从 20世纪 80 年代起制定 综合治水对策 , 要求开展洪涝、 干旱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研究。 2002年, 南非制定了 农业 风险保险法案 , 以帮助那些最不能承受因旱而导致农作物和牲畜损失的农民获得收入, 2004年, 又制定了 防旱管理战略
[ 11]
。我国的抗旱减灾模式已由 危机管理 正在开始转向 干旱风险管理 的模式。 2006年,
国务院发布了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 2007年, 我国成立了国际减轻旱灾风险中心, 侧重开展亚洲地区 干旱风险监测与评估, 并于 2008年开始 中国减轻旱灾风险国家报告 的编写。 2009年 2月, 我国第一部规 范抗旱工作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 已经颁布施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指出了近期 推行干旱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 包括全面推行抗旱预案制度; 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制度; 探索旱灾保险机制等。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开设了灾害保险, 险种涉及地震、 洪涝、 风暴、 火山爆发、 滑坡和雪崩灾害等。农业旱 灾保险是减轻旱灾风险规划中必需的技术参数, 目前在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西班牙、 日本等国家开展的 相当普遍
[ 34]
。我国的灾害保险正在发展中, 不仅险种少, 而且管理水平较低, 而针对旱灾的保险基本空白,
[ 35]
处于探索阶段。我国第一批小麦旱灾保险在 2009年中国北方大旱中尝试使用赔付
。
4 地区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
4 1 干旱常发区的旱灾风险评价是关注重点 . 目前地区尺度的旱灾风险研究主要集中于干旱常发区, 研究方法以构建干旱风险因素指标, 进行概率统 计和区域特征分析为主。例如: , 关注非洲大陆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旱灾风险
[ 38] [ 39] [ 36- 37]
、 澳大利亚东部干旱区的
[ 40]
旱灾风险 、 北美大平原地区的旱灾风险 、 中国干旱最严重的西北地区的旱灾风险和气候变化趋势 而对于干旱发生频率较小地区的风险评价研究比较薄弱。
。
地区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是研究其他尺度的旱灾风险的切入点, 可为实现空间尺度上推 ( 全球和国家 尺度 )和下推 (县乡农户尺度 )旱灾风险评估结果的转换提供依据, 也可为不同地区降低旱灾风险提供决策 依据和现实模式。地区尺度的旱灾风险研究重点集中于干旱常发的典型区。地区环境背景是旱灾发生的重 要前提, 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 水 /土 资源、 气候和环境特征等 ) 因地区范围不同而不同。不同地区的社会经 济条件、 科技发展水平也不同, 决定了旱灾承灾体遭受旱灾打击的脆弱性和恢复、 适应能力差异。 4 2 针对农业系统承灾体的旱灾风险评价比较普遍 . 以农业系统为承灾体的旱灾风险研究, 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分析对农业不同损失 程度的旱灾灾情所发生的概率风险。农业旱灾灾情损失程度可用受灾面积和减产等级两个指标评价, 所以 可分为受灾面积风险分析和 减产等级风险分析
[ 41 - 42]
。二是在 致灾因子危险性 分析
[ 43]
承灾体脆弱 性分
析 恢复性分析 的框架内, 进行综合风险评价。例如, Jiquan Zhang 采用人类生存环境风险评价法, 选取 了干旱灾害的时间、 范围、 强度频率, 持续强度和受灾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 评价了中国松辽平原玉米 的旱灾风险。 Stephen等
[ 37]
通过对肯尼亚 L aikipia地区连续无雨日、 土壤有效水、 作物产量和经济能力等因
素的分析, 将气象干旱、 农业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联系在一起进行旱灾风险评价。 可见, 第 1种研究以受灾风险评价为主, 方法较为简单易行, 但没有从灾害系统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第 2种综合风险评价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如何合理构建农业系统的脆弱性和恢复性指标体系是重点和难点 所在。 4 3 针对农作物承灾体的旱灾风险评价不断深入 . 目前针对农作物承灾体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逐渐深入, 多数研究都是利用作物模型定量模拟特定干旱 指标 (降水量, 作物水分亏缺等 ) 与作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对作物因旱损失进行微观风险评价。 Yam oah 自熹等
[ 45] [ 44]
对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玉米产量和标准化降水量指数 ( SP I) 进行统计分析, 进而评价了玉米受旱的风险。朱 以降水负距平表示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干旱强度指标,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风险进行了评估
[ 46]
分区。杨小利
综合考虑水分亏缺率, 持续时间、 作物水分敏感度等几个因素, 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陇
[ 47]
东地区冬小麦、 玉米生育期不同时段旱灾指数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Zorn itsa Popova 利用 CERES 作物模型 对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地区的不同作物产量损失风险评价, 给出了作物生物学干旱频次, 准确地控制灌溉和 排水时间来减轻年际之间产量损失的风险。王志强
[ 48]
基于 EP I 模型模拟了作物水分胁迫与小麦减产率之 C
间的脆弱性曲线, 并以此对中国小麦旱灾风险作出评价。
第 2期
贾慧聪, 等: 国内外不同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43
农作物旱灾风险评价研究已从统计学角度转向作物生长的机制过程。脆弱性曲线为农作物承灾体的旱 灾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它可通过承灾个体的脆弱性反映区域总体脆弱性特征, 目前真正能表现致灾因 子和承灾体特性的致灾指数和脆弱性曲线的综合研究还比较薄弱。
5 地方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
5 1 不同农业类型的典型县的旱灾风险评价 . 旱灾是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在中国, 从全国尺度上看, 县级行政单元是构成减轻旱灾风 险管理的最小基本单元。针对我国旱灾频次高值区与农业承灾体的区域组合特点, 确定 3个典型县研究区: 雨养农业 (兴和县 ) 、 灌溉农业 (邢台县 )和水田农业 ( 鼎城区 ), 北京师范大学对这 3个典型县域已开展较多 的旱灾研究, 多集中于农作物或人口承灾体的脆弱性或恢复性评价, 对于典型县的旱灾风险评价目前也作出 初步尝试。而一些学者基于指标构建和数学统计的方法, 对特定县域的旱灾风险做出评价, 例如: 商彦蕊 对河北省 138个县, 刘兰芳等 进行了评价。Ku lapra o te m
[ 52] [ 50] [ 49]
对湖南省衡阳市、 王积全等
[ 51 ]
对西部干旱区的甘肃省民勤县等的旱灾风险
利用遥感影像和 GIS技术, 通过构建: 土壤排水能力、 地形坡度、 灌溉面积、 连续
降雨日数、 年均降雨量等指标体系, 对泰国曼谷 L opBuri县的旱灾风险进行评价和制图。 从以上研究可知, 在相同或相近的致灾强度作用下, 县域内的种植结构、 农业抗旱投入、 水利设施建设与 管理水平、 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等构成影响县域旱灾风险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提高县域内农业旱灾系统 的恢复力和适应能力, 是有效降低农业旱灾风险的重要途径。 5 2 以野外调查和问卷访谈为主的农户旱灾风险评价 . 从微观的家户视角看, 农户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是旱灾打击的直接和最终对象, 也是灾后政府 救助工作实施的最小单位。作为一个可以适应区域生态 - 经济环境, 并可以整合到当地社会经济系统中的 最基本单元, 农户也是最易受旱灾破坏的单元。目前的案例研究以野外调查和问卷访谈为主。例如: 陈风波 等
[ 53]
通过对广西、 湖北、 浙江 5村 153户农户的调查, 评价了中国南方 灌溉 水稻和 雨养 水稻生态系统
[ 54]
下, 农户生产活动中种植模式、 生产投入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对干旱风险的影响和变化。 Chinw e Ifejika Spe ranza 根据肯尼亚半干旱区的日降雨数据以及 127户农户的实地访谈数据, 得出除了气候干旱外, 资产和
[ 55]
劳动力的限制、 是否采取抗旱恢复性措施等决定了饥荒风险水平的高低。 Berzborn 险调查中指出, 增加家庭农业收入多样性是一种有效的干旱风险转移策略。
对南非农户的旱灾风
通过野外调查和问卷访谈的方式, 可以从微观上分析旱灾风险的成因机制。农户尺度的旱灾风险主要 取决于区域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下的农户特征。在同一农业生态类型区内, 大致相同 的生产潜力水平和孕灾环境下, 农户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构成、 作物种植品种、 抗旱意愿以及抗旱的收支平衡等因素是决定农户尺度旱灾风险的主要驱动力。
6 结论与展望
目前, 国内外旱灾风险评价研究方兴未艾, 对于灾害风险评价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共识, 但研究中仍存在 一些问题。 ( 1) 目前的区域旱灾风险评价, 多基于干旱常发区统计数据的概率统计和区域特征分析, 较少涉及干旱 发生频率较小地区。例如: 我国大多选择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区为案例进行研究, 而对于南方湿润地区的季节 性干旱研究比较薄弱。另外, 对于具有独特孕灾环境的生态脆弱带的研究较少。 ( 2) 仅注重干旱这一单灾种风险研究, 忽视了干旱灾害链或者灾害群的研究。而旱灾的危害主要表现 为灾害链效应, 可诱发病虫害、 森林火灾、 瘟疫、 人畜饮水困难等。今后可加强从灾害链的角度综合研究旱灾 风险。 ( 3) 如果能进一步探讨旱灾风险与旱灾系统脆弱性、 恢复性、 适应性的关系, 有利于准确把握旱灾成灾 过程及其机理, 能够提高旱灾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 4) 今后的工作中, 开展农业旱灾核心承灾体的 作物脆弱性曲线 研究可成为重点。它为农业旱灾脆 弱性从统计意义转向灾害机理, 从微观角度刻画旱灾致灾因子的强度, 深入研究农业旱灾风险提供了新的思
144
自
然
灾
害
学
报
第 20卷
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 1] [ 2] C rich ton D. N atura l D isasterM an agem en t [ M ] . London: Tudor R ose 1999 , , . UN / ISDR ( U n ited N at ion s Inter at ion al S trategy for D isaster R eduction) . L iv ing w ith R isk. A G lob al R eview of D isaster R edu ct ion In itiat ives n [ R ]. G en eva: UN / ISDR, 2007 . [ 3] [ 4] [ 5] [ 6] [ 7] [ 8] 张继权, 李宁. 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数量化方法及其应用 [ M ]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W ilh ite D A. D rough t as a natu ral hazard: C oncepts and defin it ions [ C ] / /W ilh ite D A, ed. D rough t A G lobal A ssess en t London ew Y ork : m . &N : R out ledge, 2000 3 - 18 : . 王志强, 杨春燕, 王静爱, 商彦蕊. 基于农户尺度的农业旱灾成灾风险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 J]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14 ( 6) : 94- 99 . 唐明. 旱灾风险分析的理论探讨 [ J] . 中国防汛抗旱, 2008, ( 1) : 38 - 40 . U n ited N ations D evelopm ent Programm e ( U NDP) . R educing d isas ter risk- A chal lenge for developm en t [ R /OL ]. h ttp: / /www. undp org/ bep r/ . d isred / rdr h t , 2004. . m L. A costa- M ich lik, M ark R ounsevel. From G eneric Ind ices to A dapt iveA gen ts Sh ift Foci in A ssessingV u ln erab ility to the C omb in ed I pacts of l : m C li ate Ch ange and G lobalizat ion [ J] . I DP N ew s letter 2005 ( 1) : 14 - 16. m H , , [ 9] I PCC ( Intergovern en tal Panel on C li ate Ch ange) , 2007 Summ ary for Policym ak ers of C li ate Ch ange 2007 Th e Physical Science B as is m m . m : . Con tribu tion of W ork ing G roup Ito the Fourth A ssess en t R eport of the I tergovernm en tal Pan el on C l i ate C hange [ M ] . C am bridge C amb ridge m n m : U n ivers ity Press 2007.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王静爱, 施之海, 刘珍, 吕红峰, 周洪建. 中国自然灾害灾后响应能力评价与地域差异 [ J]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15( 6 ) : 23- 27. , W ilh ite D A. D rought and W ater C rises S cien ce, Technology and M anagem ent Issues [ M ] . Boca R aton FL: CRC Press 2005 : , , . SL 424- 2008, 旱情等级标准 [ S ]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黄蕙, 温家洪, 司瑞洁, 尹占娥.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述评 评估方法 [ J] . 灾害学, 2008 23( 3) : 96- 101. ,
D il ley M. Sett ing priorit ies global patter s of disaster risk [ R ] . London: R oyal Society, 2005 : n . Cardona, O. D. Ind icators for D isaster R isk M anagem en t [ R ] . M an izales N at ion al U n iversity of C olom b ia, 2003 : . B irk ann J R isk and vulnerab ility ind icators at d ifferent scales appl icab il ity, usefu ln ess and policy i p licat ion s [ J] . E nvironm ental H azards m . : m , 2007 7: 20- 31. ,
[ 17 ]
I PCC ( Intergovern en tal Pan el on C l i ate Change) . Techn ical summ ary: cl i ate change 2001: i pacts adaptation and vu lnerab ility. A R e m m m m , , port of W ork ing G roup II of the Intergovernm ental Panel on C li ate Change [ M ] . Cam bridge C amb ridgeU n ivers ity Press 2001 m : , .
[ 18 ] [ 19] [ 20]
Pal er W C. K eep ing track of crop m ois tu re cond it ions nationw id e The new crop mo isture ind ex [ J] . W eather ise, 1968, 21 156 - 161 m , : w : . Svoboda, M. , D. LeCom te M. H ayes R. H e i , K. G leason, J A nge, B R ippey R. T inker M . Paleck,i D. Stook sbu ry, D. M iskus S , , m . l . , , , . S tephens The D rough tM on itor [ J] . Bu llet in of th eAm erican M eteorolog ical Society, 2002 83( 8 ) : 1181- 1190. . , M cK ee TB D oesken N J K leist J D rought m on itoring w ith m u ltip le ti e scales [ C ]. In Proceed ings of 9 th conference on app lied cli atology, , , . m : m D allas TX, 1995 , .
[ 21]
Sm ith D I H utch in son M F, M cA rthur R J A ustralian cli atic and agricultura l d rough t Paym en ts and pol icy [ J] . D rought N etw ork N ew s 1993 , . m : , , 5( 3) : 11 - 12 . 杨鑑初, 徐淑英. 黄河流域的降水特点与干旱问题 [ J] . 地理学报, 1956, 22( 4) : 339- 351 . 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 [ M ] .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1 . 徐启运, 张强, 张存杰等. 中国干旱预警系统研究 [ J] . 中国沙漠, 2005, 25( 5) : 785- 789. R ich ter G M, Sem enovM A M odeling i pacts of cli ate change on wheat y ield s in E ngland andW ales assessing d rough t risks [ J] . A gricultural m m : System s 2005 84 77 – 97 , , : .
[ 22 ] [ 23 ] [ 24 ] [ 25]
[ 26 ] [ 27 ]
Sham suddin Shah id H ou shang B ehraw an D rought risk assess en t in the w estern part of Bangladesh [ J] . N at H azard s 2008, 46 391- 413. , . m , : H uth N I Carberry P S, Cocks B S et a. O Conn el.l M anaging d rough t risk in eu calypt seed ling es tab l ishm en t A n analysis us ing experi en t and , l : m m odel [ J]. Forest Eco logy and M anagem en t 2008, 255 3307– 3317. ,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Patrick W ebb Joach i V on B raun Tesfaye Tek lu. D rought and Fam in e in Eth iop ia and Sudan: A n O ngoing T ragedy [ J] . N atural H azards , m , , 1991 4: 85- 86. , Boh leH C, D ow n ing T E, W atts M J C li ate change and social vu lnerab il ity [ J] . G lobal Environm en tal Change, 1994 4( 1 ): 37 - 48. . m , ESA, FAO. U nders tand ing V u lnerab ility to Food insecu rity Lessons from V u lnerab le L ivelihood Prof iling[ R ] . ESA W ork ing Paper 2004, 4, 18 . 韩峥. 脆弱性分析和制图系统在中国扶贫项目的应用 [ J]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1, 22( 1 ) : 49- 54 . R ose D, O liveira V. V al idation of a Self- R eported M easu re of H ou sehold Food In security w ith N u trien t Intak e D ata ( T echn ica l Bul letin, no. 1863) [ R ]. W ash ington D. C : E conom ic R esearch S erv ice, 1997 , . . N ational D rought Policy Comm ission R eport of the N ational D rought Policy Comm ission Prep aring for D rought in th e 21st Cen tu ry [ R ] . W ashing . ton D. C. : The U. S. D epartm ent of A gricu lture, 2000 , . 商彦蕊 史培军. 自然灾害系统脆弱性研究 [ M ] . 西安: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4 .
[ 34 ]
第 2期
[ 35 ] [ 36 ] [ 37]
贾慧聪, 等: 国内外不同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45
关注农业保险 我国首笔小麦旱灾保险支付 [ EB /OL] . http / / 210 45. 240 67 / b log / htm l /22 /n - 52722 htm , 2009- 02 - 23 : . . . l . O LAD I E O. A Com prehens ive A pproach to D rough t and D esert ification in N orth ern N igeria [ J] . N atural H azards 1993, 8 235- 261. PO , : S tephen N. N gig, Hub ertH. G. Saven ije Johan R ockstrom, Charles K. G ach en H ydro- econom ic evaluat ion of rainw ater harvest ing and m an i , . agem en t technologies Far ers investm ent opt ion s and risks in sem i- arid Laik ip ia d istrict of K enya [ J] . Physics and Chem istry of th e E arth : m , 2005 30: 772 – 782 , .
[ 38 ] [ 39 ]
A n thony S. K iem, S tewartW. Franks M u lt i- decadal variab ility of d rough t risk eastern A u stralia [ J] . H ydro. Process 2004 18 2039– . , . , , 2050 . O luk ayode E O lad ipo. The Q u as i- Periodic Fluctuat ions in the D rough t Ind ices over th e N orth Am erican G reat Plains [ J ]. N atural H azards , 1989 2: 1- 16. , 刘引鸽. 西北干旱灾害及其气候趋势研究 [ J]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 17 ( 4) : 113 - 116 . 孙才志, 张翔. 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辽宁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价 [ J]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8 , 24 ( 2) : 507 - 510 . 张宏平, 陈建文, 徐晓红, 李兆元, 张汝鹤. 陕西省干旱灾害的农业风险评估 [ J] . 灾害学, 1998 13 ( 4) : 57- 61. , Jiquan Zhang. R isk assess en t of drought d isaster in the m aize- grow ing reg ion of Song liao Plain Ch ina [ J] . A gricu lture Ecosys tem s and Env i m , , ronm ent 2004, 102: 133– 153.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Y amoaha C F, W alters D T, Shap iro C A, et a. S tand ard ized p recipitation ind ex and n itrogen rate effects on crop y ield s and risk d ist ribu t ion in l m aize[ J] . A gricu ltu re, E cosystem s and Environm en t 2000, ( 80) : 113– 120 , . 朱自玺, 刘荣花, 方文松, 等.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研究 [ J] .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2( 1 ): 145- 150 , . 杨小利, 杨兴国. 陇东主要农作物旱灾综合评估指数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 J]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 ( 2) : 17 - 20, 27 , . Zorn itsa Popova, M ilen aK ercheva CERES m odel app licat ion for in creas ing preparedness to cl i ate variab il ity in agricu ltu ral plann ing . m lyses [ J] . Phys ics and Ch em istry of the E arth 2005 30 117 – 124 , , : . 王志强. 基于自然脆弱性评价的中国小麦旱灾风险研究 [ D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2008 . 商彦蕊. 农业旱灾风险与脆弱性评估及其相关关系的建立 [ J]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999, 23( 3 ) : 420– 428. 刘兰芳. 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估及生态减灾研究 以衡阳市水旱灾情为例 [ 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6( 3 ): 111 - 114 . 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 [ J] . 中国沙漠, 2007 27 ( 5) : 826 - 830 , . 王积全, 李维德.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干旱区农业旱灾风险分析 risk ana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K u lapram ote P. A ssess en t of drought u sing R em ote Sen sing and G I A case study in Lop Buri provin ce, Thailand[ D ] . Thailand A sian Inst i m S, : tu te of T echnology, 1999 . 陈风波, 陈传波, 丁士军. 中国南方农户的干旱风险及其处理策略 [ J] .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6: 61- 67 . Ch inw e Ifejika Speran za, Bon ifaceK item e, U rsW iesm ann D rough ts and fam ines The und erly ing factors and the cau sal link s am ong agro- pas . : toral households in sem i- arid M akuen i d istrict K enya [ J] . G lobal Environm en tal Ch ange, 2008 18( 1) : 220- 233. , ,
[ 55 ]
Berzborn S Th e househo ld econom y of pastoralists and w age- labors in th eR ichtersveld, S outh A frica [ J] . Jou rnal of A rid Environm en ts 2007 . , , 70 672 - 685 : .
本文关键词:国内外不同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15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