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5:44

  本文关键词: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综合评价 债务预警


【摘要】: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了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债券,但自从1994财政体制改革之后,许多地方政府出现了财政困难、工资欠发、赤字规模扩大、实际债务负担沉重等一系列的现象。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构以及管理方法上的落后,很多地区在债务资金的使用上出现了大量新增债务主要用与偿还原有债务经济效益十分低下的现象,这样使地方政府的债务就进入了自我膨胀的恶性循环中,地方政府债务也就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而地方政府债务的蔓延与发展又将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因为这种蔓延与发展将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进而诱发各种社会矛盾。而在2009年初中央政府为了增强地方提供配套资金以及地方政府投资的能力决定代发200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继而从2009年3月开始中央政府开始代理发行了新疆、安徽、河南、四川、重庆、辽宁和天津政府债券,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政府负债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从而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围绕这个主题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综述。此部分主要从国外、国内两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理论进行述评,并分析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现状和主流思想。 第二部分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关的理论分析。此部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定义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介绍,通过构建政府、银行、消费者的模型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触发机制;运用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运用公共产品外部性的理论来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扩散机制进行分析;对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中常用的方法进行概括,并提出了在本文中将使用的方法;并对常用预警方法进行介绍并提出了本文的选择。 第三部分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的实证分析。在此部分中在权重的确定上使用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25个省(市)的债务风险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得出了25个省市债务风险状况;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同时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和各地的财政经济风险进行相关分析;另外对我国隐性、或有债务进行了简单的初步匡算。 第四部分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上的问题。 第五部分是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此部分主要对欧盟、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些国家在举债权、担保、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构、债务管理权责划分形式等一系列的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 第六部分是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具体建议部分。此部分对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进行描述,并提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具体建议。这些具体建议包括:规范财政支出,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同时对地方债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总体上的概述,包括预警的步骤、预警指标的选择、预警方法的选择以及警度体系的确定,并对地方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原则、组织体系、实现结构、功能结构以及主要特点进行了论述。 通过以上部分的研究,研究结论主要如下: 1.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的进行了综合评价。从建立在显性直接债务数据上的综合评判结果来看,各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规模不大而且区别也不大;但是将我国隐性债务的初步匡算之后的规模与GDP及财政收入进行对比之后将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是很大的。 2.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出于不同的角度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同时根据实际的研究以及数据选择的需要进行了选择与综合,从而构成了评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的指标体系。同时将BP神经网络的方法引入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之中。 3.具体设计了一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功能上看,这个系统具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包括警情判断、风险的原因诊断、专家分析、风险分类处置等。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上来看,这个系统具有这样的特点,就是一方面运用计算机进行风险的警情判断,另一方面运用专家决策系统进行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原因的诊断,这样就能对地方政府的风险状况进行动态的监测和全程的监管。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综合评价 债务预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1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绪论14-22
  • 0.1 问题的提出14-18
  • 0.2 研究的意义18-19
  • 0.3 研究方法19
  • 0.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19-21
  • 0.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21-22
  • 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理论综述22-27
  • 1.1 国外文献综述22-24
  • 1.2 国内研究综述24-27
  •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理论27-50
  • 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本界定27-32
  • 2.1.1 地方政府债务27-31
  • 2.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31-32
  • 2.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经济分析32-39
  • 2.2.1 债务风险形成的机理分析32-34
  • 2.2.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博弈论分析34-37
  • 2.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37-38
  • 2.2.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的外部性分析38-39
  • 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分析39-41
  • 2.3.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界定39
  • 2.3.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39-40
  • 2.3.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40-41
  • 2.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方法与选择41-47
  • 2.4.1 评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常用的方法41-43
  • 2.4.2 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43-47
  • 2.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方法及选择47-50
  • 2.5.1 风险预警常用的方法47-48
  • 2.5.2 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方法的选择48-50
  •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实证分析50-71
  • 3.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体系的选择50-55
  • 3.2 地方政府债务数据无量纲化55-57
  • 3.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权重系数的选择57-61
  • 3.4 本文的合成模型及结果61-63
  • 3.5 评价结果的解释63
  • 3.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结果的聚类分析63-65
  • 3.7 地方债务风险与地方财政经济风险的相关分析65-68
  • 3.8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或有债务规模的初步匡算68-71
  • 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71-79
  • 4.1 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71-73
  • 4.1.1 地方政府事权的膨胀71-72
  • 4.1.2 地方政府财力弱化难以满足实际需要72-73
  • 4.2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问题73-79
  • 4.2.1 地方债券发行制度存在风险74-76
  • 4.2.2 地方政府借债能力与债务规模不匹配76
  • 4.2.3 债务偿还机制上存在明显缺陷76-77
  • 4.2.4 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低77-78
  • 4.2.5 债务管理体制存在风险78-79
  • 5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79-91
  • 5.1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介绍79-86
  • 5.1.1 欧盟成员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79-81
  • 5.1.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81-84
  • 5.1.3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84-85
  • 5.1.4 巴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85-86
  • 5.2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86-91
  • 5.2.1 地方政府拥有合法的举债权,但要对债务进行担保86-88
  • 5.2.2 明确规定管理机构和权限,管理模式不断优化88-89
  • 5.2.3 地方政府举债的形式需要一定的配套条件89
  • 5.2.4 根据各国的国情决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具体模式89-91
  • 6 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具体建议91-112
  • 6.1 规范财政支出91-92
  • 6.1.1 合理界定政府之间事权91
  • 6.1.2 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91-92
  • 6.1.3 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92
  • 6.2 建立与事权相应的财政收入体系92-94
  • 6.2.1 完善地方税体系92-93
  • 6.2.2 规范转移支付制度93-94
  • 6.3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94-100
  • 6.3.1 完善地方政府的融资制度94-95
  • 6.3.2 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借用机制95-96
  • 6.3.3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机制96-97
  • 6.3.4 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97
  • 6.3.5 建立综合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组织97-99
  • 6.3.6 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99-100
  • 6.4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100-112
  • 6.4.1 总体概括101-106
  • 6.4.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具体设计106-112
  • 参考文献112-120
  • 致谢120-121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121-12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伟;地方政府负债风险及控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张碧;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邱琳;公共选择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叶昭华;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胡百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法律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程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内部控制问题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刘小芳;风险循环评价导向下政府债务会计体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8 徐莉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李文聪;县级政府债务及其风险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钱洁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2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882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d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