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之演进与管理学科学属性之争
[Abstract]: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view of science, this paper reviews and reflects on the history of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nature of science in management.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progress of natural science has pushed forward the change of view of science, and the view of scienc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limits the linguistic framework and theoretical depth of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attributes of management science.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the proposition "management is science or art" and the scientific view on which it is based,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proposition that "management is a 'college science' or 'post-college science'". And around this proposition to sort out the relevant debate. The thesis holds that "post-college science" emphasize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knowledge forms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subjects,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on which western scholars reflect and promote the scientific process of management science. Chinese management scholar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e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view of science o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分类号】:C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谭劲松;;关于中国管理学科发展的讨论[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2 王其藩;;关于在网上举办“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科建设论坛”的倡议[J];管理学报;2006年01期
3 刘秀生;齐中英;;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匹配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余菁;;管理研究的科学化:问题、障碍与出路[J];经济管理;2005年22期
5 彭新武;;透视当代中国的管理界[J];学术界;2008年03期
6 曾晓强,盛晓明;自然科学的经验基础与实践科学观[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曾国屏 ,李正风 ,杜祖贻;当代科学共同体的分化与学术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6期
8 洪茹燕;汪俊昌;;后学院时代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再审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岗;;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王维兴;陆晶晶;张鹏飞;;对科技奥运的哲学反思[J];安徽体育科技;2012年01期
3 金法;;论管理沟通理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林成滔;;自然神学与近代科学的诞生[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于秀彬;;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演进历史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温恒国;;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俄罗斯宪法变迁——评《俄罗斯宪法:本质、演进与现代化》[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郑伟红,郑卫丽;对技术选择因素的反思——评乔治·巴萨拉的技术发展和技术选择思想[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8 胡丁慧;;库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在德育中的借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陈越红;裴磊;;电影声音技术:人类思维的外化显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龚天平;何为芳;;生态文明与经济伦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张雪莹;;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文化发展繁荣[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旭;;村民自治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分析[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倪钢;;基于隐喻理解的生态学的技术结构理论[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吴虹;;和谐社会视域下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追问[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肖峰;;信息时代与技术观的转型[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凡;李泽清;;论技术教育的三重特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杰;公司治理对归核化战略决策及其实施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黄志坚;全面报酬、敬业度和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闵劲华;公共财政支农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甄媛圆;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姜义颖;休谟的技术观剖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姜慧;柔性领导的理论构架与实现方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万觉鸣;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璇华,夏洪胜,惠青山;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互动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2003年01期
2 赵彭生,马恩兵;南京正在成为孵化器密集区[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年03期
3 马庆国;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判参考标准[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4 孙艳,陶学禹;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关系[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刘文革,高长春;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吸收-扩散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李正风;科学与政治的结合:必然性与复杂性[J];科学学研究;2000年02期
7 周放;美国当选总统小布什科技观点概览[J];全球科技经济w,
本文编号:2358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35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