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基于金融契约的控制权配置对公司内部治理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8 08:05
【摘要】:以中国国有控股公司治理问题为导向,从金融契约视角,探讨了通过控制权的动态配置来激励企业家时相关因素对财务结构的影响。引入了受控制权影响的干预成本、风险等变量,分析了债务比率与股东控制权、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和投资者风险偏好以及边际干预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求得较为理想的财务结构。研究得出当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冲击、道德风险和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增加时,企业的债务比率应该减少。由于干预成本对股东的边际效应影响了股东控制权的大小,从而改变了不同项目风险下控制权的分配,因此认为适度的债务水平是实现对企业家刚性约束的必要条件。
[Abstract]:Based on the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holding companies in China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con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relevant factors on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when motivating entrepreneurs through the dynamic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bt ratio and shareholder control, liquidity risk, moral hazard, investor risk preference and marginal intervention cost is analyzed by introducing the variables of intervention cost and risk affected by control righ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bt ratio and shareholder control right, liquidity risk, moral hazard and investor risk preference, as well as marginal intervention cost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find a more ideal financial structure. The study shows that when the liquidity shock, moral hazard and risk aversion coefficient of investors increase, the debt ratio of the firm should be reduced. Because the marginal effect of intervention cost on shareholders affects the size of shareholders' control rights and thus changes the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under different project risks, it is considered that a moderate debt level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igid constraints on entrepreneur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572039,70972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项目(70121001) 西安交通大学“985工程”二期项目(07200701)
【分类号】:C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燕志雄;费方域;;风险偏好的差异性与融资的多样性[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2 燕志雄;费方域;;企业融资中的控制权安排与企业家的激励[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3 张承耀;“内部人控制”问题与中国企业改革[J];改革;1995年03期

4 廖丹,张绍峰,罗渝钦;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国有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J];四川会计;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虹;浅谈国企改革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2 张雪峰;吴振信;边策;;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东对管理者的激励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8期

3 陈旭东;迟丹凤;;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股东与独立董事的委托代理关系[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4期

4 林钟高,赵鸿;会计立场及相关问题研究——从权益角度的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06期

5 曹越;伍中信;;财务动态治理结构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6 尕锋盘山,熊洁;关于国企改革中的“内部人控制”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吴林江;内部人控制、外部监控与国有企业经济绩效[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3期

8 周刚;委托问题与国有经济的公司治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刘文革,高长春;国外学者论俄罗斯激进经济改革[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4期

10 洪浩;论国企改革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兼评“内部人控制”理论[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熊胜绪;胡铭;;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2 党兴华;王雷;;第三十九章 风险投资模式下高技术企业控制权结构形成影响因素研究[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3 龚志民;杨东华;;有效防治“内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虞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法律关系——日本民商法的启示[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5 白少布;刘洪;陶厚勇;;面向供应链融资的企业运作收益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梁媛;国有资产境外投资风险生成机理与治理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易玄;不完备审计契约的缔结与履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梅德强;科技创业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合作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郑林;中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6 段亚林;论大股东股权滥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华锦阳;转型期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联: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张勇勤;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9 余红胜;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于东智;转轨经济中的上市公司治理——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考察[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桂华;我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增;吉电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蒲惠荧;风险企业融资契约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子怡;浅谈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及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郭军瑞;我国创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杜永斌;商业银行保兑仓业务信用风险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磊磊;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失灵及其矫正[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大帅;基于内部控制的反内部人控制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芳芳;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查成伟;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虹;龙婧;;金融危机中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之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陈岩;;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债务融资的比较分析[J];商业时代;2008年15期

3 梁万泉;;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四大风险及控制[J];青海金融;2006年09期

4 侯鲜明;;我国开放式基金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时代;2007年35期

5 陆岷峰;葛虎;;后危机时期金融中心的风险特征与管理策略[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尹成远;尹雨晴;肖們;赵锡宇;;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孙雷;;当前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特点及防范[J];华北金融;2006年01期

8 吴秀君;;损失信息不对称的理赔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年13期

9 陆岷峰;葛虎;;后危机时期金融中心的风险特征与管理策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杨胜刚;朱红;;外汇市场清算机制比较研究[J];湖湘论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新;邱菀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一类道德风险情况下的最优保险契约模型[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2 韩丽萍;;法经济学在保险中的应用——道德风险对保险的制度要求[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易小平;;金融海啸警示录——献给21世纪中国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4 刘锡良;曾欣;;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道德风险[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贺玮;;晋煤集团实施企业文化工程有效防范道德风险浅谈[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继锋;梅洪常;;虚拟组织对道德风险的规避研究——基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7 朱锦余;江磊;;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及其应对策略[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8 张明;;现代企业控制权配置机理对合伙企业的借鉴与启示[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云;;企业文化建设是防范道德风险的有效“防护网”[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丽娜;朱卫东;;我国上市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基于浦发银行年报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振林;如何降低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N];中国人事报;2004年

2 梁小民;政府行为是企业的硬约束[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陈强;警惕票据业务中的道德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4 上海交通大学 胡海鸥;道德风险的本质与起源[N];上海金融报;2003年

5 埃里克·比代/文 吕增奎/编译;韩国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与道德风险[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陆峰;招商引资,,如何面对土地资源“硬约束”[N];新华日报;2004年

7 光大证券 陈岚静;高集中度蕴含较大流动性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九鼎德盛肖玉航;结构性牛市关注流动性风险[N];证券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邹靓;供求夹击 国内银行外汇流动性风险加剧[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杨浩;专家:谨防创业板道德风险[N];证券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研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形成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灵芝;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的量化与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吕广盛;人寿保险中道德风险成因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储小俊;证券市场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胡方;基于公司治理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及定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余立凡;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袁芳英;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宏观压力测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占硕;国有银行战略引资后的控制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罗登跃;流动性与资产定价: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姚亚伟;流动性与股票组合投资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超;我国开放式基金经营运作中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崔占兵;基于VaR的企业流动性风险评价的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3 房晓丹;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与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4 刘涤非;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易丽娟;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6 刘博阳;VaR在度量市场流动性风险中的分析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罗后平;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8 张华;寿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9 桑大鹏;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段斌;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62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362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b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