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技术方法的人误分类体系与数据采集方法
发布时间:2017-04-20 13:19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技术方法的人误分类体系与数据采集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9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家James Reason提出了“潜在失效”的概念,立即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Reason认为,在纵深防御条件下,任何人误、违章只是事故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它们仅是事故的触发器(trigger),只有当这些触发器与纵深防御系统的能限及管理缺陷碰巧耦合时,才会引发事故。不幸的是,当事故发生后,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明了的显性失效,却忽视了潜藏最深、对安全威胁也最大的“潜在失效”。 本文将“潜在失效”理解为组织失误与技术失误,应用认知系统工程的原理,提出了将复杂人-机-环境系统重新组合成人-技术-组织系统的假设,分析了其重新组合的过程;再以社会-技术方法为理论指导,阐述了MTO人误分类模型的创建过程,探究了隐藏在个体人误背后的组织与技术失误。通过研究发现,组织失误有监管失误、信息交流失误、培训失误、周围环境失误与工作条件失误5大类;技术失误有工具与设备失误、规程失误及人-机界面失误3大类。每一大类还进一步细分出了若干个具体的失误,以便借鉴之用。同时,本文还分析了采集组织与技术失误数据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组织与技术失误数据采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列出了数据采集的8个规范化表格,指出了数据采集过程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以使数据采集工作规范化,为分析工作的可靠性提供条件。最后,对这次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研究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组织与技术失误的一些具体情况,对预防与减少失误,提高系统安全水平,确保作业人员有一个良好的组织与技术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误分类 数据采集 组织失误 技术失误 社会-技术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C93
【目录】:
- 第1章 绪论8-14
- 1.1 问题的提出8
- 1.2 研究现状8-12
- 1.3 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点12-14
- 第2章 社会-技术方法14-18
- 2.1 认知系统工程的观点14-15
- 2.2 认知系统工程对社会-技术方法的解释15-18
- 第3章 建模与人误分类18-61
- 3.1 假设条件18
- 3.2 建模18-20
- 3.3 人误分类的结构20-21
- 3.4 监管21-27
- 3.5 信息交流27-29
- 3.6 培训29-34
- 3.7 周围环境34-40
- 3.8 工作条件40-42
- 3.9 工具与设备42-47
- 3.10 规程47-51
- 3.11 人-机界面51-61
- 第4章 数据采集61-73
- 4.1 人误数据采集的可能性61-62
- 4.2 人误数据采集的必要性62
- 4.3 人误数据采集的方法62-73
- 第5章 结论与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73-75
- 5.1 结论73
- 5.2 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73-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81
- 附录8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磊;田水承;邓军;王莉;李停军;;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和苗;软件测试中人的可靠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婷;煤矿人误事故的组织定向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万帮;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组织错误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D];南华大学;2008年
4 唐润生;某大型贮存管理系统中人的可靠性分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技术方法的人误分类体系与数据采集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1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