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美国公共外交中智库的功能与角色

发布时间:2017-06-21 04:08

  本文关键词:美国公共外交中智库的功能与角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各国智库数量的急剧增多及其显性影响力在全球范围迅速提升,国内外学界对智库及其在国际关系和公共外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从公共外交的视角来探讨美国智库的功能和角色,指出其在美公共外交中发挥着开展"二轨"外交、提供政策建议与智力支持以及构建政策理念与价值观传播网络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
【关键词】美国 智库 公共外交 “二轨”外交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2XNJ021)
【分类号】:D871.2;C932
【正文快照】: 智库也称“思想库”(Think Tank),最初指战争期间美军用来讨论作战计划的保密室,后来泛指一切以政策研究、并以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为目的的研究机构。目前全球有6480家智库,其中美国居首位,有1816家;其次是中国大陆,有425家。在全球智库25强排名中,美国占了12席。①近年来,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旭峰;;国际思想库网络——基于“二轨国际机制”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来清;;“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法理辨思——一个超越平等权的制度审视[J];长白学刊;2011年02期

2 金剑锋;;简谈精英决策与民主问题[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张卓林;张海柱;;政治机会结构视角中的公共政策民主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刘祖华;;公共政策终结的动力学分析——以取消农业税为考察对象[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周健;;试论新制度主义对公共政策研究视角的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6 何志武;;大众媒介与公共政策的输入机制[J];当代传播;2008年02期

7 魏淑艳,刘振军;我国公共政策评估方式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崔卓兰;刘福元;;行政自制理念的实践机制:行政内部分权[J];法商研究;2009年03期

9 岳彩申;王力理;;产业政策实施中的民主评估机制[J];法学;2010年09期

10 刘祖华;;公共政策终结的动力学分析——以取消农业税为考察对象[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妙颜;;缓解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途径探讨[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欧阳云玲;;大众媒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分析——以广州垃圾焚烧事件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于志勇;;天津市农村节能减排的实证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2 邓凡;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丽霞;中国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作用与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姚锐;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凯伟;行政监督实效的评估及其改进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金毅;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傅广宛;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量度、绩效与进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化涛;权力视域下的政策调整与思想论争[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琳;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策制定问题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林德安;论国税部门纳税服务流程的再造[D];南昌大学;2011年

3 陈乃团;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

4 彭妍;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分散式决策[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邱凌;提升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刘金程;地方院校创收政策的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晓雪;博弈论视域:地方政府房地产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谢海波;假冒军用车辆的整治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潘广炜;我国县域公务员晋升政策执行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娜;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乡镇政策执行偏差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信川 ,庞建新;东亚投资论坛:利用外交资源服务经济新尝试——专访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J];经济;2005年05期

2 门洪华;对国际机制理论主要流派的批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3期

3 朱旭峰,苏钰;西方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基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力分析框架构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12期

4 徐小红;“东亚共同体:前景与问题”研讨会综述[J];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吴建民;东亚区域合作与第二轨道外交[J];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门洪华;国际机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朝兵;;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公共外交[J];美国研究;2007年02期

2 李忠斌;;新媒体与奥巴马政府的公共外交[J];美国研究;2011年01期

3 檀有志;;年轻的学问:公共外交[J];同舟共进;2011年09期

4 胡百精;;公共外交的语境、内涵与形态[J];国际公关;2009年02期

5 谭震;;博鳌:公共外交的成功平台——与蒋晓松一席谈[J];对外传播;2010年07期

6 赵磊;王燕;;从胡锦涛访美看中国公共外交[J];党政论坛;2011年04期

7 方匡;;新公共外交之“新”[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赵启正;;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时代[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9年11期

9 傅莹;;重视公共外交[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9期

10 陈昊苏;;加强公共外交 提升国家形象[J];对外传播;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丹;;美国为什么总是指责中国的人权?[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2 刘中民;;适应中阿关系转型需要深化宁夏对阿地方交往[A];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0第一辑)[C];2010年

3 刘宝莱;;中阿关系及有关建议[A];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第二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妍;开展公共外交拓展履职领域[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赵启正;提升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N];新华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 王尔山;美式公共外交的新延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曲星;中国公共外交顺势而为[N];人民日报;2010年

5 记者 司晋丽;成立民间机构推进公共外交[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记者 杜军玲;国家公共外交香港可出一份力[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赵启正;中国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N];组织人事报;2010年

8 顾钧;走进公共外交的新时代[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记者 钟海珍;公共外交 匹夫有责[N];组织人事报;2010年

10 任晶晶 当代中国研究所外交史与港澳台史研究室;公共外交:中国外交新高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宏斌;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D];外交学院;2005年

2 金龙云;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1921-1991)[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阿雷(Alireza Khoshrou);冷战后中美新公共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江涛;美国对外关系中的重建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5 母耕源;外交沟通理论与实践初探[D];外交学院;2010年

6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7 艾小勇;重大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简涛洁;冷战后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珏;权力与声誉[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希艳;9·11事件后美国公共外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彬;美国公共外交的历程与现状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3 单书波;公共外交视角下的中国世博外交[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妍;中国对美公共外交评析[D];辽宁大学;2011年

5 周薇;地方政府公共外交的维度与效果[D];复旦大学;2010年

6 杨慧娟;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婷婷;英国的公共外交(1997-2009)[D];外交学院;2010年

8 郑舒婷;试析中国对美国的公共外交[D];暨南大学;2011年

9 全李彬;公共外交的“客体”指向法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单成现;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中国公共外交[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公共外交中智库的功能与角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467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