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智库对英国对华决策的影响机制:以皇家国际事务学会为例
本文关键词:英国智库对英国对华决策的影响机制:以皇家国际事务学会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借助制度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理论范式,从"权力场中心空间"和"决策共同体"的理论视角切入,考察英国智库在英国对外决策体系的"塔形"架构中的位置,可以发现英国智库居于决策精英、政党、利益集团、媒体和学术界之间,是传递利益诉求、影响政治决策的重要行为体,在英国对华决策机制中亦发挥着显著影响。作为英国和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智库,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影响英国对华决策的机制包括三个方面:(1)通过研究项目和出版物形成间接影响。(2)通过参加英国议会或内阁有关对华政策的专题会议,形成短期直接影响。(3)通过"旋转门"体制,形成长期直接影响。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影响英国对华决策的机制,既印证了"权力场中心空间"和"决策共同体"的理论视角,亦体现出英国智库与美国和欧洲大陆智库不同的特色。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和英国研究中心;上海欧洲学会;
【关键词】: 英国智库 英国对华决策 影响机制 皇家国际事务学会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欧洲智库对欧盟对华经济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从欧洲压力集团政治的视角出发”(项目编号:13YJCGJW013) 上海市哲社规划中青班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2FGJ001)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课题(项目编号:KB1591210) 上海外国语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研究项目“欧洲智库对欧盟对外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32;D856.1
【正文快照】: 在欧盟各成员国中,英国的智库数量最多、出现最早,对其政府决策体系的影响最深刻。早在1955年至1961年间,在美国的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121外交评论2014年第4期等智库进入美国外交与安全决策体系的同时,英国最早的一批智库,如“政治与经济计划研究所”等,则进入内阁咨询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忻华;;美国主要智库对美国对韩贸易政策的影响机制:结构与过程的视角[J];国际论坛;2012年02期
2 卢静;;美国智库对当前中美关系的评析综述[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07期
3 潘忠岐;;欧洲智库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华研究[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10期
4 王莉丽;;美国公共外交中智库的功能与角色[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晓虎;陈圻;;智库研究的历史演进及其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侯定凯;;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化机制探析——兼论优质大学智库的培育[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5期
3 杨尚东;;全球智库发展实践、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管理现代化;2014年01期
4 李文良;;欧盟区智库发展特点及启示[J];人民论坛;2013年35期
5 顾强;;提升欧洲对华正面认知的对策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王辉耀;;中国智库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顾强;欧盟对华决策中的主体间认知差异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的新特点[D];辽宁大学;2011年
2 李炎霞;后危机时代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原因初探[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3 姚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学界的对欧认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覃文渊;兰德公司影响美国公共政策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5 王远胜;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对我国民间高层智库建设的启示[D];湖北大学;2012年
6 袁萍;试析冷战后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公共外交[D];湘潭大学;2012年
7 姚俊娟;21世纪初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费莹莹;欧洲智库参与欧盟政策制定的路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孙明慧;传统基金会参与美国公共政策的影响力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10 邸轶;美国智库的对外决策功能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军,李双进;英国的思想库及其政治功能[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年01期
2 王智勇;德国的思想库[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2期
3 王燕;;欧洲思想库在欧盟对华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J];欧洲研究;2009年02期
4 黄彦敏;孙成权;吴新年;;欧美思想库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7年01期
5 朱旭峰;;国际思想库网络——基于“二轨国际机制”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5期
6 袁鹏;;中美关系向何处去?[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任晓;第五种权力——美国思想库的成长、功能及运作机制[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07期
8 余章宝;;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美国智库与公共政策[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韦冬泽;[N];人民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阿奇;不断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董俊蓉;略论执政党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02期
3 马建臣;主权国家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林祥庚;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成就[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5 康绍邦;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体会[J];当代世界;2004年11期
6 李敏;;中外地方政府国际事务管理体制比较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许江波;国际事务中的两个重要角色——欧盟和北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年04期
8 王为华,张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J];理论学习;2004年11期
9 蔡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J];党建研究;2004年10期
10 王巧荣;解读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J];理论视野;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江;;试论“建设和谐世界”与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2 周尚文;郝宇青;;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沈济时;;50年来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及其评述[A];伟大的胜利,辉煌的成就——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论文集[C];1999年
4 戴德铮;;“冷静观察”等28字方针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5 李峰;;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与跨国倡议网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张惠敏;黄少英;;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夏立平;;论当代国际机制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张文茹;;大国的复兴:中俄共建“战略协作伙伴”[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云立新;;孙中山开放思想的当代诠释[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简军波;;规范视角下的中欧关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谭晶晶;吴邦国会见拉美议会议长[N];人民日报;2009年
2 记者 陈俊侠 熊争艳 徐力宇;奥巴马亚洲之行,访华是重中之重[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楫宝 滕晓萌;布什姿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美均富国际事务所违规操作受指责[N];财会信报;2007年
5 刘欣伟;对我来说中国不是“另一个”国家[N];光明日报;2007年
6 记者 谭晶晶;贾庆林会见克罗地亚议长[N];人民日报;2009年
7 荣燕 杨依军;外交部发言人驳所谓中国“国强必霸”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本报记者 吕绍刚 董阳 采访整理;寻找中国的“国际方位”[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纪娟丽;真诚相守友谊花 务实合作结硕果[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记者 李忠发;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举行[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东锋;非政府组织与理念全球化——卡内基伦理与国际事务委员会个案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王新;后冷战时代中美俄三边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梁军;英美联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钟健平;美国外交与安全智囊机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赵绪生;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陈月娥;原敬的国际协调战略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中意;国际化视野中的城市公共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中博;中等国家国际行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刘昱彤;新时期中国执政党外交能力建设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席华侨;冷战后日本“普通国家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曹力慧;赖斯的外交思想及其对华政策[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郑敏;试论冷战后中日关系演进中的美国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小林;二战后国际环境的历史性变迁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艳;战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差异与共识[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吴智勇;冷战后中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D];南昌大学;2006年
9 祖国;新自由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俄合作机制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田自力;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制约性因素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英国智库对英国对华决策的影响机制:以皇家国际事务学会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8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46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