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有惩罚与无惩罚时利益分配者公平感知神经机制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7-07-30 05:10

  本文关键词:有惩罚与无惩罚时利益分配者公平感知神经机制的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惩罚 公平感知 最后通牒博弈 独裁者博弈 ERP(事件相关电位)


【摘要】:惩罚机制下的公平研究一直是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大量惩罚机制下公平感知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被动接受提议的决策者,而非掌握主导作用,提出权利分配的决策者,即利益分配者。因此,对于利益分配者在不同惩罚机制下的公平感知活动研究就更具有价值。而本文就是关注有惩罚和无惩罚机制下,利益分配者的公平感知差异。 传统的研究大部分借助行为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其中,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常常被运用于研究惩罚机制和公平感知的行为实验中,但此类实验并不能深入到心理层面甚至是生理层面,来寻求进一步的证据。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科学技术如事件相关电位(ERP)等方法的成熟发展,人们拥有逐渐打开“大脑”黑箱的能力。运用ERP技术,人们挖掘惩罚机制下利益分配者公平感知的脑区特征和神经活动,更好地揭示了现象后面的本质。 本研究运用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的情境,借助ERP技术,探索利益分配者(学生被试)在不同惩罚机制下的不同行为选择和公平准则背后的神经机制差异。同时,本研究通过对学生样本和社会人群样本进行问卷调研,对实验样本的公平感知水平进行了定性研究。结合行为数据、脑电数据和问卷调查,本研究得出两个结论和一个推论: 结论一:与有惩罚相比,无惩罚情形下,利益分配者更加倾向于给出利己的不公平分配方案。表现在行为数据上,无惩罚情境相对于有惩罚情境,不公平的选择比例更高,不公平的程度更大,响应时更短。 结论二:不论有无惩罚机制,分配方案不公平程度越高,利益分配者内疚感(一种冲突)越强。表现在ERP成分上,不公平分配方案诱发比公平分配方案诱发振幅更大的N400-like(广义的N400,反映冲突的一种ERP成分);绝对不公平分配方案比相对不公平分配方案诱发振幅更大的N400-like;相对不公平分配方案比公平分配方案诱发振幅更大的N400-like. 推论一:无论有无惩罚机制,具有较高公平感知的利益分配者,对于不公平的分配方案,有较强的内疚感。 这些结果的意义和创新点在于: (1)从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的角度,验证了经济学关于“理性人”和“有限理性”的假设。 (2)运用ERP手段研究利益分配者的公平感知,并验证了“内疚感”的存在,这说明“道德机制”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惩罚 公平感知 最后通牒博弈 独裁者博弈 ERP(事件相关电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36;F224.3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图目录12-14
  • 表目录14-15
  • 1 绪论15-27
  • 1.1 研究背景15-17
  • 1.2 研究问题17-18
  • 1.3 基本概念与术语18-22
  • 1.3.1 认知神经科学与决策神经科学18-19
  • 1.3.2 事件相关电位概念与分析方法19-21
  • 1.3.3 研究相关术语定义21-22
  • 1.4 研究目的与价值22-23
  • 1.4.1 研究目的22-23
  • 1.4.2 研究价值23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23-25
  • 1.5.1 研究方法24
  • 1.5.2 技术路径24-25
  • 1.6 论文框架与内容安排25-27
  • 2 文献综述27-51
  • 2.1 公平的基础理论27-36
  • 2.1.1 公平的研究演进和定义27-30
  • 2.1.2 公平感知影响因素30-33
  • 2.1.3 公平感知水平测量相关问卷33
  • 2.1.4 公平问题相关解释理论33-36
  • 2.2 公平问题的实验研究36-45
  • 2.2.1 公平问题行为实验研究36-39
  • 2.2.2 公平问题神经实验研究39-44
  • 2.2.3 综合讨论和本节小节44-45
  • 2.3 认知相关的ERP成分45-51
  • 2.3.1 N2成分研究45-46
  • 2.3.2 N400/N400-like成分研究46-48
  • 2.3.3 综合讨论与本节小结48-51
  • 3 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51-59
  • 3.1 研究理论框架51-53
  • 3.2 研究假设53-59
  • 4 实验设计与结果讨论59-95
  • 4.1 实验目的59
  • 4.2 实验设计59-66
  • 4.2.1 被试59-61
  • 4.2.2 实验材料61-62
  • 4.2.3 实验程序62-63
  • 4.2.4 数据记录63-64
  • 4.2.5 脑电数据处理64-65
  • 4.2.6 问卷调研65-66
  • 4.3 数据分析66-87
  • 4.3.1 行为数据分析66-70
  • 4.3.2 脑电数据分析70-86
  • 4.3.3 问卷数据分析86-87
  • 4.4 结果讨论87-95
  • 4.4.1 行为数据讨论87-89
  • 4.4.2 脑电数据讨论89-92
  • 4.4.3 问卷数据讨论92-95
  • 5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95-101
  • 5.1 研究结论95-97
  • 5.1.1 行为选择:理性人96
  • 5.1.2 神经心理过程:认知情感冲突96-97
  • 5.2 研究创新点和意义97-99
  • 5.2.1 研究创新点97-98
  • 5.2.2 研究意义98-99
  • 5.3 研究局限和展望99-101
  • 参考文献101-109
  • 附录1109-113
  • 附录2113-115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庆国;王小毅;;从神经经济学和神经营销学到神经管理学[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马庆国;王小毅;;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经济学与神经管理学[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3 张薇;组织公平感与个性特点研究进展及评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孙伟,黄培伦;公平理论研究评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4期

5 孙怀平;杨东涛;袁培林;;员工公平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8期

6 李浩;提升员工公平感[J];企业管理;2003年06期

7 邱江;罗跃嘉;吴真真;张庆林;;再探猜谜作业中“顿悟”的ERP效应[J];心理学报;2006年04期

8 李晔,龙立荣,刘亚;组织公正感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凯;突发事件下决策者的框架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赵立军;框架效应与公平判断[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志萍;风险与含糊情境下的投资决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92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592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3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