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气流脉动衰减器的研究与开发
本文选题:双螺杆制冷 切入点:压缩机 出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有效控制并降低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排气气流脉动幅值,研究并开发了一种基于赫姆霍兹共振器的气流脉动衰减器。考虑到压缩机排气腔内的油气两相流动,首先基于两相流双流体方程,建立了油气两相环状流流型下的声速计算模型,实现了两相流动状态下衰减腔内共振频率的计算,开发了一种适用于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气流脉动衰减器,就排气温度和润滑油含量对其衰减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比了有无衰减器时压缩机的机脚振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润滑油含量保持不变时,存在最佳的R134a气体声速,使得衰减器性能最佳,但随着润滑油含量的增加,最佳的R134a气体声速有所上升;两相流声速决定了衰减腔的共振频率,存在最佳的两相流声速使得衰减器性能最佳,且随着润滑油含量的增加,最佳两相流声速基本不变,而最大衰减比有所提升;开发的脉动衰减器应用于螺杆制冷压缩机名义工况下运行时,一阶气流脉动频率下的机脚振动加速度可降低36.2%~40.9%。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reduce the amplitude of exhaust flow pulsation of twin screw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a kind of air flow pulsation attenuator based on Hem Hortz resonator is studied and developed. Considering the two-phase flow of oil and gas in the exhaust chamber of compressor, Firstly, based on the two-phase flow equation, the acoustic velocity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two-phase annular flow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of the attenuation cavity is calculated under the two-phase flow state. An air pulsation attenuator suitable for screw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is developed. The effects of exhaust temperature and lubricating oil content on its attenuation performance a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vibration of compressor feet with or without attenuators is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sound velocity of R134a gas exists when the lubricating oil content remains constant, which mak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ttenuator best,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lubricating oil content, The optimum sound velocity of R134a gas increases, the sound velocity of two-phase flow determines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of the attenuation cavity, and the optimum sound velocity of two-phase flow mak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ttenuator best,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lubricating oil content, the optimal two-phase flow sound velocity is basically unchanged. The maximum attenuation ratio is improved, and the developed pulsating attenuator is used in the operation of screw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under nomin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of the foot can be reduced by 36.2 and 40.9 at the first order flow pulsation frequency.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613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51246)
【分类号】:TB6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范春艳;;试论螺杆压缩机发展现状及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9期
2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ressure wave in horizontal gas-liquid bubbly flow[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4年04期
3 马大猷;亥姆霍兹共鸣器[J];声学技术;2002年Z1期
4 ;往复式压缩机管系气柱固有频率的计算与试验研究[J];压缩机技术;197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俊卿;;某汽车空调模块啸叫分析[J];轻型汽车技术;2017年Z2期
2 曹颜玉;姜来举;王文凯;贾晓晗;;亥姆赫兹共鸣器衰减压缩机气流脉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压缩机技术;2017年02期
3 武晓昆;陈文卿;周明龙;杨侨明;邢子文;;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气流脉动衰减器的研究与开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4 叶喜艳;宋春晖;于昊;张婷;李小苗;马振华;;敦煌鸣沙“共鸣箱”成因类型[J];中国沙漠;2016年06期
5 曹晓丰;郁殿龙;刘江伟;温激鸿;;周期性附加单腔赫姆霍兹共鸣器一维管路声带隙耦合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6年19期
6 程梅;董卫;乔正辉;;结构化的复合声场及其操纵颗粒有效性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7 陈飞;杨俭;袁天辰;宋瑞刚;;基于圆盘压电振子的声能采集器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6年02期
8 陈大伟;王裴;蔚喜军;孙海权;马东军;;稠密可压缩气粒两相流动中的等熵声速计算建模及物理规律[J];物理学报;2016年09期
9 储炜;赵耀;张赣波;袁华;;共振转换器的动力反共振隔振理论与应用[J];船舶力学;2016年Z1期
10 包凯;陈天宁;王小鹏;王放;张振华;;嵌套型开缝圆管声子晶体的带隙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长征;赵慧;高一博;刘金;;螺杆压缩机振动噪声的控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邢子文;吴华根;束鹏程;;螺杆压缩机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序光学衰减器[J];光学技术;1988年03期
2 王翠英;衰减器的直流校准方法[J];上海航天;1995年04期
3 ;衰减全反射型激光光强衰减器[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王燕;苏梦蜀;;相位恒定衰减器的设计[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8年03期
5 杜润;柯坚;刘凯;于兰英;;二级液压脉动衰减器的共振频率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0年09期
6 葛翼诗;童玲;田雨;;液体自循环式大功率微波衰减器设计与实现[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05期
7 Mariantuszczycki;压力脉动衰减器有效性的评价准则[J];压缩机技术;1979年01期
8 管政有;自制衰减器[J];电测与仪表;1980年06期
9 蒋贻安;物理教材内容探讨—衰减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S1期
10 韦祖鑫;;宽频带卡片式衰减器设计考虑[J];宇航计测技术;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林晋;李健开;唐小宏;;微波数字衰减器的设计[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周行;张其劭;;陶瓷杆状衰减器沿杆长度衰减分布的测试[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陈建全;白长青;韩省亮;;载流管路中液流衰减器的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乔世忠;曹瑛花;;高功率微带衰减器的研制及探讨[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高修立;;一种低相移的衰减器[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6 钟秋和;唐小宏;;500W大功率数控衰减器的设计研究[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7 刘杨;宋晓军;;宽带薄膜衰减器的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郑武团;甄蜀春;;双路电控衰减器的研制[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9 曹颂华;;同轴固定衰减器的优化设计与制造[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10 杜大全;张卫东;谷雪松;邢悦;戈飞;;电压衰减器宽频特性数字补偿方法的研究[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成都 温成宜 编译;阻抗不变的高频衰减器[N];电子报;2013年
2 ;灏讯推出新型移动基站衰减器[N];人民邮电;2008年
3 成都 胥绍禹 编译;用反相放大器组成衰减器[N];电子报;2013年
4 成都 温成宜 编译;衰减器的频率补偿[N];电子报;2013年
5 记者 黄进;HUBER+SUHNER推出新型移动基站衰减器[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6 安徽 朱家科;QF29-1A放大器的检修[N];电子报;2006年
7 广东 廖松林;CA8020A型示波器前置电路原理与故障检修[N];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润;液压系统脉动衰减器的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杉;平面光波导衰减器的研究及工艺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甄建宇;一种低插损大衰减量的MMIC 6位数控衰减器[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红云;基于BiCMOS工艺的分布式衰减器研究和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方鑫;高精度数字矢量调制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牛燕敏;激光能量衰减系统的研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6 王著搬;基于复合热敏电阻材料的温补衰减器[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叶阿敏;复合式脉动衰减器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8 郭娜;π型厚膜电阻式衰减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伟;集成化可变光学衰减器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10 刘清华;多控制功能数字衰减器的研究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0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560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