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应用于石墨烯制备中超声波频率声强测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2 23:54
【摘要】:大功率超声作用制备石墨烯方法是目前能制备大片层、高品质石墨烯的主要方法。超声场中各点声强大小、各频率分量的强弱则直接影响石墨烯制备的品质。针对石墨烯制备中对声场信息测量的实际需求,搭建了超声波频率声强测量装置,详细分析了装置的实现原理并给出各部分设计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装置能够准确反映石墨烯制备超声场中的各频率分量和声强信息,对于研究石墨烯在超声场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图文】:

模拟电路,软件设计,原理图


。图1测量装置硬件结构框图模拟电路部分是硬件设计的核心部分。由于水听器采集的信号是以交流电压的形式传输,而主控芯片不接收这样的信号输入,所以需对信号波形进行适当调整。首先输入信号经过一个运算放大器反相后保留负半周期信号,输出后信号分成2部分,,一部分与输入信号叠加,经过2个运算放大器的反相和放大后输出声强测量信号;另一部分信号经过反相后进入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实现信号的加窗处理,最后输出频率测量信号。模拟电路部分原理图如图2所示。图2模拟电路处理部分原理图2软件设计2.1滤波算法设计通过观察示波器测量到的数据可知,水听器测量得到的信号存在很大的噪声干扰,有比较明显的奇异值点。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特点,把超声波声强测量滤波算法分解成3个步骤:剔除奇异项,高斯白噪声和有色噪声的滤波以及数据平滑处理。奇异点是指和整体分布相差较远的测量值。从产生机理上分析,声场中测量到的奇异值是由于电路故障或者受到干扰产生的,而正常的信号是受声场中的声压产生的,在声场中某一点的位置固定后其声强或者频率会随着超声波反应釜系统的功率,呈现连续性的变化,而奇异值则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它的产生和消亡几乎是瞬时的,其变化趋势呈现出离散性[3]。本文主要采用梯度门限检测法剔除奇异值点,其公式如下:Ki=|Ti-Ti-1|>Km(1)式中:Ki为第i个采样点的梯度值;Ti为第i个采样点的幅值;Km为设定的梯度门限值。若满足式(1)则剔除数据T

示意图,双水听器,声强测量,示意图


:Ixi=ExdtdA,由声能Ex=p(t)dAdx,故瞬时声强的表达式为Ixi=p(t)dx/dt=p(t)ux(t)(3)即为声压与速度的乘积。只要测出对应的声压以及质点速度即可算出声强值。声压可以用水听器直接测量,而质点运动速度的测量却很难,只能用间接方法求得。双水听器法是使用2个方向相对且相距较近的水听器分别测量2点的声压值,通过算法间接得到声强值[7]。图4为双水听器法声强测量示意图。设水听器A和水听器B的声学中心的连线方向为u(t),相距为d,所测得A,B通道的声压信号分别是pA(t),pB(t)。根据流体的欧拉公式,质点振速v可以用声压的梯度grad(p)计算:图4双水听器法声强测量示意图v=-1ρ0grad(p)=-1ρ0∫p(t)xdt(4)式中ρ0为质点静止状态下的密度。设声波的波长为λ,当d相比波长λ可以忽略时,p(t)x≈pB(t)-pA(t)d,由式(4)可得:u(t)=-1ρ0∫[pB(t)-pA(t)]dt(5)两传感器中间处的声压可近似的认为是pA(t)及pB(t)的平均值,即p(t)=pB(t)+pA(t)2,则由式(3)可得在x方向上的瞬时声强Ix:Ix=12ρ0d[pB(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2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3 ;日本开发出在蓝宝石底板上制备石墨烯的技术[J];硅酸盐通报;2009年04期

4 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5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6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7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8 张伟娜;何伟;张新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9 万勇;马廷灿;冯瑞华;黄健;潘懿;;石墨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J];科学观察;2010年03期

10 李惠茗;张鹏云;李春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表征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3 刘霞;新方法可人工合成高质量石墨烯[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滕继濮;石墨烯:完美材料与未来生活[N];科技日报;2011年

5 刘霞;计算机模拟显示石墨炔的性能胜过石墨烯[N];科技日报;2012年

6 记者 毛黎;美利用电子成像技术分析石墨烯[N];科技日报;2012年

7 王小龙;新形式碳的强度超过石墨烯和钻石[N];科技日报;2013年

8 王小龙;石墨烯鼓有望成为量子计算机内存[N];科技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孙维锋;神秘的石墨烯[N];东莞日报;2014年

10 冯卫东;美证明石墨烯是强度最高材料[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王义;石墨烯的模板导向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8 刘明凯;带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刘勇;智能化及掺杂改性石墨烯的研究及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10 冯良珠;基于纳米石墨烯的基因与药物载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及载药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晶;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4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564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2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