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讨
本文关键词: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讨
【摘要】:所谓的大类招生就是高校用大类的名义招收本科学生,学生在刚进入学校的基础课程阶段主要学习宽口径的通识和基础课程;到了之后的学习领域,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由的在院系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目前按照大类专业招生是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一种新的趋势。本文将对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路径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单位】: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大类人才培养模式 路径
【分类号】:D035-4;G642
【正文快照】: 一、课程的设置与优化大类招生培养模式需要大力改革课程体系,注重建设通识教育的平台,实施“平台+模块”的教学方式,调整之前面对单个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跨学科、跨专业的基础课程,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构建宽口径的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公共基础平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杰;;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6期
2 何晓柯;王河江;陈国营;;独立学院“胜任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杰;;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6期
2 张杰;;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过程和目标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华平;;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能力—需要—结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12年39期
2 官爱兰;;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3 王丽梅;牟芳华;;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实践——基于大学生就业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年07期
4 杨来胜;周敏;周长洪;;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王乐夫;行政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政治学研究;2000年04期
6 何晓柯;王河江;陈国营;;独立学院“胜任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年05期
7 王重鸣,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8 毛润政;肖湘雄;;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2期
9 娄成武;魏淑艳;曹丁;;“校府合作”: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金娥;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2期
2 商守卫;;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贡献度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06期
3 罗云方;黄德霞;;司法考试对我校法学人才培养认知调查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3期
4 吴庆国,胡志国;掀开人才培养的新一页[J];党建与人才;2002年09期
5 王丽华;构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郑群;公安人才培养模式新论(上)[J];公安教育;2003年10期
7 郭邦礼,孟丽梅;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开创高校人才培养新局面[J];理论学习;2003年07期
8 谭文清;更新教育观念 强化人才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林莉;浅析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多样化[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曾煜;康国卿;;高校人才培养贵在创新[J];当代江西;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9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049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