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群文团队管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9:51
本文关键词:社区群文团队管理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区管理 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团队 社会治理创新
【摘要】:近年来,我国无论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还是在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方面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令人振奋的进取局面。从公共管理和服务方面来看,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已然觉醒,从被动接受管理与服务转变为参与人的角色。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正在逐步反映出群众自主参与的变化。社区群众文化团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最小的组成单位,可以形象的称之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细胞。深入分析研究最基层、最草根,同时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社会文化组织的管理体制建设问题,可以在理论层面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如何将一盘散沙式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团队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如何通过有效管理来引导群众文化团队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流平台建设上来,以及如何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并且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如何尽可能的去官僚化这些困惑,为地方政府制定文化管理政策提供可借鉴可参考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在不同时期对社区群众文化团队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变革的纵向研究,分析其利弊效应,以及横向对比同一时期上海市其他区县在文化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探索适应当前群众文化发展进程的政府管理机制的特征与途径。
【关键词】:社区管理 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团队 社会治理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4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论7-16
-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目的7-9
- 一、选题的意义7-8
- 二、选题的目的8-9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一、国外理论研究现状9-10
- 二、国内探索研究10-13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4
- 一、研究内容13
- 二、研究方法13-14
- 第四节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14-16
- 一、相关理论基础14-15
- 二、相关概念界定15-16
- 第一章 社区群文团队管理与政府参与的必要性16-20
- 第一节 社区群文团队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16-18
- 一、社区群众文化团队的特点16-17
- 二、社区群众文化团队管理存在的问题17-18
- 第二节 政府文化部门管理参与的必要性18-20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管理参与的指导意义19
- 二、政府文化部门管理参与的思路转变19-20
- 第二章 传统政府管理群众文化机制的优劣势分析20-25
- 第一节“全能政府”型管理机制的优劣势分析20-22
- 一、“全能政府”型管理机制的基本特性20-21
- 二、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全能政府”型管理机制优劣势分析21-22
- 第二节“社会自治”型管理机制的优劣势分析22-24
- 一、“社会自治”型管理机制的基本特性22-23
- 二、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社会自治”型管理机制优劣势分析23-24
- 第三节“市场交易”型管理机制的优劣势分析24-25
- 一、“市场交易”型管理机制的基本特性24
- 二、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市场交易”型管理机制优劣势分析24-25
- 第三章 长宁区社会治理创新文化体制建设的探索25-39
- 第一节 长宁区群众文化团队发展现状25-29
- 一、长宁区群众文化团队概况及活动开展现状25-26
- 二、长宁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保障基本情况26-28
- 三、发展困境及相关管理经验介绍28-29
- 第二节 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基本模型及情况分析29-32
- 一、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基本模型29-31
- 二、长宁区社会治理创新群众文化团队机制建构及意义31-32
- 第三节 长宁区群众文化管理机制的发展32-39
- 一、“政府管理—社区自治”融合机制项目平台的探索32-34
- 二、标准化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监管体系建设34-37
- 三、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与有效利用37-39
- 第四章 上海其他区县群文管理体制建设的探索39-44
- 第一节 以强化政府主导地位为主要方向的探索39-42
- 一、上海市徐汇区:分级组织,,层层推进39-40
- 二、上海市黄浦区:政府主管,政策引领40-42
- 第二节 以强化社会自治能力为主要方向的探索42-44
- 一、上海市静安区:引进资源,购买服务42-43
- 二、上海市奉贤区:建立枢纽,侧重统筹43-44
- 第五章 本课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指导借鉴44-47
- 第一节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44-46
- 一、治理创新观念的认知性偏差44-45
- 二、行政体系内在的结构性制约45
- 三、社会组织自治的功能性缺失45-46
- 第二节 解决思路和指导借鉴意义46-47
- 一、重视理念整合 凸显本位优势46
- 二、加强多边协商 提升全局观念46-47
- 三、建立应变机制 形成动态平衡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寿;公共治理理论的演进及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1054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05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