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浪微博热点事件的群体极化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新浪微博热点事件的群体极化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浪微博 微博 群体极化 公共管理 网络治理
【摘要】:基于对新浪微博上"秦火火"和"薛蛮子"两个热点事件从出现至消失期间主要数据的分析,发现参与讨论的网民态度均在事件发生后的一周中产生了不断极端化的现象,并且群体态度由积极转向消极,在这一过程中"意见领袖"和"法规约束"对网民态度影响较大。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关键词】: 新浪微博 微博 群体极化 公共管理 网络治理
【基金】:北京哲学社会规划重点项目“首都社会稳定视角下的互联网治理对策研究”(编号:12JGA014)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分类号】:G20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新浪微博自2009年公测以来,在短短几年间就拥有了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开放的微博平台为网民提供了自由言论的场所,网民可以就各类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富二代、炫富、贪官等极端的敏感话题在微博平台讨论之后,由于网民较为一致的价值观原因,网民的发言与评论充斥着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羽;侯逸君;;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微博假新闻现象探析——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1年02期
2 尚勤;;新闻讯息在微博社区中的传播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J];东南传播;2011年12期
3 田白;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4 戴松;王小杨;;论诱发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主观因素[J];科技传播;2010年03期
5 白淑英;肖本立;;新浪微博中网民的情感动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杜杨沁;霍有光;锁志海;;基于分位数回归的网络群体极化度量[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24期
7 叶宁玉;王鑫;;从若干公共事件剖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J];新闻记者;2012年01期
8 郑知;李晓蓉;王姗;段艺群;贺涛;袁墨;博斯坦古丽·多力坤;;意见领袖对事件形成的影响——以新浪微博为例[J];新闻前哨;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甲生;;略论中国网络版权立法的现状及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林章俊;;试论利他行为的几种理论及其决定因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张秀燕;;基于3DS MAX的网络虚拟建筑场景漫游实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5 李琳琦;孟醒;;明清小说与历史文献中的徽商形象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方志英,卢祥;发挥网络优势 开展英语听力技能训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丁忠利;高校人事工作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汪盛颜;;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姚敬旭;;智能化设计趋势在产品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唐培培;;网络文学中的欲望表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兴利;;青少年的网络礼仪教育[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体斌;;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最优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廖菲;拓慧;;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调查报告[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王海波;;IPTV应用综述[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9 戴烽;;群体心理效应与人力资源管理优化[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肖云;;数字科技馆体验馆的设计与实践[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莹;企业人格视域中的企业声誉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徐旭林;社会群体行为建模及其动力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8 关晓兰;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司夏萌;互联网信息传播结构下的舆论涌现过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春梅;中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信息披露规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6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洋;3G时代电视媒体的生存策略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典璋;网络背景下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好;;微博时代“意见领袖”特点探析[J];今传媒;2010年11期
2 陈燕慧;;论微博对用户交往行为的影响[J];东南传播;2011年08期
3 陈亚玲;;网络暴力的形成、危害及对策[J];发展;2009年11期
4 郭光华;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5 丁柏铨;郭舒然;;对2009年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学解读[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相喜伟;王秋菊;;网络舆论传播中群体极化的成因与对策[J];新闻界;2009年05期
7 王开云;;论形成网络舆论客体的条件[J];新闻世界;2010年S2期
8 史波;;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07期
9 汪燕娟;;BBS的群体极化效应和“沉默的螺旋”[J];青年记者;2010年21期
10 谢山河;左功叶;周黎;;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安全隐患研究[J];求实;2010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蕾;网络集群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利宁;曹素妨;;网络群体事件与现实群体事件的关系初探[J];新闻世界;2011年08期
2 张桂霞;;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欧阳小婷;;网民群体极化倾向与网络舆论的非理性[J];现代视听;2009年01期
4 相喜伟;王秋菊;;网络舆论传播中群体极化的成因与对策[J];新闻界;2009年05期
5 戴建华;杭家蓓;;国内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11年11期
6 卢正伟;;“网络舆论”的分析思考[J];东南传播;2008年05期
7 张勇;;网络民意将走向何方[J];改革与开放;2010年20期
8 史波;;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动力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07期
9 罗诗钿;李冬梅;;论网络时代的民众评价活动及其在现代政治文明中的价值[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10 吴强;;浅析涉警案件引发网民“群体极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健;;乡村传播中的群体极化及其转向[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信训;陈辉兴;;互联网上公众意见表达的形态、特征及其演进趋势[A];新闻学论集(第19辑)[C];2007年
3 陈滢;;微博时代公共表达中的舆论暴力现象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席伟航;;转型社会中的我国网络舆论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7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杨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互动模式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 盛晓白;网上群体极化倾向应及时疏导[N];光明日报;2010年
2 殷勇 陈进 宿迁支队;网络是把“双刃剑”[N];人民武警报;2011年
3 龚自觉 陈进 宿迁支队;网络言论要理性[N];人民武警报;2011年
4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院长 许建兵;媒介素养:增强司法对不良舆论的免疫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惠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施国俊;关于建立新兴媒体管理机制的思考[N];黔南日报;2011年
6 中央党校第30期中青1班3支部第5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 戴和根 何开长 宋欣 李刚;创新社会管理 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N];学习时报;2011年
7 商报记者 潘启雯;出版物聚焦解读“最古老的传媒”[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路;群体极化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根生;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欧阳;网络民主的核心要素及现实效应理论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恩韶;网络舆论危机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威;网众与网众传播[D];清华大学;2009年
7 林敏;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董坚峰;面向公共危机预警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曲婧;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的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威;网络群体极化事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段美霞;网上群体极化事件危机研究及其应对策略[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肖金;网络信息平台下群体极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杨志强;网络政治参与视域下群体极化现象形成的探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5 贺坤;传播学视阈下网络群体极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刘孟男;网络参与中群体极化行为形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杭家蓓;网络社群参与公共决策的群体极化效应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曹洁;中国网民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杜梅;论网络群体极化的影响与理性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鲁松;网络群体极化的负效应[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54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05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