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北京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
【摘要】:北京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在于城乡公共服务失衡、城市对农村补偿缺失和乡村内生发展能力衰退;这三大瓶颈因素有不同的突破路径,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的突破有赖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政府公共管理体制;城市对乡村补偿缺失的突破有赖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乡村内生发展能力衰退的突破有赖于创新社区经济发展机制。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协调发展 瓶颈因素
【分类号】:F299.27;F327
【正文快照】: 北京是我国首都,也是农村、农业、农民规模最小的地区,具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优越条件和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北京要走在全国前列。尽管在城乡关系协调发展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还有相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城乡关系出现新变化[J];乡镇经济;2003年07期
2 牛凤瑞;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的城乡关系再思考[J];城市;2003年06期
3 张红宇;协调城乡关系的制度创新[J];战略与管理;2003年06期
4 谈静华,汤茂林;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探讨[J];城市;2004年02期
5 李泉;中外城乡关系问题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6 李泉;城乡关系的理性探索[J];西部论丛;2005年08期
7 马远军;张小林;梁丹;梅思思;;国外城乡关系研究动向及其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1期
8 马远军;张小林;李凤全;王天阳;;我国城乡关系研究动向及其地理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3期
9 杨立蛟;齐鹏;;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考量与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齐鹏;;论建国以来我国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经验[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二仁;陈克毅;杨波;;新时期城乡关系研究[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2 江新洪;罗敏;李永平;;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蔡金升;;村企互动——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途径[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蔡f ;;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发展阶段变化与城乡关系调整[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5 白云朴;;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6 居占杰;;我国城乡关系阶段性特征及统筹城乡发展路径选择[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7 王洪超;谢元态;陈芳娣;;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学透视[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8 王建兵;;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关系的有效途径[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沈阳市委统战部课题组;;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变化及对工农联盟影响的一般认识与思考[A];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曾菊新;冯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乡关系[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 李志杰;斯密关于城乡关系的主要观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省委党校副教授 牛润霞;关于城乡关系的“三个为什么”[N];西安日报;2013年
3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杨沛英;构建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关系[N];陕西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朱菲娜;调整好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之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成都追求:一种和谐共荣的城乡关系[N];成都日报;2005年
6 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 张神根;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N];农民日报;2013年
7 章新俊;甘肃民乐县政协建言城乡发展一体化[N];人民政协报;2014年
8 ;“四化”要统筹推进[N];重庆日报;2014年
9 宋宏;城乡关系新阶段下的小城镇建设[N];安徽日报;2005年
10 宋田桂;缩小城乡差距要有新思路[N];农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罗敏;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及其在城乡关系上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翼;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梅林;东北地区城乡关系协调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城乡政策及城乡关系的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沈倩;我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立艳;建国以来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冯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乡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洪超;中国城乡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6 张文军;明清时期昆明城乡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7 张玲;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中国城乡关系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9 陈培培;新时期的城乡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林超;城镇化中太湖东部沿湖地区城乡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64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06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