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新农保问题研究:基于多中心理论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中国西部地区新农保问题研究:基于多中心理论的视角
【摘要】:2009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为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现状,新农保制度在西部地区的实施遇到了诸多问题,如资金可持续性问题、制度接轨问题、经办管理问题和基金管理问题等。为改善目前西部地区新农保制度的运行现状,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对西部地区新农保制度现状与问题的分析,运用多中心理论中的公私合作(PPP)模式、非正式规则和自主治理等理论,从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和养老保障的相关项目三个方面分析西部新农保制度无法健康运行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PPP模式,发展多层次的农村养老形式,构建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等建议,以期对西部地区新农保制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推动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多中心理论 西部地区 新农保 PPP模式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西部农村社会保障:“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No.13JJD630011)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2014年研究课题《“十三五”西部地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No.XBS14-A9) 2014年陕西省保险学会资助课题《保险业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No.201402) 2014年度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重大培育项目资助项目(重点项目):《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研究》(No.XDFR201403)的资助
【分类号】:F323.89;F842.67
【正文快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由政 保最明显的变化在于筹资模式由完全积累制向“统府组织实施的,以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为目 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的转变。在老农保制度下,农的,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为筹资 民养老基本上是依靠自己账户累积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焦克源;赵静;;“新农保”实施后西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与完善[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政府部门大不代表最好的经济规模[J];上海经济;2009年11期
3 刘振山;超越“集体行动困境”——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组织理论述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宇颖;;自主治理: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08年07期
5 翁建华;;当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社科纵横;2011年11期
6 罗微;董西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述评及展望[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涛;;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多中心供给模式[J];攀登;2007年01期
2 王婷;;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一种互补性的制度建构[J];攀登;2011年04期
3 张克中;;公共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理论述评[J];政治学研究;2009年06期
4 杨化狄;;中国农村互助组织医疗保障的发展[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赵声馗;;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凉山彝族家支治理经验研究[J];前沿;2009年12期
6 周红格;;从传统到新型:牧业合作社的制度选择——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比较分析[J];前沿;2011年05期
7 张璋;;论信息资源公益性服务政策工具的设计与选择[J];情报资料工作;2009年03期
8 潘国军,刘卓林,伍来定;盗版软件的经济解析和营销管理对策[J];情报杂志;2003年09期
9 黄远飞;陈方;李志凯;;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探析——非政府组织视角[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4期
10 胡纹菘;马素伟;;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的公民参与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朱宇佳;;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廖慧卿;;中国公共卫生危机的多中心治理之维[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真;刘洋;;以利益共同体为取向的城镇化路径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越倩;;“浙江人经济”发展中的浙江商会[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7 汪波;;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燕继荣;;构建民主和谐社会,需要投资社会资本[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9 陶蕾;;节约型社会立法取向初探——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为基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宇;;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法律的适应性规制——兼论现行环境法律规制体系的内生风险及其防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鸿渊;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J];求实;2004年02期
2 李春根;李建华;;探索建立江西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J];求实;2008年07期
3 董上海;汪柱旺;;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创新[J];求实;2008年12期
4 华黎;郑小明;;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资金供给的思路与对策[J];求实;2010年10期
5 邬家峰;;预期理论视阈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J];求实;2011年01期
6 崔国胜;唐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进展与思考[J];改革;2005年10期
7 孙博;雍岚;;养老保险替代率警戒线测算模型及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8年05期
8 张仕平,刘丽华;建国以来农村老年保障的历史沿革、特点及成因[J];人口学刊;2000年05期
9 桂世勋;尽快解决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J];人口研究;1994年02期
10 陈卫;宋健;;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J];人口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27个市县试点新农保[J];中国劳动;2009年05期
2 刘瑞旋;张大勇;;京郊新农保参保状况分析——对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老牛湾村的调研[J];乡镇经济;2009年05期
3 雷兵能;雷阳;;新农保的实践与发展[J];四川劳动保障;2009年Z1期
4 卢海元;;夯实和谐社会基石——“新农保”试点工作务必抓好抓实[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15期
5 ;“新农保”五问[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15期
6 ;“新农保”:农民如何缴费、领钱[J];乡镇论坛;2009年23期
7 ;梦想难照现实 “新农保”信息化待破冰[J];信息系统工程;2009年10期
8 林义;;破解新农保制度运行五大难[J];中国社会保障;2009年09期
9 贾婷;;打牢基础收获“新农保”通行证[J];中国邮政;2009年11期
10 张艳花;;新农保的近喜与远忧[J];中国金融;2009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雪芳;;基于公共政策的新农保制度研究[A];民生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研究——基于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改善民生途径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轶;姜洁;;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何晖;;新农保地方财政补贴风险识别与评估——基于湖北省13个地区的考察[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杨再贵;曹园;;新农保政策变量及人口增长率的优化[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5 郑永君;;政府动员与传统观念:新农保政策的实践困境研究——基于川北SL村的观察[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6 成志刚;曹平;;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湖南省试点县数据的分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7 宋明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8 陈之楚;范志萍;滕新春;;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红芳;江苏公共财政助推新农保[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黄红芳;新农保,农民期盼政府补助到位[N];新华日报;2008年
3 李连忠;新农保呼唤统一政策指导[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吴长勇;受农民青睐的“新农保”[N];中国审计报;2008年
5 黄红芳;“新农保”呼唤统一政策[N];新华日报;2008年
6 邢理建;“新农保”意义堪比取消农业税[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郭巍青;由公共政策角度看新农保制度的进步[N];东方早报;2009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唐钧;人性化的新农保与隐忧[N];东方早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马宏建;支持“新农保”建设 财政部门责无旁贷[N];中国改革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蔡靓;新农保:老有所养的新途径[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李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华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财政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翠莹;从“新农保”看政府与农民新型关系的构建和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文洁;“新农保”政策风险研究及其防范[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王为闰;新农保试行的问题及对策[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4 付卉丽;新农保试点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岳晏;政府在新农保建设中的职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6 赵鹏;新农保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7 王红梅;甘肃省新农保实施效果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刘敏;新农保政策框架下的农户参保行为及其对养老预期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钟晓盈;新农保制度实施中的区县级政府责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兆雁;新农保对农村贫困老人的养老保障作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33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13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