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09:20
本文关键词: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研究
【摘要】: 公民参与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实现公共管理中“公平”和“效率”这两大目标的唯一选择。公民参与的实质性意义在于参与的可操作性,而参与方式则是公民影响政府公共决策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保证。对公民参与的研究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方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多从参与制度和意义安排本身出发,对网络参与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也多集中于公民网络参与的意义方面。鉴于此,本文在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公民网络参与机制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对公民参与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管理中传统的公民参与方式,指出其中由于受公共管理中组织结构、决策结构、公民自身和制度供给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了公民参与的非直接性、参与结果影响的有限性、低质量性、程度与热情较低、参与范围过小等方面的不足。 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形式下的公民参与的不足。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公共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实现决策权力的分散化,提高了公共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形成了交互式的决策结构;降低了公民参与的成本;形成了新的“公共领域”。但网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网络参与存在着“数字鸿沟”和“信息公平”的问题。 要实现公民利用网络与公共管理,就必须要有实际可行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包括沟通机制、决策机制和网络舆论监督机制三部分;保障机制则包括实现政务公开法律保障机制、实现在线有序参与的法律保障机制和防止数字鸿沟的技术保障机制。这些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推动着公民网络参与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以及公民参与理论、组织理论和决策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传统公民参与方式和网络参与方式的探讨,旨在建立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实现公共管理中的“公平”和“效率”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035;D621.5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化冰;互联网内容规制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汤玉权;利益、参与与地方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娅娅;协同治理视野下公民网络有序参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云;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硕;论社会管理中的公民网络参与[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刘孟男;网络参与中群体极化行为形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枫;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行为失范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瑞飞;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及路径选择[D];西北大学;2009年
7 王红艳;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性及其负效应的消减[D];西北大学;2009年
8 许鹏飞;网络化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56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15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