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意愿、能力与路径探析
本文关键词:社会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意愿、能力与路径探析
【摘要】:公众参与既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社会政策的基石,更是社会公共管理的基础。其广泛性、深刻性和科学性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性成正比。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的制度渠道在不断拓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文章在梳理总结公众参与对创新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对社会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意愿与能力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公众参与需求,将社会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划分为四种参与路径来进一步阐释说明。
【作者单位】: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分类号】:D630;D621.5
【正文快照】: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社会领域也实现了从“管理”向“治理”的变革,其中最具突破性意义的即是主体的多元化。毋庸置疑,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扩大。何谓“公众参与”?从广义上说,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展江;;审慎而积极地调整国家-媒体关系——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解读[J];国际新闻界;2008年07期
2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走向社会重建之路[J];民主与科学;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金;;社会建设重点领域相关问题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李双;高传智;;论媒介在工会维权中的作用及其实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宋晶;;全球化语境下中印媒体对社会冲突的再现之比较——一个传播政治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9年08期
4 尤乐;;我国行业协会监管之沿革及其法治化——基于“官办”、“民办”之分[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费久浩;;当前我国非直接利益冲突频发的体制性根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何生根;;我国现行宪法第41条的权利属性[J];西部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7 王敏;江耀炜;谢长江;;系统论视野中有组织地教育未成年人研究——兼谈社会权力介入家庭教育的边界[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年02期
8 费久浩;;当前我国非直接利益冲突频发的体制性根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陈丹旭;;中国社会公权力理论内涵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4年28期
10 王永义;;从失衡到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模式演变[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沈明;;新闻定义新考——关于新闻定义中到底该不该包含评述的思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连子强;;公众权力视域中的新媒体围观[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蒲文胜;刘应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构中的“核心”与“大众”问题[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科学发展”优秀征文[C];2013年
4 罗士朝;黎耀文;;欠发达地区民族文化跨越式发展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科学发展”优秀征文[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白红义;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研究(1995-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3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4 于晶;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李晓壮;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6 陈一收;中国共产党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贺蕾;从独白到对话:《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研究(1978-2011)[D];复旦大学;2012年
8 孙静;群体性事件的情感社会学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任泽涛;社会协同治理中的社会成长、实现机制及制度保障[D];浙江大学;2013年
10 王霞;当代中国民间道德力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瑞红;河南省各市政府在线网站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英翠;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语言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解巍;“互向模式”下的群体性事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4 安耕;基于中国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权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白滔;由矿难新闻报道探讨我国媒体的危机传播机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刘晓灿;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征和面临的新任务[D];郑州大学;2011年
7 郑思思;农民工报道新闻话语变迁研究(1980-2010)[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郄丽宁;新语境下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媒体表现[D];兰州大学;2009年
9 罗真;农民工媒体话语的历史变迁[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诸丽琴;我国国家领导人新媒体媒介形象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昕,王旭;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关系的演变[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绿色110”:让公众参与环保[J];上海人大月刊;2001年02期
2 阎锐;;加拿大公众参与的组织和管理[J];新疆人大(汉文);2005年12期
3 汪浩,庄紫园;“公众参与”: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1期
4 何祖洪;;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5期
5 楼晓;汪婷;;论环境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中“公众”的界定[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4期
6 赵杰;;管制文化亟待改造——政府管制与公众参与[J];南风窗;2008年23期
7 龚益;;官民“信息不对称”:公众参与的瓶颈[J];人民论坛;2008年14期
8 臧荣华;吴义太;;论公众参与行政的正当性[J];求实;2008年09期
9 罗静;李文海;;论公众参与下的专家理性[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10 吕同舟;黄伟;钟婷;;公众参与问题的研究综述[J];管理观察;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现学;;对公众参与制度化的探索——深圳市龙岗“顾问规划师制度”的构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石莎;;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3 任清娟;;浅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5 宋万忠;;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环境监管效力[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刘华;;论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若干问题[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樊振辉;罗雅雪;;世界银行环评的公众参与实例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庞少静;樊振辉;;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及方法探讨[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高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讨[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姜世平;;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珞珈山;土地规划应吸引公众参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孙田;公众参与:最关注的热点[N];建筑时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徐晓敬;公众参与环保 沈阳首开先河[N];辽宁日报;2005年
4 卢新宁;加快建立公众参与环保机制[N];人民日报;2003年
5 ;公众参与环保之我见[N];人民日报;2005年
6 实习记者 彭羡;专家共议公众参与环保立法[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陈谦;从公众参与看利益协调[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丽萍;环保三支柱:政府推动+企业支持+公众参与[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9 吴学安;公众参与是环保的建设性力量[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刘婧娟;“危改”过程中的公众参与[N];财经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梅;城镇居民公众参与认知、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王春雷;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杨秋波;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与行为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7 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付健;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慧敏;技术的民主控制[D];东北大学;2005年
10 杨帆;旧城住区更新工程的公众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明红;我国环境执法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郭迎春;我国政府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俊;长沙市公众参与腐败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杨亚东;建构公共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治理模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吕嘉欣;广州“三旧”改造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6 宋万忠;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王旎;论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中的公众参与[D];中南大学;2009年
8 潘军海;新时期公众参与反腐败之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曲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晓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27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227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