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事件影响下环境政策变迁的过程、模式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危机事件影响下环境政策变迁的过程、模式及机制研究
【摘要】:全球化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得人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环境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上升,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议题。本文从环境危机事件的内涵与制度学诱因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危机影响下环境政策变迁的过程、模式以及机制进行评述。研究表明,制度供求不匹配所带来的制度非均衡是导致环境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环境危机事件有利于打破原有环境政策渐进性过程的路径依赖性,通过改变政府、公众、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体的机会格局与资源条件从而为主要政策变迁提供可能性。因此,危机事件影响下的环境政策变迁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正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环境危机多发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理论模型进行本土化研究,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有关理论的实际应用,为具有不同经济制度发展水平的地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作者单位】: 江苏省产业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2012ZX07101-001-01)”的支持
【分类号】:X321
【正文快照】: 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国工业化开始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也加速推进,使得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环境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大,并呈现上升趋势[1-3]。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我国的环境政策也经历了从漠视——意识无觉醒——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占杰;气候对青海省生态建设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常永军;刘本洁;;论环境危机与价值观教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向忠志;;基于环境危机的植物环保功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4期
4 佑素珍;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危机[J];兰州学刊;2002年01期
5 王凤珍;人类理性与环境危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李立周;施月峰;;中国环境行政边缘化的成因探析与对策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7 陈潭;张晓亮;;环境治理与生态政治——绿色中国的政策议程及其行动框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毛涛;;环境权基本问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谭丕振;;人权视野下的环境权[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10 蒋莉;徐晓兰;;当前我国环境危机及治理思路[J];理论探索;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洁;连纲;;环境危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王慧;;环境危机与私有化: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戈华清;许颖;;以科技失灵为背景环境危机的法律选择[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世雁;杨束芳;;城市技术体系的异化与生态城市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李世雁;王志平;;技术的生态之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高军;;宪政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环境危机[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许健;;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冯佳斌;;环境法治建设对经济危机的方略借鉴[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邓雪nr;张垎娴;;城市生态思想之当代演进述评[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姜华;;春雨——浅析《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小学读本》教育功能[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倩 编译;意大利古城重陷环境危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杜悦英 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首席代表 张爽;投资自然:环境危机的终极救赎[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曾华璧 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素朴实践可解环境危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陈首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危机中的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主讲人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资深教授 彼得·圣吉 本报记者 秦继东 修铁钢 编辑整理;环境危机与重建生态文明[N];新华日报;2008年
6 崔凤山;“环境危机”与战争[N];解放军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陈继军 特约记者 马载宪;沿岸化企回用污水解环境危机[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曹凤中;中国发生持久性环境危机的经济学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刘高;发展低碳经济 推动绿色革命[N];中国水利报;2010年
10 利昂·格特勒 编译 王晓苏;“石油艰难”期已经到来[N];中国能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现伟;从绝对理性到有限理性[D];吉林大学;2013年
2 李世雁;环境危机的多向度分析[D];东北大学;2002年
3 文雅;流变、分野与实质——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环境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4 陈红心;企业环境责任论[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开宇;生态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晗;气候变化视角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唐钊;污染转移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范俊荣;政府环境质量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勤;佛山市高明区环境危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王晓;陕西省城市环境危机管理机制问题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3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超;康芒纳的生态技术观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5 包红梅;生态社会主义环境危机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李孟彦;生态社会主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薛明明;地方政府环境危机应对机制探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胡应泉;中学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绍伟;消费主义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其价值引导[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王晓玲;论环境权及其法律保障[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35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23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