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生产及关键技术探讨
本文关键词:“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生产及关键技术探讨 出处:《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点是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在共享与交换平台的基础上,为公共管理与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其中,数据建设是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通过介绍"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项目中地理实体与电子地图的生产流程,并探讨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对其他城市开展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分类号】:P208
【正文快照】: 0引言2011年6月,成都市被列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正式启动“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数据为核心,建立市域的、综合的、开放的、共享的、权威的、可持续发展的、给政府各部门和公众提供应用服务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促进地理信息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蒋捷;黄蔚;卢卫华;郑新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数据建模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9年04期
2 李刚;朱庆杰;张秀彦;王志涛;;基于FME的城市GIS基础空间数据格式转换[J];测绘通报;2006年04期
3 段志强;范巍;李楠;刘晓玲;;“数字湖北”地理空间框架中的数据建设及管理[J];地理空间信息;2013年S1期
4 赵春;赵闯姓;;基于ArcGIS的电子地图数据制作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年04期
5 曹金莲;张燕梅;;基于LBS的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架构技术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建云;黄耀裔;陈文成;;基于FME的GIS数据格式转换研究[J];北京测绘;2009年01期
2 郭磊;万庆;;基于APDM的长输油气管线数据互操作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04期
3 苗前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有效驱动[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1期
4 卢卫华;蒋捷;黄蔚;王茜;郑新燕;;村镇地理空间数据框架实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2期
5 王茜;蒋捷;黄蔚;卢卫华;;村镇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整合技术研究——以北京市吴雄寺村为例[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3期
6 李照;张新长;;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实践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6期
7 黄蔚;蒋捷;王茜;;面向在线服务的地理框架数据体系构建[J];地理信息世界;2011年04期
8 李瑞霞;杨敏;邓喀中;;基于FME的GIS到CAD数据“无损”转换[J];测绘通报;2009年05期
9 曾元武;任娟;陈泽鹏;;广东省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生产技术方案[J];测绘通报;2011年08期
10 王晓光;周旭斌;;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生产流程探讨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向方;;关于DLG数据整理及建库质量控制的探讨[J];北京测绘;2011年02期
2 胡圣武;朱燕霞;;网络GIS的发展及其应用[J];测绘工程;2007年04期
3 刘勇;李成名;;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更新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6年04期
4 黄坚,王丹,丁军;城市公共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初探[J];测绘通报;2003年02期
5 杨正华;城市GIS空间数据共享初探[J];测绘通报;2003年05期
6 祝国瑞,高小明,徐智勇;电子地图网页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05年02期
7 黄林进;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基础数据建设探讨[J];城市勘测;2003年04期
8 陈志强;电子地图数据组织与制作技巧探讨[J];城市勘测;2005年03期
9 谭耀华;;地理空间数据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年02期
10 郭有为;姜芸;巩翼龙;;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燕燕;江山如画[J];地图;2003年03期
2 朱国宾;“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技术产业化”项目通过鉴定[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年02期
3 马众模;安徽省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回顾及发展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舒红;地理空间的存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10期
5 徐开明;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含义和作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年05期
6 王良清;;关于建设省级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的思考[J];现代测绘;2006年06期
7 曹志冬;王劲峰;李连发;姜成晟;;地理空间中不同分层抽样方式的分层效率与优化策略[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8 本刊编辑部;;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水利分中心中期检查会议在京召开[J];水利信息化;2010年05期
9 李水旺;朱长青;张晶;;地理空间情报预测分析的一种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勤;;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的构建[J];测绘技术装备;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伯承;张明祥;;美国地理空间情报局的未来发展概述[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2 陈昌令;;建设数字永州地理空间框架重在谋篇布局[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3 李才仙;刘金凤;张发勇;;基于地理空间统计促进全面、和谐、可持续科学发展[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昌令;;建设数字永州地理空间框架重在谋篇布局[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彭悦;向洪普;;湖南省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思路[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测绘论文集[C];2002年
6 李军;曾澜;;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框架设计[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任树军;黄文俐;;地理空间数据库集成系统体系结构研究[A];山东省“数字国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任树军;黄文俐;;地理空间数据库集成系统体系结构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龙波;黄日娟;秦绍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鹤元;韩鹏;谢鹏;周效东;;地理空间元数据和基于网络的数据分发技术研究[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测绘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构建数字徐州地理空间框架 全面提高为民服务能力[N];徐州日报;2009年
2 王瑜婷邋周建勋 徐小风;共建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N];中国测绘报;2007年
3 宋俭;“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试点项目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4 龚雄毅邋黄滨;建设数字宜春地理空间框架[N];中国测绘报;2007年
5 薄云山邋王红杰;“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开始构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赫丽萍;重建基础设施 BIM大显身手[N];中华建筑报;2008年
7 黄继跃;黄石市湖北局共建数字黄石地理空间框架[N];中国测绘报;2010年
8 记者 潘燕;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下月建成[N];郑州日报;2010年
9 陈丽民;数字马鞍山地理空间框架共建共享协议签订[N];中国测绘报;2010年
10 记者 操秀英;中英联合成立地理空间信息研究中心[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妍;高中生地理空间视角培养现状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新忠;面向水利地理空间元数据研制与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3 徐志梅;中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峰;基于网格服务的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5 郭黎;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融合理论与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韩金荣;基于中学生地理空间素养培育的GE运用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Pouran Behnia;伊朗中部Saghand-Chadormalu地区矿床勘查的地理空间数据建模[D];武汉大学;2004年
8 张皓;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园园;美军地理空间情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贾晨微;政务地理空间私有云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许韶华;环境肖像中的地理空间和文化再现[D];清华大学;2011年
4 徐少坤;地理空间元数据可视化研究与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5 曹立娜;初中生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瑞富;拉萨市高中生地理空间能力调查研究[D];西藏大学;2013年
7 许媛;江苏高考试题中地理空间能力的要求与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郭奎;边界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处理技术[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周美娟;多媒体在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观念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永德;高中生地理空间能力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7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32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