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举措研究
本文关键词: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举措研究 出处:《天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就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 认知力 竞争力 适应力
【摘要】: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国内外无不注重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当前,天津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总量大、结构性矛盾和择业误区等问题,就业难将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天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实际凸显的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问题。为此,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尤其是从能力提升的角度研究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举措,,对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注重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把握当前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方向和重要借鉴;深入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天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实际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天津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共性问题和个体差异。同时,借助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柔性管理理论,深入分析研究当前影响天津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问题根源和应对解决措施。在对就业能力内容界定为就业认知力、就业竞争力、就业适应力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发展及高校毕业生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举措:推动转型发展、完善就业政策、健全服务体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就业理念、鼓励创新创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认知力;加强见习实习、引导持续学习、强化人文关怀,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适应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学红;从并轨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看高校教育[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田恩舜;关于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性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宋景华,刘立功,于世孝;与时俱进 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郑松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关于开展毕业生就业与创业专题实验研究和进行全国第五次优秀论文评比的通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年09期
6 赵亚华;周海正;陈德利;赵月华;;2003年的春天在哪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前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年10期
7 邱笑红;毕业生基本素质评估工作的几点设想[J];教学与管理;2002年08期
8 吕建明;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9 ;200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透 视[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3年02期
10 张旭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露;赵发旗;;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李清;安春梅;施晓虹;;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健艺;;探析基于“社企校生”四方联动的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虹嘉;;企业对商务高职毕业生素质需求的分析[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乌鲁木齐晚报记者 赵晓露 实习生 朱媛;新疆四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N];昌吉日报;2008年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元卿邋陈峰;开启能源类毕业生就业新思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吕妍;毕业生为何冷落“见习岗位”[N];新华日报;2008年
4 市职介中心 方向东 许莉婵;浅析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N];潮州日报;2009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皓;进一步落实规范高校毕业生“实习制”[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茹良勤 朱凤喜;郑州测校毕业生今年更走俏[N];中国测绘报;2001年
7 记者 毕式明 实习生 彭伟瑜 通讯员 郑颖妃 曾瑛璐;1.5万个职位“挑选”3万毕业生[N];南方日报;2006年
8 实习生 盘永娜 记者 周仕兴 整理;我区采取八大举措力促大学生就业[N];广西日报;2009年
9 鹿慰;招聘人才择优重质[N];中国煤炭报;2011年
10 记者 尚志鹏;特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N];三峡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詹一虹;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杨爽;初次就业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组织匹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敏;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常宇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罗海滨;“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实战培训”策划方案[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葛晶;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忠军;高校毕业生专门化就业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刘永前;高校毕业生与招聘岗位量化评价及优化匹配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晓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尹红;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348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34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