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当前影响中国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国情因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3-22 15:55

  本文选题:中国 切入点:城乡环境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特有的国情因素影响着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贫富差距扩大,形成城乡环境二元结构;工业化进程的紧迫性严重阻碍了城乡环境利益协调,身负多责的政府往往无暇顾及城乡环境利益问题;庞大的人口总量严重冲击着城乡环境利益的协调,并且人口集中区与污染严重区高度重合;城乡自然禀赋差异使得城乡发展陷入困局,影响城乡环境利益的协调。因此,要实现城乡环境利益协调就必须消解国情因素的制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环境治理一体化;控制经济增长"速"与"度",维护城乡环境利益;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加强城乡居民环境公平教育;尊重城乡自然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取长补短,促进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实现。
[Abstract]:China's unique national conditions affec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leads to the widening of the urban-rural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forms the urban-rural environmental dualistic structure. The urgency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seriously hinders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Governments with more responsibilities often have no tim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huge population seriously impacts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and the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areas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seriously polluted areas. The difference in natural endow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to difficulties and affects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we must remove the constraints of national factors and break down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 control the "speed" and "degree" of economic growth, to safeguard the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equity among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respec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atural endow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o make up for each other's shortcoming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福建省城乡环境治理一体化研究》(批准号:FJ2016C175)阶段成果 福建省教育厅《绿色发展战略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治理研究》(批准号:JAS160144)阶段成果 福建师范大学《城乡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批准号:VJ-1606)阶段成果
【分类号】:D61;X3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甜;陈德敏;;论自然保护区法律中的利益协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曾慧芳;郭厚佳;王美娅;;利益协调与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孙肖远;;利益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员 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锦尉;利益诉求多元化与利益协调多样化[N];文汇报;2010年

2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问题专家 郑永年;寻求利益协调的创新方式[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谭浩俊;改革呼唤超利益协调机构[N];上海证券报;2013年

4 河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周振国 赵金山 王彦坤;利益协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河北日报;2005年

5 本版编辑邋北京大学教授 闫志民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吴忠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洪大用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青连斌;统筹协调利益关系[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席锋宇 整理;滕炜:各方利益协调是社会领域立法着力点[N];法制日报;2012年

7 黄兴年;体制改革的逻辑冲突与利益协调的和谐社会(上)[N];中国社会报;2005年

8 陆俊;必须关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利益协调[N];中国社会报;2004年

9 蒋学毛(湖南省益阳市社科联);加强利益协调 维护社会公平[N];中国改革报;2005年

10 何精华;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N];解放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玉娇;利益协调与有序社会[D];吉林大学;2010年

2 范铁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郅强;和谐秩序与利益协调[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漪漪;毛泽东利益协调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刘昱宏;北京市无照游商治理中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江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钱爱萍;论提高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协调能力[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静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丁滨;利益协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婷;城市利益协调中的政策机制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8 程志;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刘承栋;新合作主义之利益协调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许贵兰;马克思恩格斯的利益协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本文编号:1649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649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4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