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社区解体与老年群体空间意义的变迁
本文选题:单位社区 切入点:老年群体 出处:《人文杂志》2017年12期
【摘要】:基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本文研究了单位社区解体所致的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变迁,以及在其影响下老年群体空间意义的变迁和困扰。空间意义包含主体的空间情感体验和空间主观认知两个层面,单位制解体后,单位社区物理空间由封闭集中转变为开放分散,随之导致老年群体空间情感体验由舒适、稳定、依赖和便捷转变为不适、变动、不便和拒斥;单位社区社会空间由熟悉认同转变为陌生疏离,致使老年群体的空间主观认知由强归属、高认同转变为弱归属、低认同。老年群体空间意义的变化最终致使其出现了空间依恋和社会区隔的空间意义困扰,给老年群体的社区生活和精神情感带来了消极影响。
[Abstract]:Spa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nge of physical space caused by the disintegration of unit community and social space, and the elderly population spatial mean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s and problems. Spac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subjective cognitive space space meaning contained in the two level,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unit, the unit of community physical space the transition to open by dispersion of closed, leading to the elderly population space emotional experience by comfortable, stable, and convenient to rely on discomfort, change, inconvenience and rejection; unit of social space by the familiar identity into strange alienation, the subjective cognition of the elderly in space by strong ownership, high identity into weak ownership low identity. Changes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space meaning ultimately resulting in the emergence of problems of attachment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of space space segment, to the elderly community life and spiritual emotion It has a negative impac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2016年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幸福湖北建设研究”(ZD2016WT009)
【分类号】:C9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国;;近代老年群体的历史写真——读马庚存新著《中国近代老年史》[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 萧葳;老年群体社会价值的双重性[J];云南高教研究;1995年03期
3 周伟文,严晓萍,赵巍,齐心;城市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和社区满足能力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04期
4 冯晓黎,王贤,李兆良,孙敏,李晶华,杨淑娟,贺明飞,高庆英,韩忠明;长春市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年02期
5 殷文;;广告与老年群体的话语“增权”——以广告中的老年形象为例[J];兰州学刊;2008年10期
6 吴信训;丁卓菁;;新媒体优化老年群体生活方式的前景探索——以上海城市老龄群体的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为例[J];新闻记者;2011年03期
7 田毅鹏;;老年群体与都市公共性构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8 李文静;;高校老年群体和谐稳定共建之浅探[J];湘潮(下半月);2012年11期
9 许俊杰;沈黎;;灾难事件中的老年群体需要与社会工作回应[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年11期
10 冯正刚;如何看待老年群体[J];人事与人才;199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静娇;;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保障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丘如壁;;代际和谐与老年群体[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骆忠学;;老年人的弱势地位应予高度关注[A];全国首次省级老年学学会工作座谈会论文集[C];2006年
4 顾嘉禾;;老年书画现象及其组织定位[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5 赖剑呜;;老年人的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关键[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富胜;建设老年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N];威海日报;2009年
2 吴蓓 美国杜克大学护理学院、全球健康研究中心;社会建设重大工程:构建老龄社会长期照护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倪洪兰 江苏省委党校;人口老龄化与创新老年文化[N];中国人口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蒲新微;老年群体的层级结构与养老保障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牛自山;异地养老服务平台设计构想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曹云(Page Cao);社会工作促进城市老年群体参与社区事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马毓;论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群体精神支持的影响:义丰村个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于波;城市贫困老年群体社会保障缺失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甘勇灿;我国老年群体新媒介使用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吴桂;社会资本对城市社区老年群体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任桂香;现代化进程中新疆大学单位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谢冰;院舍老人的家庭支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丁玉;城市化背景下丧偶老人需求与支持的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本文编号:1714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71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