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动态治理在中国:何以可能与如何可为

发布时间:2018-06-17 05:51

  本文选题:动态治理 + 制度文化 ; 参考:《学术研究》2012年12期


【摘要】:相对于静态治理,动态治理是指公共管理的权威结构尤其是政府秉持开放理念与创新精神,动态、系统地革新公共政策的决策与执行过程,以回应社会公共需求,逐渐促进公共事务由善政向善治的嬗变。从制度文化的底蕴发掘与心智支撑方面看,新加坡的治理实践是一种尊重特定政治生态的持续发展和整合模式,能够依托于既定的制度构架而显著提升其治理能力。基于文化的亲缘性,中国可以从新加坡的动态治理中获取治理改革的活力因子,通过优化政策过程,以嵌入式学习与制度创新方式,循序提升和释放管理行动者的能动性与创造力,从而助益于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Compared with static governance, dynamic governance refers to the authoritative structure of public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government's adherence to the open idea and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the dynamic and systematic innovation of the decision-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ublic policie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public demand of the society. Gradually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public affairs from good governance to good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cavation of institutional culture and mental support, Singapore's governance practice is a ki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model that respects the specific political ecology, and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its governance ability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affinity of culture, China can obtain the dynamic factors of governance reform from the dynamic governance in Singapore. By optimizing the policy process, China can adopt embedded learning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and release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the management actors, it will benefi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汉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及其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1期

2 郁建兴;石德金;;超越发展型国家与中国的国家转型[J];学术月刊;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辰;;城市公用事业特许合同初探[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王建民;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评:实践与经验——以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姜佳英;;论新公共管理中的前提假设在公共部门的适用性[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何修良;;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非均衡制度的博弈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5 张传彬;;“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前提条件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祁雪瑞;;政府转型的背景与实践[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7 明燕飞;谭水平;;公共服务外包中委托代理关系链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8 闫伟;;“新公共管理”的意识形态属性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9 徐明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新要求[J];重庆行政;2007年06期

10 李芬;;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J];重庆行政;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富;;官僚制的危机与变革——一个法经济学的解释[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燕继荣;;政治文明、宪政与公共管理[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赵成根;;新公共管理改革:不断塑造新的平衡[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燕继荣;;对于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思考[A];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7年

5 黄建彬;;论特区后时代特区改革和发展的动力问题[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丹阳;;解析与批评:当代行政改革视野中的公私伙伴关系[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建刚;;和谐社会视野下当代中国社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机制、模式的建构路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唐晓阳;王巍;;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家峰;;风险社会中的前瞻性管理——政府管理的战略设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晓林;朱国伟;;论我国横向府际行政协调的十大转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郑绍红;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公共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9 孙建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敦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诸福先;青浦区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墨妮;地方公办高职院校合并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夏旭晖;我国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沈志豪;我国人才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模式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孟伟;济南市军转干部安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郑苍松;政府合同外包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礼和;政府公共性面临的难题及其实现路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天晓;新加坡网络色情管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孙增翠;税费改革后中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和对策[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晔;论新加坡民族主义的形成与界说[J];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02期

2 王一程;浅谈新加坡的成功之道[J];当代思潮;1997年05期

3 卢正涛;新加坡领导人的国家至上观[J];当代亚太;2003年09期

4 马勇;90年代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东南亚;1997年01期

5 陈祖洲;试论新加坡国民意识的形成[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青木昌彦 ,凯文·穆尔多克 ,奥野(藤原)正宽 ,赵辰宁 ,张橹;东亚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的新诠释:市场增进论(上篇)[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5期

7 王学风;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8 托马斯·卡罗瑟斯,薄燕;市民社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7期

9 杨团;;中国社会政策演进、焦点与建构[J];学习与实践;2006年11期

10 陈锦华;从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到“软着陆”成功[J];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林毅夫;[N];人民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耀登;全面批评“中体西用”论的第一人──胡礼垣、何启政治思想略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殷炳华;;警察社会化的途径探析[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邰学爱;徐振华;;节约型政府构建中的行政文化创新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05期

4 田兆阳;研究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从何入手[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01期

5 刘书林,刘舸;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人权对话[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钟宜;制度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张国庆;;发展、和谐与民本思想[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杜元明;试论“公安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内容[J];公安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9 李彤宇;论行政文化创新[J];理论研究;2004年05期

10 应国良;;公共领域合作中的文化冲突与互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傅迪;;“中西文化论争终结”论的实质[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本文编号:2029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029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8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