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概念再认识
[Abstract]:The concept of NGOs stems from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At present, there are fou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concept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management,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e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e perspective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dual structure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and the perspective of civil society based on Chinese context. A structured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bove perspective: NGOs are those initiated by individual citizens or other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ublic good or mutual benefit, with a certain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independent operation. An autonomous social organization that provides social services. This new definition can be understoo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is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he initiator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s pluralistic, and the moral orientation and ethical spirit are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are social organizations that undertake social service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need to have a standardized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NGOs must have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ZD07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YJC820006) 韶关市重点课题: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结构体系及实现路径研究 韶关学院科研项目
【分类号】:D63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康之;;全球化、后工业化背景下的行政学主题(二)[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玲;谭小成;;转型期中国行业性NGO的前景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郑曦;杨宏;;非政府组织在推进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3 张荣现;李占立;;民间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救助的经济法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4 闫飞飞;裴晓敏;;新农村法治建设的有效路径探析——对农村民间组织的理性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5 蒋莎;;非营利组织的失灵及其对策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6 周建军;吴永红;;组织化协调机制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张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NPO财务管理[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8 朱倩;;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职能[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9 李尚旗;;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困境及其建设路径——以利益表达为研究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申;;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 推进政府管理与创新[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沙麦;吕蓉蓉;;海峡两岸慈善组织中的女性参与[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新;;致力于科普产业化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胡正豪;;现代化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刘建洲;;传统群众工作与党的社会工作:基于政治社会学视角的初步比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5 陆明远;;政府规制与中国民间组织发展[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施澜;方卫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探索——基于结果逻辑和合适逻辑的分类方法[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华;;治理视角下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及其实现机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陶学荣;陈霞;;服务型政府视野下我国NGO组织与政府关系模式的创新[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余远来;;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发展“服务型”社会组织[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祖荣;;协同治理:公共产品供体多元化的逻辑必然——基于民营医疗机构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金钰;公共部门规模、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海;现代社会的考试活动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蔡磊;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许永刚;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晖;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效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黄文漪;政府营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俊梅;城市社区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丁莎莎;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彭艳;村民参与村务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杨雯灿;治理视域下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朱海燕;星级旅游饭店管理模式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骆敏;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吴u&;中国草根组织发展及其与政府关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万江红,张翠娥;近十年我国民间组织研究综述[J];江汉论坛;2004年08期
2 朱晓明;中国民间组织生存发展的法律环境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3 杭州市民间组织党建研究课题组;加强民间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的思考[J];组织人事学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符建华;;试析如何提升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3期
2 徐贵宏;;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3 徐崇温;;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历史和理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5期
4 周强;;日本非营利组织发展简史[J];学会;2007年03期
5 张雪;;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必然性[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10期
6 刘太刚;;非营利组织及其近义名词:语词变幻的背后[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田勇军;;民间组织合法性标准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黔京;;加强民间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5年S3期
9 张洪武;;志愿失灵与NPO的经费配置模式[J];宁夏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谢菊;;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J];重庆行政;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平;;略论民间组织在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参与[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名;;对民间组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议[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3 李兵龙;;非政府组织资金短缺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以商业化经营的视角[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筱燕;田武汉;;浅议当前制约学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A];2009年广东省学会研究会年会材料汇编[C];2009年
5 谢菊;;NGO与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熊雪莉;陈泽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以汶川地震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房广顺;杨路平;朱军杰;;附录(三) 省社科类社团赴德国考察报告[A];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C];2009年
8 陈林;夏同水;刘正林;;非营利组织及其在中国的潜在形态[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梁林;李国肇;徐仁计;;试论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宗勋;;论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玫;民间组织要“牛”起来[N];深圳商报;2004年
2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下)[N];学习时报;2003年
3 李妮;美国社区建设的启示[N];中国社会报;2009年
4 陈彬彬;更新观念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应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部推动社科社团发展的力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金贵联;社工服务购买 应凸显科学性可行性[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9年
7 记者 李健;社会组织事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开课[N];北京社会报;2008年
8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上)[N];学习时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申剑丽;非公募基金会新定位:孵化中国民间组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黄顺;多项措施做大做强深圳慈善[N];深圳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倩萍;当代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周爱萍;非营利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张晖;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吕震乾;民间组织的法治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康宗基;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其与政府的互动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李巍;基于复杂性思维范式的中国非营利组织领导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马力;主导与共存[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茂平;民间组织的道德整合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晓黎;宗教非政府组织与国家安全[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志芳;当代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公民社会的构建[D];山西大学;2008年
2 王敏;我国城市社区中介组织发展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王伟;治理理念视角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英;舟山市非政府组织的定位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5 黄敏;我国灾害救助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协作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韩亚光;中国转型期里的法治困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小琳;非政府组织中的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刘新;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9 宋安智;内蒙古自治区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社会治理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穆朝晖;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53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25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