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改革与政府信用建设研究
[Abstract]:Western scholars verify the important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public governance in government credit construction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he recent five years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Kunming City have provided us with a vivid 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local government governance and government credit construction in China. " The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in 2011, the research group conducted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Kunming." Based on the first-hand data collected, the order logic regression model of government credit and government governance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verify our theoretical hypothesis that effective public governance contribut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credit, and public evaluation of public governance comes from public policy feedback on public demand.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Kunming's public governance is affirm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opinion, and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Kunm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have won its own credit.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培育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810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自设项目“中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以昆明治理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和平;论政府信用建设[J];政治学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光芸;杨龙;;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2 许亚荃;李炜;;从网络的虚拟性看网络谣言[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肖北庚;论政府采购法制之公共政策功能[J];河北法学;2005年07期
4 王天意;;网络舆论的功能及社会效应[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李林;;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民主与法治[J];法学研究;2007年05期
6 肖扬伟;论政府信用及其重构途径[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梁莹;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信任”[J];理论探讨;2005年05期
8 陈潭;;公共政策创新的理论逻辑——以中国人事档案制度为研究对象[J];理论探讨;2007年05期
9 常桂祥;法律信仰:法治国家之灵魂[J];齐鲁学刊;2005年02期
10 谢岳;葛阳;;社会资本重建中的政治命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一鸣;;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务员诚信建设[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静;中国大众媒介可信度指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章延杰;论政府信用[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杨静;供应链内企业间信任的产生机制及其对合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4 尤光付;县政府行政监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白春阳;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6 严海波;交易、制度与信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肖陆军;论服务型政府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王孝伟;政府信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周治伟;政治信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李广;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政治传播与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建强;政府过程中的信用流失与重塑[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化;论政府形象及其塑造[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楠;论我国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D];吉林大学;2004年
4 林琳;信息对称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耿淼;现代国家体系中国家间信任问题的理论初探——国家间信任的概念及其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兼容性[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王俊梅;当代中国政府信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廖慧卿;我国多中心治道发展的社会资本:现状及其成长路径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8 杨志宏;转型期我国政府信用缺失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陈盼;社会信任的建构:一种非营利组织的视角[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雅辉;试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的诚信缺失与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超 ,严煤;政府信用与民众信任[J];社会;2002年11期
2 梁克;社会关系多样化实现的创造性空间——对信任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3 石本惠;现代政府信用建设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4 何显明;转型期地方政府信用资源流失的制度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3年02期
5 范柏乃,金明路,程宏伟;政府信用研究综述[J];行政与法;2005年02期
6 肖陆军;论服务型政府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远凤;赵丽江;;公私伙伴关系:匹兹堡的治理之道[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9期
2 黄建洪;施雪华;;论公共理性精神[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靳丽超;依雪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间的互动模式研究——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4 裴丽;姚荣;;包容性行政——变革社会的新治理典范[J];经济导刊;2011年06期
5 沈海军;;政府治理模式演变的新趋势:契约治理[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连伟;;网络治理的体系、困境和中国化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文;;生态文明与公共治理[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德米;;网络状公共治理:合作与共治[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西宝;王洋;;现代危机传播与网络治理:政府创新视角下的基础设施、信息和组织整合[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海龙;;走向一种“合同制”的公共治理模式——合同型政府的兴起、主题及意义[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德米;;公共协商与公民参与[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曹景钧;;良好治理及其对公共政策的意义[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陈国营;陈宇峰;;哈耶克的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理念及其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8 孔繁斌;;民主治理研究:一个承认政治的框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魏红英;黄石旺;;混沌理论的前沿性及其对公共行政的贡献[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栾晓峰;;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念、政治基础与突破口——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研讨会综述[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聂平平;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N];光明日报;2004年
2 汪向东;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职责[N];西安日报;2006年
3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地方治理研究所所长 郭正林;走出公共管理的效率主义泥淖[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大学教师 周云;必须重建人们对于秩序的信仰[N];东莞日报;2010年
5 ;中外学者呼吁提升智库竞争力[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N];协商新报;2005年
7 教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法学博士 秦德君;治大国若烹小鲜[N];深圳特区报;2010年
8 尚虎平 南京审计学院公共管理与绩效评估研究院;“双螺旋”演进与潮流G诞生:公共行政学的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记者李玉;公共管理须根植一国社会制度与民族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敬仁;政府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2 黄R,
本文编号:2279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27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