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19:01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党中央在2006年1月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的决定。但当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中普遍存在着区域资源、财政保障、服务主体之间的比例和投资结构等不协调问题。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1+8”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因此,如何结合“1+8”城市圈的建设做好圈内的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工作对于完善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历史意义。传统公共行政学基于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内在逻辑,将行政视为远离政治的纯事物性的技术领域,表现出“效率至上”的价值取向,而缺乏对公共服务管理的目的性价值的反省、认同和内化。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服务理念,在强调公平的同时,也不排斥传统公共服务所追求的经济性和效率性价值,而是将后二者有机的统一到效益的追求之中,从而掀起了一股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的运动。新公共服务理论体系无疑是一种既考虑有效产出——公共服务的公平性特征,又考虑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来实现其社会效益的理论体系,因此,分析武汉“1+8”体育圈的现实情况,并借助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其可能的改进措施对于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回顾我国关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往往将这一体系分解为以下子系统:政策与组织服务体系、资源分配体系、活动内容体系。但是,这种简单的分类方式无法有机地将全民健身服务的现象与本质、现象与原因进行内在的逻辑剖析,因此,也就无法对原有体系依据什么样的原则和逻辑进行改革作出有说服力的阐释。论文在分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体育公共服务的活动内容体系是政策与组织服务体系和资源分配体系的在时间和空间组合所产生的一种结果,对比分析国内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体育活动的内容体系将不再局限于健身活动之中,还将向休闲体育、体育旅游和体育探险等多元化活动内容体系发展,因此,也就是由政府、市场还是第三部门提供这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立论基础——帕累托效率改进是分析由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延伸组织——事业单位,还是由第三部门还是市场三个不同服务主体谁来提供这些服务效益更好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三类部门的比例关系又必然受到城市圈的事业与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管理体制所决定,在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城市圈如何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活动要求的变化,迫切地需要政府应用“看得见的手”以体育活动内容体系变革为龙头,对全民健身服务主体、资源配置进行宏观的时空布局规划。 分析武汉“1+8”城市圈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论文针对武汉城市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转变观念、加强政策引导,增强市场和第三部门在全民健身服务中的作用;第二,建立“三位一体”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适应活动项目多元化的要求;第三,资源分配体系兼顾多元化主体特征;第四,结合城市圈的空间特点构建多元化体育活动圈。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8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萱;;全国政协“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调研组来我省考察[J];江苏政协;2011年08期

2 ;汪洋宣布2011年全民健身绿道行活动启动 黄华华授旗[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1年05期

3 魏晓宁;;高校体育教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定位[J];体育博览;2011年07期

4 范玉宽;;浅谈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体制建设的关系[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5 张瑞栋;;太原市城区健身路径的使用与管理现状调查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8期

6 古彬;;运动处方在中关村地区全民健身中的运用现状及前景[J];体育博览;2011年13期

7 姜彩云;;论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推进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8 浦义俊;;大力士运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5期

9 尹正华;;简述太极拳在全民健身方式中的作用变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10 宋砾;;从全民健身的角度看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从纲要向条例转变 由大省向强省迈进——辽宁全民健身15年成就及探索[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张欣;;坚持以《纲要》为统领 努力实现全民健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丛培甲;李靖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鹤岗全民健身新发展——对鹤岗市全民健身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路锋辉;李生民;;论全民健身系统的社会责任[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显生;黄晨华;;标志性事件促进全民健身发展的机制研究——以宾阳舞炮龙活动为例[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李山;李阳;;论全民健身日的内涵与实施运行[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许晓峰;;济南全民健身中心经营战略及运营模式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梁高亮;;“全民健身日”的内涵及其实践意义[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高巍;佘宇;;沈阳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孙文树;;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合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忠国;我市全民健身热潮日益高涨[N];白银日报;2005年

2 顺福;城市圈的本质是经济圈[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记者 杜华江 通讯员 曹东辉;我市全民健身向纵深推进[N];德州日报;2005年

4 赵富强;呵护我们的心理[N];吉林日报;2005年

5 本报评论员;全民健身 人人受益[N];乐山日报;2005年

6 章文权 本报记者 邹明;全民健身 造福人民[N];乐山日报;2005年

7 记者 李健平;努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N];闽东日报;2005年

8 宁夏体育局局长 乔毅智;我区全民健身十年回顾与展望[N];宁夏日报;2005年

9 张少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N];山西日报;2005年

10 朱东亚;圣火应点燃全民健身的激情[N];商丘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迎春;超越边界的治理[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鹏翔;基于“两型社会”构建的武汉城市圈产业选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新娥;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向勇;西部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问题及应对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6 冯建超;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詹斌;中心城市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花勇民;欧洲体育文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邱成超;基于含有非期望要素DEA的城市圈资源配置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郭玲霞;农地城市流转对失地农户福利影响及征地补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1年

2 武星丁;后奥运时代青鸟健身会员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3 卜君;论《全民健身条例》对我国公民健康权的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万元;第十一届全运会对山东省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思怡;武汉城市圈政府间横向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安嘉平;北京市全民健身服务业市场管理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7 刘莉芬;武汉城市圈金融排除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品仙;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1年

9 程晓歌;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圈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谷鑫;基于全民健身的运动休闲园区规划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6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636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a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