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20:48
【摘要】: 实现城乡统筹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由二元结构到一元结构的转换。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为了实现城乡统筹,推动城乡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融合,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现状,深入理解产业支撑体系的概念和内容要素,强调产业支撑体系的构建对于实现城乡统筹的意义和作用,试图在如何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这一问题上尝试性地作出探索。 一、“三农问题”根源在于“双二元结构”,它已经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体制性障碍。为了使传统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使农村社会步入到现代社会,使农民分享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消除“双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是我国改革实践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挖掘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潜力,方能切实吸纳就业、提高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和根本途径在于实现产业统筹和产业支撑体系的构建。这一思维逻辑也是对如何在根本的经济层面上实现城乡统筹问题的问答。 二、根据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的钻石理论模型,笔者认为,从内容要素上看,产业支撑体系既包括了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的内部因素,如主导产业发展、辅助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和市场机制作用,也包括了产业支撑体系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如产业思想创新、政府公共管理和外在法制保障等,这也是笔者在进行该领域探索时所着意突出的一点,产业支撑体系是一项外在环境优化和内在机制创新、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三、我国产业支撑体系的构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均处于成长起步阶段。从我国产业发展总体上看,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城乡产业发展和地区产业发展不均衡,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经营为主,产业发展呈现低水平、低效益增长态势,从经济的层面上看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具体的制约性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生产要素供需矛盾严重,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替代性不足,产业发展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等;外部因素包括:传统固化思想观念束缚,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有待完善等。 四、构建符合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要从内在机制创新和外在环境优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要完善资源整合体系,包括思维的解放创新、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平台构建和统一市场培育等;其次,要加快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转变经济结构要从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入手,要注重城市群的经济结构功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再次,要培育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避免出现“产业集群衰退”现象;第四,要构建思想创新体系,注重并切实处理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第五,要创建现代政府公共管理体系,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善治政府”,通过政府稳定秩序的保障功能和产业政策的引导功能,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和城乡统筹积极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第六,要逐步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五、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研究的视角。鉴于既有研究大多从农业产业化或城市工业化角度入手,以农村内部能力的挖掘或以城市对农村的拉动为着眼点,即立足“三农”本身看“三农”或完全跳出“三农”看“三农”,而在城乡间产业链条的延伸、互补发展、双向互动,尤其是在以产业发展和产业支撑体系来塑造社会发展方面研究不足。本文试图以产业发展和产业支撑体系作为主线,将“内动力”和“外哺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用经济发展和生产力进步这一杠杆来影响社会的再塑造,从而最终实现城乡统筹。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121.3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全明;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中国道路及其实践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汤彦;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内蒙古乌审旗旅游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18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718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5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