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转型时期我国县委书记监督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7:21
【摘要】:进入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问题。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中国自古就有“郡县治,则天下安”之说,县在我国的政权结构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沟通地位,对于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使转型时期的各项政策得到正确有效地落实,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必不可少的。县委书记作为一个县域的党政“一把手”在整个县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因此一个县域的县委书记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到一个县域领导班子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效果,关乎党的形象和干部队伍的面貌,最终决定一个县域的整体发展状况。同时,随着县委书记在现实生活中被查处的案例日渐增多,决定了不断加强和完善县委书记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文以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为研究背景,笔者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现实中我国县委书记监督的现状、原因和如何完善监督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在研究问题之前笔者主要对研究县委书记监督问题的背景、意义进行介绍,同时对于国内研究权力监督、县委书记监督的一些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学界研究县委书记的原因、制度等进行了分析,并且简单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论文接下来对研究中的几个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此限定本文的研究范围;通过相关理论的阐释,确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阐明在转型时期加强县委书记监督的重要意义,包括加强县委书记监督是从严治党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党的战斗力、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尔后,论文对我国转型时期县委书记监督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地分析,首先肯定了我国在县委书记监督中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其次分析了在县委书记监督中存在着监督流于形式、权力异化导致腐败等监督失效的现象;最后分析了监督失效的原因主要是权力本身的腐败性、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主体道德松弛、干部委任机制不完善、文化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针对前面分析的县委书记监督失效的现象和原因提出了完善县委书记监督机制的措施,包括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道德监督、形成社会监督网等。最后,本文在结论部分指出了本研究的难点及意义所在,认为完善县委书记监督将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治洲;刘树彪;;从县委书记腐败案看反腐制度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张萌;;规范县委书记权力的对策建议[J];重庆行政;2006年06期

3 黄明哲;;预防县委书记腐败的对策研究[J];福州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4 冯志峰;;县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献评析[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白墨;;王先民 被“砖头”砸中的县委书记[J];新西部;2011年Z1期

6 张志勇;王浩;;县委书记职位升迁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J];领导科学;2010年07期

7 寇政文;;构建县委书记职权激励与约束机制探析[J];领导科学;2011年15期

8 竹立家;;县委书记的权力界限[J];廉政w

本文编号:2720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720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6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