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无锡市流动儿童权利保护体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3:57
【摘要】:本文结合运用儿童权利理论与公共管理理论的有关研究方法,对无锡市流动儿童权利保护面临的问题进行多视角考察,着眼于为流动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研究目光聚焦于流动儿童权利保护的管理体制,以影响流动儿童权利保护的公共管理体制、流动儿童权利保护中的责任关系、运行机制、社会整合、互动模式等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理论研究、调查访问、数据分析等方式,以期对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流动儿童保护机构应该做什么(What)和怎样做(How)有所厘清,试图对现代公共管理背景下,政府改革公共管理体制,更好地保护流动儿童权利有所启迪。 论文如实举证当前无锡流动儿童生存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认为现行的儿童权利保护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人口大量流动的现实。主要表现为: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仍未打破;以基层政府为儿童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资主体的公共支出体制不合理;政府管理中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现行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忽视了流动儿童的权利保护,流动儿童个体作为拥有权利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儿童权利的最大利益原则没有作为“首要考虑”等等。 论文对国务院妇儿工委、联合国儿基会在无锡开展的流动儿童权利保护项目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分析,认为近年来,无锡在流动儿童权利保护方面引入了项目化的运作模式,实施了跨部门的行动计划,探索了社会化的参与机制,较好地改善流动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保障了流动儿童拥有的权利。 文章认为,虽然无锡在构建流动儿童权利保护体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营造一方环境,切实保护流动儿童权利上取得了实效。但影响流动儿童权利保护的大环境没有根本的变化,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而流动儿童权利保护的关键仍在于公共管理体制的变革。另外,公共管理的决策层应强化儿童权利保护的意识,要在公共管理者和市民社会中倡扬公共精神,形成开放的参与机制和广泛的社会合作,举全社会之力,共同为流动儿童创造一个适宜生活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432.5
【图文】:

流动儿童,无锡市


为无锡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且融入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流动儿童在无锡也呈逐年增长之势,从2001年的6万上升到目前的16.7万(见图1.1)。虽然无锡有着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并因此而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但是,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2002年1月在无锡开展的调研表明,流动人口家庭正在取代原来的城市贫困家庭成为新的城市贫民,尤其是流动儿童在保健、就学、自身保护、情感与心理方面都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基本完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儿童保护政策基本实施方式以户籍为基础,以所在地基层政府为责任主体。儿童出生后在当地进行户籍登记,儿童的教育和卫生免疫资金部分来自地方财政拨款。这种方式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多

课题研究


体制中的缺陷,政府、社会应该做什么(What)和如何做(How)有所厘清,试图对现代公共管理背景下政府创新流动儿童管理模式、正确行使保护儿童权利职能、开展利于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治理的框架有个初步勾画。(图1.2)

区域分布,流动儿童,无锡市,区域分布


%7的流动儿童居住在宜兴市。江阴宜兴两地流动儿童数量上的较大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流动儿童的父母迁移来锡,更多的是来务工的,因为相比之下,江阴的制造业更发达,吸纳的外地劳动力更多(见图3.1)。图3.1无锡市流动儿童区域分布图资料来源:无锡市公安局,2006年8月从年龄构成看,6岁以下儿童占33%,7至12岁儿童占3%3,13至16岁儿童占34%(见图3.2),年龄分布非常均衡。由于该数据来源于公安系统,根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宇辉;;夯实基础 构建网络 健全机制 积极做好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J];中国妇运;2009年06期

2 ;实施流动儿童登记制度项目 为优化流动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创造良好条件[J];中国妇运;2011年02期

3 张明珠;;流动儿童权利保护“无锡模式”的探索[J];江南论坛;2006年02期

4 汪婵娟;;“1本书+1个球”的快乐教育法——着力培养留守流动儿童健全人格[J];武汉学刊;2009年06期

5 ;积极推进儿童服务“无差别”常州模式[J];中国妇运;2011年02期

6 郭良春,姚远,杨变云;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研究——对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个案调查[J];青年研究;2005年03期

7 郑富兴;;农村流动儿童道德成长的特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6期

8 龙承建,田再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之策[J];教书育人;2003年21期

9 张文静;;用我心,暖你心——第二届齐鲁留守流动儿童荧屏夏令营侧记[J];祝你幸福(知心);2008年10期

10 ;中国流动人口中儿童状况抽样调查[J];中国妇运;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红;陈纯槿;;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探索——由“政府购买学位”引发的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云;汪菁;;流动人口与学生学习行为——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7 李晓艳;;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8 陈雷音;罗学荣;;长沙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谢建华;;让流动儿童享受优质的教育 让流动花朵拥有幸福童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吴新慧;;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家庭互动模式比较[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文彪 张霞 王平;宁夏留守流动儿童11万[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记者 黄标 通讯员 梁锦培;首次为流动儿童写歌[N];中山日报;2010年

3 陈若葵;流动儿童为何上学难[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曹丽娟 刘涛;给流动儿童一个稳定的课桌[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永钦;留守流动儿童管理亟待形成合力[N];中国妇女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申保珍;农村流动儿童新问题亟待解决[N];农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薇;三成流动儿童感觉受到歧视[N];深圳商报;2009年

8 记者 胡芳;我区10万留守流动儿童的前途令人担忧[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樊晓燕 通讯员 沈芙萱;我省召开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论坛[N];湖北日报;2010年

10 肖雅梅;留守流动儿童的保护伞[N];吉林农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刚;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田宝宏;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个发展主义的研究框架[D];南开大学;2009年

7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邢海燕;农民工健康状况及其卫生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盈盈;南宁市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崔娟;广西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思霓;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及其过程中的归因风格与挫折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广东;从生活世界看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D];云南大学;2010年

5 孙倩倩;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状况的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敏红;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魏彩;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韩娟;“生活世界”视域下的城市儿童和流动儿童[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5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785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3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