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产业环境及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0-08-14 08:26
【摘要】: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研成果最重要的载体。我国的科技期刊在近20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现在仍缺乏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科技期刊如何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议题。现阶段的改革方案没有明确科技期刊是否可以走产业化的道路,表明科技期刊管理者和科技期刊工作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它作为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本文根据国际科技期刊现阶段的显著特点即充分的产业化,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科技期刊事业。针对我国科技期刊目前产业形态的发展落后于国际水平、产业化程度低的现状,通过对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分析,探讨问题的根源,并得出应用战略管理方法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基本选择。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单位,可以在产业范畴得到发展:如果选择了适当的基本战略,我国的科技期刊实体不但可以在国内本产业展开竞争,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与国际竞争。 上述结论可以消除阻碍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意识障碍,为我国的科技期刊管理和科技期刊体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路,而且对于科技期刊实体具体的战略选择与制定有重要借鉴价值。 本文首先利用传播学的基本模型对科技期刊传播要素进行分析,得出科技期刊的5个显著传播特征,即传播内容具有限定性和准垄断性;信源与信宿高度重叠;受众具有内容界定性和市场性;存在多重“把关人”,“把关人”与信源部分重叠;对于传播效果的评价已形成了与大众传播学理论大相径庭的固有体系。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PEST分析方法和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具体分析了科技期刊产业的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 我国目前的政治环境对于科技期刊产业仍然管理较多,虽然很大程度上规范和保障了科技期刊业,但也存在一些限制科技期刊从事业向产业发展的因素。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机制不甚合理,办刊主体模糊,产业意识欠缺。经济的增长带动了科研投入的增长,为科技期刊产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直接扩大了科技期刊产业的受众市场和内容来源,而传播技术的进步可能同时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科技期刊。 如果新进入者可以规避产品差异化壁垒,那么它将面临低进入壁垒和低反击风险,因此已有的科技期刊实体面对着较大的进入威胁。提出科技期刊战略集团的划分方法,可用于确定竞争对手。现阶段科技期刊产业的竞争格局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实体之间的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科技期刊产业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都受两个因素影响,即科技期刊实体的规模经济性和实体所拥有的期刊的质量。由于传播技术的革新,科技期刊产业面临着现实的替代威胁,需要自身作出演变,以降低这种威胁。 根据产业演变理论,我国科技期刊产业目前处于适度性演变的共存阶段。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列举了不同战略集团内科技期刊实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基本战略选择,简单描绘了纵向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些战略的可行性,并针对国外科技期刊出版机构进入中国的现状给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本文首次提出科技期刊有别于其它传媒的一些传播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将战略管理和产业演变理论应用于科技期刊,从而得到了科技期刊产业的一些重要规律。 就科技期刊产业本身而言,本文还只进行了一些基本的理论研究。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证和定量的分析,并针对特定的科技期刊实体给出具体战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239.2-F
【图文】:
出版机构旗下的期刊数量与质量大相径庭。从图1可见。由图1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数期刊是由占机构总数不到1/3业出版公司出版的。从这一现象来看,出版科技期刊是一种产业经济行为,并有规模经济特征,其集团化趋势很明显。与此同时,近年来商业出版公司之间争也愈演愈烈,较大的出版商开始逐步兼并小的出版商,比如说1993年荷兰出爱思唯尔(EISevier)兼并了在业界还颇有名气的Butterworth一Heinemann。003年,现在的科学出版局面已经基本成型,如表1所示。以爱思唯尔为代表的大型出版集团占领了全球2/3的科技期刊市场。2004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科学术与医学(STM)出版市场2003年达71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30k:爱思唯尔市场领导者,占据了1/4的市场份额,而前巧名出版者占据了78%的市场(约美元)①。同期爱思唯尔出版社的母公司—英国出版商爱思唯尔集团的经营利高达34%②。国际科技期刊已经表现出很明显的产业化形态,而且呈现一种“垄断竞争”场结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科技期刊事业是否有相似的表现呢?
共管理硕十学位论文中}日科技期刊产业环境及战略选抒刊的主办单位力量非常分散,超过3/4的办刊单位仅有1种科技期刊(图2),而卞办刊物种数超过100种的仅有两家。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断言,我国的科技期刊尚未完成市场化,而是更多地停留在“公益”阶段。而且我国科技期刊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办刊单位普遍散、小、弱。友2‘1‘国科技期「lJ的1一办单位分布‘,拭拭溯鞠的娜麟 麟赚晌 lll燃娜嫌麟 麟研 研究院所 所 13700028.888高高等学 校校12166625.666各各类学会 会 8477717.888协协会(研究会 )))311116.555公公司(企业 )))196664.111杂杂志社(出版社 )))172223.666其其他机构 构 6177713.000」」卜人学所属医院院 29990.6660.21%一0.59% 0.10%一一 1.19%0.07%-一一一3.吕8% 3.32%91%园l()O+.30一2认.口19一鸣,口15一11一一10一7国6一4}八jg‘,.止.口.图2我国科技期卜lJ第一主办单位办刊数量统计(截至2005年2月)’扫一人力
或者因为与科技期刊产业的关系并不密切,不再详细分析。根据中农一韦弗的线性传播模式,在此将它们归入“噪音源”!绷。根据以上分析,科技期刊传播模式需要进行补充和修正,如图5所示。把关人信息把关人把关人信息噪音图5修正后的科技期刊传播模式此模式表明,信息来源于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期刊又提供给科研人员;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由于多重把关人的存在,一再衰减;而信息到达受众时,又经历了受众的选择。上面的分析中有一个“被遗忘”的要素,即“传播效果”。目前,科技期刊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度量依据来源于文献计量学指标,包括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被引半衰期、即年指标等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由有关机构对大量期刊(在我国,90%以上的科技期刊)引用文献的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分析而得出。成果被引用,就意味着被从事相关研究者借鉴
本文编号:2792774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239.2-F
【图文】:
出版机构旗下的期刊数量与质量大相径庭。从图1可见。由图1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数期刊是由占机构总数不到1/3业出版公司出版的。从这一现象来看,出版科技期刊是一种产业经济行为,并有规模经济特征,其集团化趋势很明显。与此同时,近年来商业出版公司之间争也愈演愈烈,较大的出版商开始逐步兼并小的出版商,比如说1993年荷兰出爱思唯尔(EISevier)兼并了在业界还颇有名气的Butterworth一Heinemann。003年,现在的科学出版局面已经基本成型,如表1所示。以爱思唯尔为代表的大型出版集团占领了全球2/3的科技期刊市场。2004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科学术与医学(STM)出版市场2003年达71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30k:爱思唯尔市场领导者,占据了1/4的市场份额,而前巧名出版者占据了78%的市场(约美元)①。同期爱思唯尔出版社的母公司—英国出版商爱思唯尔集团的经营利高达34%②。国际科技期刊已经表现出很明显的产业化形态,而且呈现一种“垄断竞争”场结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科技期刊事业是否有相似的表现呢?
共管理硕十学位论文中}日科技期刊产业环境及战略选抒刊的主办单位力量非常分散,超过3/4的办刊单位仅有1种科技期刊(图2),而卞办刊物种数超过100种的仅有两家。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断言,我国的科技期刊尚未完成市场化,而是更多地停留在“公益”阶段。而且我国科技期刊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办刊单位普遍散、小、弱。友2‘1‘国科技期「lJ的1一办单位分布‘,拭拭溯鞠的娜麟 麟赚晌 lll燃娜嫌麟 麟研 研究院所 所 13700028.888高高等学 校校12166625.666各各类学会 会 8477717.888协协会(研究会 )))311116.555公公司(企业 )))196664.111杂杂志社(出版社 )))172223.666其其他机构 构 6177713.000」」卜人学所属医院院 29990.6660.21%一0.59% 0.10%一一 1.19%0.07%-一一一3.吕8% 3.32%91%园l()O+.30一2认.口19一鸣,口15一11一一10一7国6一4}八jg‘,.止.口.图2我国科技期卜lJ第一主办单位办刊数量统计(截至2005年2月)’扫一人力
或者因为与科技期刊产业的关系并不密切,不再详细分析。根据中农一韦弗的线性传播模式,在此将它们归入“噪音源”!绷。根据以上分析,科技期刊传播模式需要进行补充和修正,如图5所示。把关人信息把关人把关人信息噪音图5修正后的科技期刊传播模式此模式表明,信息来源于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期刊又提供给科研人员;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由于多重把关人的存在,一再衰减;而信息到达受众时,又经历了受众的选择。上面的分析中有一个“被遗忘”的要素,即“传播效果”。目前,科技期刊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度量依据来源于文献计量学指标,包括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被引半衰期、即年指标等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由有关机构对大量期刊(在我国,90%以上的科技期刊)引用文献的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分析而得出。成果被引用,就意味着被从事相关研究者借鉴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齐蓉;;科技期刊——产品——扩大营销[J];编辑学报;2011年S1期
2 佟昕;;科技期刊栏目策划的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张雁;刘美红;杨蕾;;中国激光杂志社基于网络平台的集群化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05期
4 陈焰;;浅议科技期刊的服务对象选择及服务改进[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齐蓉;;科技期刊——产品——扩大营销[A];第11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科技期刊立体化出版模式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本文编号:2792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792774.html